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旅游与全球化综述及对旅游发展的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旅游全球化也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旅游与全球化是紧密相关的。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对旅游与全球化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国内外在涉及旅游与全球化时所关注的主题差异较大,国内主要关注旅游业,国外则比较关注医药旅游、影响及政策等;国内文献分析了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区别,而国外文献没有特别关注两者的区别。文章从地方性和文化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旅游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全球化;CiteSpace;地方性;文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业也在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旅游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最新发布的2030年旅游业长期预测,预计到2030年国际游客人数将达到18亿,该报告是在UNWTO大会第十九届会议上提出的,证实国际旅游业会在2010-2030年期间持续增长,但比过去十几年更为温和,全球国际游客人数每年平均增长3.3%,也就是说,每年平均有4300万国际游客加入旅游市场。UNWTO秘书长Taleb Rifai说“这种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因为旅游业引领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性”。据UNWTO的预测,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入境人数预计比发达地区的国际入境人数增长快一倍左右,从绝对数字来看,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国际旅游人数每年平均增加3000万人次,而欧洲、北美等发达经济体国际旅游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400万人次。
  如此庞大的旅游人数在国际之间流动,不仅仅是人口的流动,也是经济、文化等在各国之间的流动,旅游业的发展也大大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交通业、餐饮业和住宿业等,所以旅游与全球化是紧密相连的。文章将分析国内外关于旅游与全球化的文献,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文献综述
  虽然全球化的说法是最近二十年才流行起来,但是作为欧美传统中的帝国理想,全球化现象本身,至少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期,虽然有学者认为全球化是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社会学家罗伯森对全球化的定义是:“全球化既指世界的压缩(compression),又指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intensification)。”“世界的压缩”意味着我们对时空的感觉在缩短。德国社会学家贝克(U.Beck)在进行分析之后进一步提出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指的是在经济、信息、生态、技术、跨国文化冲突和市民社会等各种不同范畴内可以感受到的现象,人们的日常行动日益失去了国界的限制。”A. Bandura(2001)也曾指出,信息技术及全球化给人类行为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类不能否认全球化为经济发展、交通发展等各方面带来的益处,但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益处的同时弊端也随之而来。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全球化发展冲击了当地传统文化,全球化发展也会导致当地环境变差,不仅如此,万广华等(2005)的研究发现全球化会加剧中国的贫富差距,并且有持续加剧中国贫富差距的趋势。
  全球化的影响之一是旅游业和资本流动性的增长。全球化的发展促使资本、文化、商品和服务等在全球流动,旅游者在其中扮演着取足轻重的角色,大量旅游者在外出旅游时会为目的地国带去相应的资本、文化等,这个过程有加快了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强化了旅游业的外向型特点,受国际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旅游发展又反哺全球化发展,其中加快交通发展最为显著,而全球化是以交通通讯为依托。因此,旅游业为许多经济体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Chi-Chur Chao(2004)等的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发展会影响居民的社会福利,但是为了使居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需要权衡社会外部性和经济发展。然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行业,旅游业通常允许来自北方的游客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特权地位,而不是那些访问南方地方的人。在全球旅游经济中,虽然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旅游人数已经大幅增加。然而,大多数游客仍然来自北方发达国家,旅游产生的大部分收入也留在这些国家。正如万广华(2005)等的研究所表明的结果,全球化不仅会加剧中国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发展还会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S.S. Akadiri等(2019)学者的研究发现实际收入水平和国际游客人数增加1%导致短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0.625%和0.129%,人均公吨增加0.345%和0.071%长期二氧化碳排放,而全球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非显着的负面影响。旅游发展中的全球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威胁,“文化涵化”理论可以用以解释这个现象,“文化涵化”是我国文化社会学家司马云杰于2001年提出,他认为当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因相互接触而导致彼此在原有的文化模式上发生意识行为和表现行为的演变时,文化涵化就出现了,全球化的发展容易导致文化涵化,甚至会使某地的传统文化完全消失。
  三、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分析
  在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一栏中输入“旅游”“全球化”两个关键词,期刊来源选择为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与CSSCI,共检索出165篇中文文献。英文文献于Web of Science中检索,在Web of Science检索一栏中输入“tourism”“globalization”两个关键词,期刊来源选择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共检索出940篇英文文献,本文选择了与关键词相关度最高的500篇文献进行分析。中文文献与英文文献的时间选择都是1996~2019年。
  对中英文文献的发表年份进行对比发现,发表中文文献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共发表了19篇文献,发表英文文献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4年,共发表了51篇文献。
  在CiteSpace上对中英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文文献与英文文献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其次是旅游(tourism),165篇中文文献中关键词有“全球化”的文章有52篇,500篇英文文献中关键词有“globalization”的文章有279篇,165篇中文文献中关键词有“旅游”的文章有26篇,500篇英文文献中关键词有“tourism”的文章有162篇。出现频率第三的关键词中英文文献出现了区别,中文文献是“旅游业”,而英文文献是“medical tourism”,“政治”這个关键词在国外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但是在国内文献中没有“政治”这个关键词。国内很多文献还分析了“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区别,国外文献没有特别关注“internationalization”。   四、对我国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开发地方性旅游产品
  全球化与地方化并存是旅游地形象的实质。一个旅游目的地不可能全然保存当地的地方性,如果全然保存了地方性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地方要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外界的信息,而全球化的发展会使得旅游目的地接受外界的信息量更大,速度也更快,如果旅游目的地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被完全同化,失去地方特色,那试问用什么来吸引游客?失去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成为一个容易被替代的旅游地。中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气候带,气候、地形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中国多种多样的地方性,在旅游发展中,应当充分利用地方性开发旅游产品,突出旅游产品的独特性。
  (二)当地文化与旅游产品结合
  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旅游者去一个目的地旅游的原因可能就是被當地的文化所吸引,目前各国也越来越重视特有的文化,旅游者旅游时也为目的地国带去了旅游者所在国家特有的文化,这时文化就发生了融合,但是有融合就有冲突,正如阿帕杜莱所说:“当今全球相互作用的核心问题在于文化趋同与文化分离的紧张对峙。”文化冲突就说明本地文化排斥外来文化,也是对本地文化的一种保护。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也存在着很多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面对全球化,不应该一味的排斥,而是利用全球化来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适当地接受外来文化是可取的,但不能一味地接受外来文化而导致当地文化没落,这样不利于目的地长久的旅游发展,旅游目的地在保护当地文化的同时,可以开发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产品,这种产品不仅能吸引游客,对保护当地文化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磊.国内外旅游国际化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27(8):760-763.
  [2]文军. 社会学视野中的全球化[J].社会,2000(2):24-25.
  [3]吴莹,杨宜音,赵志裕.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排斥反应[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4):721-730.
  [4]陈刚,李林河. 对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辩证思考[J]. 江淮论坛,2000(5):9-13.
  [5]杨骏,马耀峰.全球化场域的旅游与民族文化认同[J].甘肃社会科学,2017(01):229-234.
  [6]袁玲燕,张玥.旅游与全球化关系研究进展及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6):118-129.
  [7]Chao C C,Hazari B R,Sgro P M.Tourism,globalization,social externalities,and domestic welfare[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Finance,2004,18(2):141-149.
  [8]陆林.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旅游发展(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的风险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9,24(9):5-6.
  [9]刘少和.全球化、经济社会转型与旅游转型升级[J].旅游学刊,2009,24(8):10-11.
  [10]S.S. Akadiri,A.A. Alola and A.C. Akadiri,The role of globalization, real income,tourism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arget. Evidence from Turke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06.139
  [11]王宁.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J]. 社会学研究,1999(6).
  [12]金民卿.全球化的文化效应与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J].学术探索,2011(2):106-112.
  [13]万广华,陆铭,陈钊.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5(3):17-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85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