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做好博物馆管理工作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发华

  摘 要:博物馆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回顾历史文明进程,思考、探索前进方向的重要场所;是发掘、传承和保护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地;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馆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运作是保证博物馆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即将建成开放的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从健全管理制度、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及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南京城墙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初步探究。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管理制度;数字化模式;人才队伍
  近年来,作为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博物馆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为规范博物馆科学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文化部颁布第35号令,从博物馆设立、年检与终止、藏品管理、展示与服务等方面,明确博物馆管理办法。因此,为促进南京城墙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规范南京城墙博物馆科学管理工作,使其在自身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真正地服务于社会公众,让公众有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1 南京城墙博物馆概况
  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修建历时28年,完成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京城城墙全长为35.267千米,现存长度25.091千米。南京城墙是目前中国地面遗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城墙,是南京城市文明的重要实证和载体。1988年,南京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积极打造世界级城市文化名片,经各级政府批准建设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位于南京秦淮区边营1号,占地面积约6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500平方米。博物馆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地下两层主要作为展览区、地下车库、库房和设备用房等;地上两层主要作为研究交流、文创展览以及人员办公等。2020年南京城墙博物馆将建成开放,届时将作为展示、宣传、收藏、研究城墙实物和文化的城墙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集中展示地。
  2 未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的博物馆经费大都来自财政拨款,实行全额或者差额的补贴方式,这就容易导致博物馆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循环,导致管理水平比较滞后。要想改变此种状况,就应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效率。
  2.2 观众管理难度系数大
  目前,国内已建成开放的城墙博物馆仅有5家,分别是中国长城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以及苏州古城墙博物馆。其中,展览面积最大的约为3000平方米。因此,建成后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将是国内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而且免费开放后势必会导致参观人数急劇上升,人数激增势必会带来秩序混乱、随地乱扔果皮、随地吐痰、卫生间人满为患等问题,从而导致观众管理难度系数加大。
  2.3 高素质人才缺乏
  我国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对我国人民群众主流价值观的建设起引导作用。要建设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功能完善、作用明显的博物馆,关键在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博人才队伍。当前,我国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还不具备充足的人才知识储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服务手段。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大都实行全额拨款,这就使博物馆的管理体制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从而导致员工素质高地参差不齐。同时,参观人数的激增也对博物馆的高素质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培养全方位、多元化的高素质人才。
  3 城墙博物馆管理建议
  3.1 提升观念,建立健全博物馆管理体制
  健全的制度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换言之,要想实现博物馆有效管理,必须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作为文化传播重要载体之一的博物馆,与其他的文化传播载体差异之处在于它还拥有大量的、弥足珍贵的文物藏品,为保护文物藏品不受损害,以及展览、展示活动的顺利开展,博物馆必须拥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简称城墙中心)作为一家市级文保单位,自2014年2月成立以来,经过5年的工作探究,已经形成一套囊括综合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科研管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管理、陈列展览与藏品保护管理、古建筑维修与工程管理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但为了即将建成并免费开放的南京城墙博物馆的顺利运营,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1 品牌管理
  博物馆的品牌定位是指在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对品牌价值取向以及独特性的定位,其目的是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一个鲜明的、区别于竞争对象的,同时符合游客需求的博物馆形象,以博物馆独特的魅力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战略策略。
  第一,精准定位,实现特色化运营。南京城墙博物馆作为大中型历史类城墙专题博物馆,应根据自身功能,进行特色化运营。既可以在展览展示手段、服务项目及讲解特点等方面放大自身优势,展现自身特色;又可以充分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借着当前文创发展大势,实现文创的全面跨界合作。
  第二,整合品牌资源,完善品牌管理制度。近年来,城墙中心不断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城门挂春联、拍摄纪录片及在国家级媒体上进行宣传等推介活动的开展,使得城墙中心在品牌推广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想要达到全方位、多维度宣传推广城墙形象,应在积极整合品牌资源的同时完善品牌管理制度,明确品牌管理办法,为城墙品牌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3.1.2 观众管理
  一直以来,城墙中心所辖包含中华门瓮城、台城等在内的景区都采取售票制,一人一票,凭票入内。而南京城墙博物馆则实行免费制,如何更好地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同时保证观众乘兴而归,应是提前妥善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借鉴先进博物馆的游客管理方式,同时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关于票务。采取“免费不免票”的方式,可通过线上预约和现场取票相结合的方式取票,线上可通过官网、微信、微博等方式预约,预约完成后,凭借自动生成的检票码自助刷码后方可进馆参观;线下可以采用自助取票终端机或者人工取票点凭借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取票。
  第二,关于游客管理。科学规划参观游线,重点加强团组监控,同时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通报入馆人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入馆参观人数,以保证馆内秩序井然,从而提升观众参观舒适度和满意度。
  第三,关于安全保卫。提前做好节假日等参观高峰时段的应急预案,及时增加安保、现场疏导人员,从而保证观众有序参观,防止出现踩踏事故。
  3.2 创新模式,优化升级数字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博物馆的数字化观念不断提升,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南京城墙博物馆应加快数字化进程,突破制约瓶颈,实现博物馆信息化与藏品数字化建设。
  3.2.1 博物馆信息化
  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目前,在国内各个博物馆中,流程化办公系统是使用人数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信息系统平台,但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智能化办公平台建设将是大势所趋。南京城墙博物馆应加快智能化信息办公平台的建立,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将降低员工工作的差错率,降低业务风险。流程办公平台已积累了包含人事、财务、行政、科研、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陈列展览与藏品保护、古建筑维修与工程等在内的大量日常工作数据,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办公流程跟进、分析,可以发现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漏洞,进而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业务风险进行提醒,从而达到规避业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2.2 藏品数字化
  藏品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在藏品保护、研究、教育、展示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南京城墙博物馆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墙专题性博物馆,相对于其他专题性博物馆,特殊之处在于它最大的藏品不在室内,而是室外现存的25.091千米的城墙本体。为了更好地开展南京城墙保护、研究、利用工作,也为了摸清家底、认识家底,了解城砖的数量、位置、内容等多方面信息,2018年10月正式启动的“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工程”,主要借助GPS定位、三维建模、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多种高新技术,确定铭文城砖在城墙上的三维坐标,同时拍摄高清照片,采集城砖上的铭文信息。为了加强对铭文数据的有效管理,还同步开发了与信息采集相配套的“南京城墙城砖铭文数据库”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实现南京城墙博物馆的数字化,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应加快城墙本体数字化进程,对城墙本体的数字化采集范围并不只局限于有铭文的部分城墙本体,而是应该将采集范围扩展到现存的25.091千米的城墙本体;②科学、系统地做好数字化采集计划,利用5~10年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分等级地将现存的25.091千米的城墙本体的城砖扫描入库、建档;③将数字化的藏品最大程度地应用于数字化陈列。
  3.3 以人为本,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常言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毋庸置疑,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社会团体、一个单位,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想促进博物馆管理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想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从公开招聘、业务培训、建立人才激勵机制等方面入手
  3.3.1 公开招聘
  科学招聘是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前提条件,只有科学招聘,才能为博物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公平透明的环境是科学招聘的基石。换言之,只有切实做到招聘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才能保证公开透明的环境。要科学地设定招聘岗位。近年来,博物馆招聘岗位主要集中与博物馆相关的文博、考古等专业,但如果想要博物馆管理得到长足发展,应该双向引进研究与管理人才。
  3.3.2 定期培训
  培训是对一个单位现有员工智力、技能再提升的过程,定期培训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单位组织凝聚力。就目前而言,博物馆组织的培训大都“重专业技能,轻管理能力”,导致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建议在培训定期开展的同时,应对管理技能与专业技能培训“两手抓”。培训内容的主讲人可以不必只囿于邀请业内人士,可以邀请企业大V分享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并学以致用,通过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实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良性发展局面。另外,因部门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可先进行人才分类,然后再分批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应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坚决杜绝“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方式。并在发展中及时调整员工岗位职责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实现员工与岗位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成长。
  3.3.3 人才激励
  鉴于人才对一个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个单位要想更好地留住人才,必须要在人才激励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应该正视现有的人才激励中存在的各种客观问题,始终围绕人才的需求来进行人才激励机制的审计。从成就感激励与差别性绩效等方面入手,力争实现人才激励机制的有效提升。笔者建议,在工作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专业、工作需求以及胜任能力,给员工提供符合自身专业、工作需求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并且根据员工的胜任能力,提供相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差别性绩效激励是一个单位进行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要避免将考核成绩“平均化”,应根据单位实际,制订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利用正向强化及负向强化手段,准确评估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差别性奖励,确保员工的劳动付出与绩效奖励相匹配。
  4 结语
  城墙是城市历史的实物见证,是城市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城墙博物馆将是呈现城墙深厚文脉、历史传承的载体,是可观、可游、可读的城市开放公园。现阶段,南京城墙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建设,建成后免费对外开放,这无疑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只有从健全博物馆管理体制、优化升级数字化管理模式、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等维度多措并举、齐头并进,才能避免未来管理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发生,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等各项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纪远新.浅析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6).
  [2]纪远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J].科技传播,2010(21).
  [3]关亮亮.分析激励理论在博物馆管理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17).
  [4]何陟.探究新时期博物馆管理的发展方向[J].科技展望,2014(12).
  [5]刘芳.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管理工作[J].大众文艺,2010(1).
  [6]郑奕勉.浅谈美国博物馆的管理[J].大众文艺,2012(9).
  [7]周永建.浅议人才的激励机制[J].人力资源开发,201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7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