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部提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民办高校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懂理论、会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得以实现。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针对现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出适应民办高校发展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师资力量
一、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Timmons)提出,创业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应该着眼于未来几代人创业。2007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国创计划”),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目前,1000余所本科高校的90万名大学生参与“国创计划”,累计22万个国家级项目获得资助,内容覆盖全部学科门类,支持经费约37亿元,“国创计划”已经成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项创新创业人才基础培育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分为两个方面来定义,一方面,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注重创业素质内涵的丰富,其核心是“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创业实践中需要的基本素养和技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转变思想和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中跳脱出来,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合作、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着态度,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抱负”等方面转型。
二、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薄弱
大多数高校在全校范围内设立创业课程,不分专业不分年级,这样的操作缺乏专业和技能的针对性。低年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相对迷茫,更多的是需要创新精神以及观念的培养。高年级学生对于毕业后的打算相对低年级学生更明确,部分人有自主创业的打算,而真正为此打算进行相关调研的学生所占比例甚小,他们更需要行动的技巧,例如如何做市场调研。当然,现状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薄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观念还比较模糊。从另一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效果收效甚微。
(二)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众所周知,高校教师大多是理论派,鲜少有教师有过真实的创业实践经历,因此对于学生的指导大多局限于理论。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已经脱离了书本,需要更多的了解市场,这是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难以落实无法推进的重要原因。
(三)创新创业教育考评困难
一张试卷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吗?教学效果如何考评?不同于理论课程的考核,创新创业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有来自知识储备的,有来自人际交往的,有心理抗压的,有创新点子的,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成果的项目。如何评判一个学生的课程成绩,如何考核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高校当前落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措施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学习是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性,将创业意识、创业理论、创业实践通过通识课程和差异化课程的巧妙设计,形成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本身不同于理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何让课程内容更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则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更为用心。建议以项目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以完成既定任务为目标,在实战中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另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全面普及,需要构建一个能“嵌入”現有课程体系的创业课程群,探索以学分制的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尤其是“普惠教育”课程纳人统一的教学计划中,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使之成为“体制”中的一员,努力做到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专业教学内容里,让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常态化。创新创业教育完成度较高的高校,可以尝试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统筹管理全校所有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课程学习,分专业、分阶段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更偏重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然而大多数高校教师属于学院派,鲜少有过在企业的深入实践体验以及创业经验,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需要联动高校、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更多地将教学课堂设立到实习实践基地、甚至企业现场。每门课程安排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以保证课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首先,创新创业教师选拔要求可以没有创业经历、创业体验,但一定要有企业的工作经验,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或者受过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高校应完善创新创业教师从各院系中的选拔、聘任制度,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全面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次,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实施课程轮训制,定期组织骨干研修,鼓励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形式,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丰富完善教学资源。
最后可以组建一支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指导。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学生的可接受度,把脉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形势,跟进企业、市场的需求风向,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更精准更高效的开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价应将“创新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本质目标”的理念贯穿评价的始终,不应该狭隘的以成绩这一个简单指标评判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是多维度的,包括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建企业指标、学生创业项目经济效益指标、学生创新创业社会效益指标等,从发展的眼光看,创新创业项目成果也应纳入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去。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应向多元化发展,鼓励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社会经济特点选择不同侧重点,凝练创业教育特色。评价维度确立后,将维度进一步细化,选择适合的评价技术,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探索一套能进行实践跨度比较和空间跨度比较的指标体系。
结语
创新创业可教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教学方法一定不是传统模式,应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强调思维训练,突出实践实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双创教育要成为撬动高教整体变革的突破口,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的创新创业领袖。
参考文献:
[1]李新生.众创时代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4):96-98.
[2]徐小洲,倪好.面向2050: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愿景与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18(01).
[3]张乐.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7.
[4]李兵.关于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
[5]李旭辉,胡笑梅,汪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基于群组G1法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3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