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振兴战略视角下环境审计与风险控制的关系、逻辑与实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振兴战略是美丽中国建设一个重要维度,同时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但长期以来,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中主体权责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充分,往往会产生“治理失灵”、“治理缺位”等表征不断涌现。环境审计作为一种全方位、跨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监督机制,无疑对于社会环境风险控制,从而达到社会善治发挥着积极的功效。如何借助环境审计机制实现风险控制以及其内在的逻辑思考与实现路径是本文回应与关切的问题所在。本文从生态振兴战略角度分析了当下环境审计存在的各类风险,并提出可行的实现路径,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生态振兴;环境审计;风险控制;实现路径
  近年来,针对环境治理呈现出了众多成功的中国经验,比如京津冀协作治理、网格化治理、大数据治理等等。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约束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环境污染具有跨界性、负外部性与公共性等典型特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公众关切的重点议题。为何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为何陷入环境治理困局?这都可以归因于环境治理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技术选择与实现途径上存在差异。构建环境资源保护审计体系对推动环境资源审计极具理论意义,对助力环境资源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一、生态振兴战略下环境审计面临的风险分析
  生态环境审计是指为了实现生态振兴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掌握审计权限的审计机关依法公开对公共组织、准公共组织、企事业单位与环境审计有关的财务预测、决策、收支、规划与控制的合法性、效益性、真实性、合理性等进行审计监督的一项活动。生态振兴战略下环境审计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
  (1)环境审计法律法规缺失的风险。我国并未建立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导致其在实施时并不统一。目前我国拥有众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的行政法规如《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森林法实施细则》等。但环保体系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中央立法缺乏深度和广度,多以行政法规为主,对涉及环境审计项目的风险控制不够全面,容易忽视环境审计工作中出现的细小问题,且地方出台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也不尽相同,导致在进行环境审计工作时出现相同的情况不同的处理结果;二、公民环保意识欠缺,对环境保护尚未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全国人大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与經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于2015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但目前环保相关法律尚未对公民环境保护教育与环境破坏的管制措施缺失;三、相应的法律法规未能及时更新,我国现行的《宪法》、以及审计领域专业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包含环境审计的内容,其他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条款则并未对各级审计部门的监督主体职责做出明确指示。
  (2)环境审计模式滞后的风险。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基于传统方法,大多是审计人员亲自到现场开展审计调查工作,首先表现在审计速度慢、审计效率较为低下,且在面积大、地广人稀的地方环境审计效率更是大大折扣;其次,环境审计的重点是财务收支审计,尚未很好地整合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三者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生态振兴战略下环境审计与风险控制的内在逻辑分析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一方面,各主权国现已针对生态振兴进行多层次与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并将此理念嵌入到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轨道之中,这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学术取向的职业学家也纷纷针对环境治理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智慧经验。环境审计与风险控制需要全天候的监控网络平台建设,需要加强全球层面、府际层面、政社层面和政民层面的合作,环境审计手段与方法需要采用多形式、多内容、多维度的创新。而当前碎片化的治理模式为社会环境风险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三、生态振兴战略下环境审计与风险控制的实现路径分析
  (1)完善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加强中央层面的统一立法,在宪法中确立环境审计的地位。立法应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针对环境审计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制定详细的法律规范,确保开展环境审计工作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地方上,应坚持科学立法、依法立法,并在执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与国家法律相一致,不应与国家法律冲突。
  (2)创新环境审计模式。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的广泛普及,引进并使用该技术,对环境审计方式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让审计人员从大量的账目数据中解脱出来,避免了事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所带来的误差。同时提高了对海量数据处理的效率,它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其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及分析,可对数据先进行筛选,提高数据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振兴战略与环境审计的发展相辅相成,生态振兴战略为环境审计提供政策支撑,环境审计的发展则会加快生态振兴的步伐。在生态振兴战略视角下,环境审计迎来了一系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我们既要抓住机遇,推动环境审计发展步入新阶段,同时也要防范风险,对风险进行管理及控制,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的在环境领域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兵,赵李丽,杜娟.环境资源保护审计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9(07):90-95.
  作者简介:
  李怡(2000.9-),女,江西龙南人,研究方向:环境审计与风险控制。
  董帅(1989.1-),男,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旅游经济。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四川农村环境协作治理模式研究》(SQZL2018C02)的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6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