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语捷

  [摘           要]  阐述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软、硬件环境和教学策略以及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开展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并对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小结和反思。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蓝墨云班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42-02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教育领域,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建出能够支撑情境创设、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课堂讲授者,而是课程的设计者、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基础,将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运用于各教学环节中,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建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
   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机房、投影仪、有线和无线网络、教师和学生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软件环境包括:(1)信息化教学软件,如教学广播系统、蓝墨云班课、作业盒子等;(2)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如MOOC、Moodle等;(3)各类网络资源平台,如问卷星、QQ群、微信群、微网站等。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已经非常普及,学生移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而4G网络,甚至未来5G网络的普及和资费下降,使移动学习成为可以轻松实现的事情。移动学习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查找资料、观看视频资源、在线测试、参与讨论、与老师互动等可以“随时、随地、随身”进行。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本课程选择了“蓝墨云班课”作为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设备的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班课给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和在线测试等。
   (一)“线上”教学重点
   (1)教学资源设计,如任务指导书、微课、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线上测试题的开发,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开展自主学习;(2)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点评和评分,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特别是那些“线下”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督促他们加强“线上”预习。
   (二)“线下”教学重点
   “线下”教学重点在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通过课前的“线上”教学环节,让自己从传统的讲授者角色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学生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线上”推送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把更多精力放在课中的教学组织和新知识讲授上,而课前预习往往是被忽视的环节。而在“线上”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花更多的精力准备学习资源,然后借助蓝墨云平台,将教学课件、微课、任务指导书、视频、网页等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学习、提前预习。
   以“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一课为例,本节课理论内容较多,如果完全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注意力不能集中。因而,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中准备了三个视频来介绍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但是本节内容计划只有2课时,如果完全依靠课堂上观看视频,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将视频资源和对应的讨论任务通过蓝墨云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并参与线上讨论,即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点赞学生的发言,给那些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的学生增加经验值,教师还可以利用蓝墨云平台的“班课通知”功能,提前发布课程各阶段的学习要求、考核通知,或提醒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在线任务、测试等,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课程的学习进度,了解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安排。
   (二)课中“线下”答疑,实现个性化指导
   在“线下”学习阶段,教师通过展示和点评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快速导入课程,学生可以很快进入实操环节。教师不再需要全程演示讲解,而是针对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演示讲解,使讲授更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那些学习困难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也不再需要为了演示讲解,而频繁打断学生的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反复观看课前推送的微课、教学视频、课件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更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观看那些他们已经掌握的操作演示,他们将有更多时间进行自己的探索实践。
   教师在“线下”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活动组织、讨论、指导和答疑。以“Word表格制作”一课为例,本节课以让学生制作一份个人简历为导入,将表格制作的相关知识融入简历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以用促学”。由于在课前推送了制作个人简历的微课和任务指导书,学生已经大致了解制作个人简历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发布头脑风暴任务,让学生提前将自己的个人简历内容设计好。在“线下”学习阶段,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简历内容制作为Word表格的形式;教师重点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中的“选人”功能,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个人简历进行展示點评,对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演示讲解。在下课前,学生将作业上传到蓝墨云班课,给教师进行任务验收。    (三)课后“线上”延伸,巩固和拓展学习
   课后,教师在蓝墨云班课验收学生的作业,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作业的评论功能,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告知学生。通过在线验收,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反馈,并与教师进行答疑讨论,使教师给予学生更及时和个性化的指导。
   对学生较难掌握的理论知识,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测试”功能,将理论知识制作成在线测试题库。每节课后,教师从题库中抽取对应的测试题发布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两次测试,第一次测试完毕,学生就能看到正确答案和解析,纠正和记忆后再进行一次测试,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归纳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将归纳的知识要点和学习心得写在作业的评论区域中,教师通过点赞学生的评论给学生加经验值。
   教师还可以在各学习阶段发布一些拓展任务,帮助学生拓展学习。例如,在Word模块学习结束后,发布一项“班级宣传简报制作”的任务,学生要充分调动和运用所学的Word排版知识来完成这项任务,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课程结束时,教师通过后台导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使课程考核不再局限于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将过程评价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
   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小结及反思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借助移动互联、云存储等信息技术手段,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中将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互动讨论、评价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的形式包括视频、音频、网页、PPT、文档等。教师需要在课前花费大量精力准备学习资源,尤其是像微课这类学习资源,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微课制作水平来满足“线上”教学的需求。教师还需要提前在班课设计好每节课的活动任务,如:作业提交任务、头脑风暴、投票问卷、测试题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开始活动。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的教学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掌握更多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满足“线上线下”教学的需求。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三)及时的反馈和回复
   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给教师发送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及时回复。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或问题进行反馈和回复,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参与“线上”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除了评分,还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论,或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六、结语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硬件环境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推送学习资源、在线评价和反馈、讨论答疑、师生互动和在线测试等,将教学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能给予学生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尹静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2]张学林,张新环,段红彩.基于蓝墨云班课的5C教学单元设计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65-67.
   [3]沈飞.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一种智慧课堂实施路径[J].计算机教育,2018(11):137-189.
  ◎編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