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导游基础知识》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导游从业人员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之一,其课程内容也是今后学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积累专业知识。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特点;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
   一、《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特点
   (1)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这门课程包含历史文化知识、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自然地理景观、古代园林、古建筑、饮食文化、风物特产、诗词楹联知识等,内容涉及历史、天文、地理、宗教、绘画、建筑、雕刻、民俗、文学、美学等领域,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
   (2)教材部分内容抽象、难记。本课程涉及宗教、民族民俗、古建筑等领域的一些知识,如佛教寺院中供奉的佛和菩萨,我国佛寺殿堂的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东西配殿、法堂、罗汉堂、藏经楼等;道教尊神三清、四御;各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饮食、宗教民俗等,学生接触少,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
   (3)考试题量较多,涉及面广。在全国导游员资格证考试中,《导游基础知识》在笔试和现场导游考试中都有涉及,题量较大,考试内容涉及面广,增加了学生对于知识点记忆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必须十分熟悉,在学习时既要有重点地把握一些知识点,也要兼顾教材的内容。
   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传统陈旧。不少高职院校为了应对学生的考证,还是采用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法授课,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学生处于硬性接受和“听”的被动状态。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缺位或错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虽然许多教师也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尝试,再加上课程教学尚未摆脱学科体系教学的困境,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却“学”得没味,常常陷于被动的学习之中,容易造成学习兴趣下降,记忆疲劳。
   (2)忽视技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从事导游工作的基本知识,更承担着培养未来导游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任。传统的《导游基础知识》以知识体系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组织教学,学生似乎只要能背熟了基本内容,就解决了导游知识构架的全部问题。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作为一名导游员所需的个人素质、基本能力和渊博的知识的目的。理论知识的过分铺垫,不仅背离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使相当多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信心。
   (3)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考核方式以闭卷形式的理论考试为主,口试、答辩、技能实践考试少;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也比较单一,一次性测试定成绩的终结性考试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形成性考试少;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往往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培养,善于记忆和努力记忆的人往往获得好的分数,学生掌握到的往往是死的书本上的知识。
   三、《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①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中坚持做到每堂课“课前有教学准备、课中有教学重点、课后有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明确教学主题、教学目的,每次教学都有亮点呈现。②教学方法设计: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方法,充分预见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碰到的疑惑、困难,有目的地将归纳、概括、分析联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尽快掌握课本知识以及课外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学中努力开展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和其它课程开展“联合教学”,把散落在教學计划中的相关课程联系起来,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声音、语言、图片等综合讲解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旅游景点,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的提高。旅游地理的某些教学内容需要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音并茂、调用方便,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放到课堂上操作的、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很容易的展现出来,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及劳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导游基础知识》涉及到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例如宗教知识,那在讲授时,可以从《西游记》、“因果报应”、“缘分”、“泼水节”等引出佛教知识;从西方人对“13”、“星期五”的忌讳引出基督教知识;从中国普通百姓对“灶神”、“土地神”、“城隍”的祟拜及贴“门神”的习俗引出道教知识。
   (4)加强教学实践环节。①在课堂中增加仿真操作环节。《导游基础知识》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但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很多课本知识只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概念,比如在“中国的风物特产”这一章中讲到茶叶的种类以及每类茶的特点、代表茶等,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如果机械地记忆这些知识点效果不会很好,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个问题可能也很难向游客解释清楚。②重视景点实地实践,积极利用第二课堂。仅仅在课堂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充分利用周边风景区(点),与其达成合作协议,使其成为自己的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前往参观,老师现场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证考试尤其是现场导游考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大有益处。
   (5)改革考试形式。根据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模式,设置对学生的课程考试形式。除笔试之外,可采用答辩以及现场测试和实地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孟冬玲.《导游基础》课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