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笔者认为,我们遇到的困扰最多也最突出。要想落实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先从“厌学”的学习者转变为“爱学”的学习者,让生活中的教育元素融入初中数学课本案例,促使抽象、理性的教育资源转变直观、感性的教育资源。进而让学生在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时,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采取有效的行动。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教育局面呢?笔者给出的建议是,积极地创设学习情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学习情境;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我们如何才能从“严师”转变为“亲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不得不学”数学知识转变为“想学”数学知识。笔者认为,就需要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理性以直观性、感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就需要让学生发挥出主体价值,不仅仅“模仿”教师的做法、想法,还能够不断地质疑,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究,进而生成学习能力。那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就需要积极地创设学习情境。进而让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获得更多的支持。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用生活化的情境“激趣”
在落实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时,笔者认为,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的能力优势是“直观化”的、“感性”的,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的、“理性”的。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或者说是强化生活案例进行解读,可以让初中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能力解读数学知识的内涵。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借助拉面师傅做拉面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创设,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都吃过拉面吗?”学生答:“吃过。”教师接着说:“我们知道,细细的拉面都是经过拉面师傅无数次拉抻才制作出来的,首先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如此反复操作,连续重复六七次后才能制成许多细细的面条。同样,在数学中,有理数的乘方就像拉面条这样,通过N次重复的相乘得到的结果。”
二、应用数学史“引思”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地思考,而如何才能让初中学生愿意思考数学知识学习中的问题呢?笔者认为,结合例题提出问题是主要的方法之一,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也是主要的方法之一。在创设初中数学学习情境的过程中,我们借助数学史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历程,必然可以产生这种“引思”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先讲一个勾股定理发现的故事:勾股定理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是由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定理。毕达哥拉斯是一位古希腊早期的数学家,有一次他应邀去参加一位富有政要的餐会,这位主人豪华的餐厅铺着美丽的正方形大理石地砖,由于大餐迟迟不上桌,饥饿的宾客们不断抱怨,而善于观察的毕达哥拉斯却在凝视脚下排列规则的方形瓷砖,他欣赏的不仅是瓷砖的美,还想到了它们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于是忍不住拿起画笔蹲在地板上选了一块瓷砖,以它的对角线AB为边画了一个新的正方形,并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恰好等于两块瓷砖的面积和。他很好奇,于是再以两块瓷砖拼成的矩形的对角线作另一个正方形,他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5块瓷砖的面积,也就是以两股为边作正方形面积之和。此时毕达哥拉斯作了大胆的假设:任何直角三角形,其斜边的平方恰好等于另两边平方之和。
三、设计数学实验“释惑”
提及实验,人们往往认为它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学性学科的“专利”。但事实上,在笔者看来,理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我们要注意应用这种联系,为学生设计可以“释惑”的数学实验。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我们选择的内容要有探讨价值,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时间、节奏,促使初中学生生成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借助天平平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实验如下: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放一个盛有盐水的烧杯,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00克,在右盘放置相等的200克的砝码,此时学生看到的天平是平衡的。接着提问:“同学们,如果我在烧杯内加入一匙盐,天平还能维持平衡吗?”很明显,答案是不能。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不加盐,而是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再放到托盘上,此时天平的平衡情况又是怎样的?教师在提出不同问题和假设的时候,都能及时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眼看到结果,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分析讨论,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四、选择热点话题“提效”
对于初中学校教育者而言,我们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实际学情。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天性、天赋、爱好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如我们面对的初中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不仅仅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主体价值,他们还希望在生活中同样具备发言权。在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时,笔者认为,我们要以此作为立足点,选择生活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为我们开展的初中数学教学增效。如今,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也可利用新闻事件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学习“统计”内容时,可以结合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情况或射击运动员射击环数作为统计的素材,还可以利用福利彩票的中奖率引出“概率”的内容。初中学生的生活参与度虽然不足,但是,他们也是生活中的独立个体。在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给学生提供“生活感知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在落实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时,困扰学生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要注意发挥“先学”者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突破。在一次次的探究过程中,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提升学生主体价值的主要方法就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全面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生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艾华.引人入胜妙解题 创设情境促效率——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15(11).
[2]沈錦桂.初中数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