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进行全新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以及教学条件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课程改革 混合式教学 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221—02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所有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特点是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前后关联性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学生需要理解各种概念,掌握大量公式,运用各种电路分析方法。
一、《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课程使用传统的课堂面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不同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只能照顾大部分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边授课边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来判断学生的接受情况,以此掌控教学的进度。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力强的感觉学习太轻松,理解力中等的感觉力所能及,理解力弱的感觉跟不上。长此以往,优生得不到锻炼,泯然众人;差生陷入恶性循环,随着难度提升越来越跟不上。在课堂中,教师不管是增加难度提优,或者放缓进度补差,都只能照顾到部分学生。
只有改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兼顾所有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将课堂教学变为解决学生问题,而不是教师讲授知识。要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和研究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后,本课程选择了混合式教学进行改革。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混合式教学设计介绍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线下的面授教学与线上的自主学习相融合,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特点
1.将课程学习分为三个有机环节
将课程学习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有机环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教师的动态跟踪和过程性指导;将学生的认知过程维度从知道、理解和应用向分析、评价和综合提升。
2.教学资源共享化,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将PPT、视频、微课等课程资源共享,鼓励学生自学,将教师从传统的现场操作讲解中解放出来,将精力用于答疑、分层化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性。
3.采用多元化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需要,在每节课程中引入自学、小组讨论、竞赛、演示、头脑风暴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其他方面的技能,如语言表达、思维、工程设计等。
三、教学活动组织
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环节需要精心设计。一定要仔细研究三个环节中内容的关联性。下面以《电路分析基础》中的一个典型知识点,“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为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课前环节
1.通过视频自学理论知识
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理论讲解内容录制为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视频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的节奏。特别是对于理解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掌握知识点。如果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者通讯工具和同学、教师交流。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理论学习中的困惑。
2.通过课前测试检验自学效果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布置课前测试题。学生可以边做测试边检验自学的效果。通过测试以后的反馈和错题分析,明确自学中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测试中的易错题,准确地找到难点问题,从而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3.准备课堂任务
教师布置课堂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先做好准备。这个任务一定是开放性的,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设计一个双电源电路,在电路的元器件上可以得到5V和12V的电压”。学生利用课前学到的知识进行电路设计。学生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内化。
(二)课堂环节
1.课前任务的分析
在课堂中首先对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学生交流或者教师讲解的方式解决课前测试中的错题。比如说如何确定回路,如何判断电压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等问题。通过这个环节解决难点问题。
2.任务展示和讨论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设计的电路。展示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同学讨论和评价。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设计时,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指出错误。在展示和讨论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设计。通过展示和讨论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理论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代表展示完成以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3.实验验证
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己设计的电路。接下来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般都会安排实验教学对理论进行验证。
在传统的教学中,安排的实验内容都是由教师规定的,所有学生的实验电路都一样,实验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就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直接拿其他组的实验数据充数。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设计个性化的电路时间是不够的,而且没有通过理论的验证,直接进行电路安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现在学生的实验电路都是自己设计的,他们就会有很大的积极性,要去证明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学生的动力更大,做实验时才会更加投入,学生才能耐心细心,不厌其烦地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实验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4.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本次课的课后任务以及下次课的课前任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讨论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学生评价此次课堂教学。
(三)课后环节
在课后环节中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后拓展任务。课后作业和传统教学中基本一致,以课后习题为主。课后拓展任务应该是对课堂任务的提高,是具有讨论性的,有一定难度,包含信息收集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比如更复杂的电路分析,可以从后续课程的复杂电路中截取部分,让学生进行分析。或者让学生收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案例。根据任务的工作量,由学生组队完成。
四、教学保障和资源建设
为了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各类软硬件的支持。主要包括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实训条件等。
(一)网络教学平台
首先需要一个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求。教师能够在平台应用创建课程、上传各类教学资源、创建在线测试、布置作业、创建讨论区等功能。学生和教师能够在平台上互动沟通。这样才能使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个环节构成一个整体。
(二)教学资源
为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学理论知识,在课后完成拓展任务,教师需要制作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演示文稿、教案学案等。
教学资源中最主要的是教学视频,需要精心设计。视频内容要保证语言的精练、用词的准确、意思表达的清晰,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直观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如果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无法掌握理论知识,那么这个视频就是无效的。因此,视频的制作一定要有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完成,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看懂。
五、结语
采用混合式教学设计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學理念,才能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只有认真思考“怎样培养人”,才能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玉生.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2]薛美辰.新“国标”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才智,2019(6).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3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