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人过耳不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总会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如何将声音元素运用得当,彰显广播的独特魅力,是每个广播人必须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体如果不能做到先声夺人,很容易就泯然于众。文章以社教类专题《年的味道》为例,就运用声音元素,谈谈自己的创作心得。
关键词:广播 节目 声音 运用
在一档广播节目中声音的元素包括采访录音、音乐和音效、播音员的二度创作语言等。社教类专题《年的味道》从年味入手,通过普通群众真实话语,展示了当代“三农”的新气象、新变化。该作品制作手法新颖,突破传统广播节目的播报方式,大胆的将文字语言、采访录音、音乐、音效完美结合,浑然天成。安徽省和县广播电视台制作《年的味道》的主题毋容置疑是“年”,和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也是蔬菜大县。作品从这些元素入手,选择了“归家”“物质的丰富”“精神的充裕”三个部分来展示当地农业、农村、农民在新春到来时的生活状态。而这些最后都要通过声音这个媒介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不同的创作者共同发力,其中采访者需要采集到现场真实的音响,需要将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播音解说则要进行二度创作,将文字想要表现的主题,通过自己的语言创作表现出来;编辑制作则需要通盘考虑,将不同的报道串联成一个整体,通过后期制作将不同的声音元素有机的组合起来,呈现出节目的完整性。
一、现场同期声,给听众带来真实的视听感觉。作为节目的主体,三篇报道都有现场采访,用新闻参与者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题,用新闻当事人自己的声音讲故事更有现场感和说服力。
三篇带响的报道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第一篇归家,选择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物讲述自己是采取什么方式回家的,回家的理由,过年有什么期盼,准备怎样过。记者提问单刀直入,也是人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第二篇由归家引到过年吃什么。和县是蔬菜大县,蔬菜基地大丰收,市民过年的餐桌上也丰富了,记者从蔬菜基地跟随采访到蔬菜门市部,采访对象有蔬菜基地的采摘工人、送蔬菜的驾驶员、买菜的市民、基地负责人等。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蔬菜品种多、数量大,通过物质的丰富营造出年味渐浓的氛围。
第三篇由物质的丰富,引出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如果说第一篇是多主角并行,第二篇是群演戏,那么第三篇就是单主角。作品从一个电影放映员的角度切入,展示了一位为了大家开心过年奔波在基层一线的放映员的形象。记者在采访前,编辑就特别提示她要多与采访对象交流,多录制现场音。【记者:蔡经理,你们现在在干什么?蔡家春:现在车子刚到,我们要架银幕。记者:像这个有多重啊?蔡家春:屏幕的架子有80斤。记者:这个搭起来要多长时间?蔡家春:这个要完成要半个小时。记者:每次都是你们亲自弄吗?蔡家春:都是我们放映员亲自动手。可以说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架幕放影是技术活,搬运就是体力活。……记者:蔡经理,你们这是收拾回去了吗?蔡经理:嗯,是的。马上把这个拆掉,搬上车。记者:现在外面的温度都已经零下了,你身体能受得了吗?蔡家春:还好,受得了,习惯了。】冬天的夜晚,记者与放映员对话时的讲话颤抖感、空旷感,画面感极强,仿佛将听众带入到那个场景当中。
二、音乐运用恰当,营造情感氛围。广播的传播媒介是声音,是听觉艺术,而音乐也是一门听觉艺术,是直通心灵的艺术,音乐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能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抒发情感。广播从业人员要善于运用音乐表达出节目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
节目一开场,中国传统名曲《庆丰收》配合着主持人热情的话语,将人们带入喜庆的氛围当中;第一篇报道的配乐是小曾的《回家探亲》,歌中第一句唱到“回家探亲,回家探亲,回家……”非常契合第一篇的主题,歌曲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对家的浓浓的眷恋,也让听者的内心情感也产生了共鸣。第二篇报道所用的音乐是人们熟知的《舌尖上的中国》配乐,这个配乐现在经常被各地美食节目所引用,音乐一出大家都知道这说的是吃的,用在第二篇蔬菜基地大丰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第三篇报道的结尾处,选配的是许巍的《晴朗》,许巍低沉沙哑温暖的声音总能带给人以希望和追求,这首歌中的一句歌词也非常贴切。“我爱这精彩的电影,我那总沉默的老朋友总让我感觉到力量”,沧桑的声音,配合着冬夜与放映员在返程途中,记者的所思所想:“一切收拾妥当,已经是夜里9点多了,蔡家春的电影放映车开在返程的公路上,寒冷冬夜,大地一片寂静,仿佛已经进入梦乡。明天,电影放映队还要赶往下一个乡村,蔡家春将再一次架起银幕,将电影送到更多村民身边。”记者对未来的展望,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而在整部作品的结尾选用的是《中国味道》,曲风欢快,节奏鲜明,烘托出喜庆祥和的氛围。
三、音效增加现场感,让人如身临其境。在第一篇报道中,火车汽笛声一出,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人潮涌动的火车站,每个人归心似箭,时空感胜过千言万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家的盼望之情,瞬间就从听众的脑海中涌现出来。而在第二篇报道,在蔬菜基地里,工人正在采收蔬菜的时候,蔬菜从茎秆上被折断时的咔咔声。再如第三篇报道中,架设银幕的金属杆撞击地面的声音,在冬夜里尤显空旷,这些都让听众仿佛置身其中,代入感非常强。
四、播音员的二度创作,使节目更具亲和力。播音员如何将这些无声的文字,变成入耳、动听的声音,考验着播音员的水平。在这部作品中,“探寻”“品尝”“体味”三种不同的感受,通过播音员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迎接新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深深地感染着听众的情绪。如第三篇中,“听众朋友,农民朋友,当大家品尝着新鲜蔬果,期盼着新春到来的时候,和县电影公司的40多名电影放映员还依然活跃在各个乡镇,免费为乡亲们送上丰盛的视觉文化大餐,让大家的新春更加红火热闹。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本台记者共同体味电影放映员蔡家春的苦与乐。”
五、片花设计精巧,为节目锦上添花。这部作品在每篇报道前都设置了预告式的片花。采访对象点睛的话语与旁白交相呼应,配合背景音乐,让人耳目一新。
例如,第一篇的片花中运用了三个采访对象的同期聲+旁白。【陶婷婷:中国人嘛,都有一个回家过年的愿望,不管再难也要回家,挤也要挤回家。杜义刚:家里的人都回来了,团团圆圆的,肯定舒服一点。耿文香:春节回家,包包饺子,买买菜做做饭,肯定开心啊!旁白:和县人民广播电台用心为您烹饪《年的味道》正在播出。】预告式的片花,在设计之初其实是借鉴了电视节目导视的制作手法,一般很少在广播节目中使用。这一手法给人一种悬念,使节目的故事感更强,让听众有继续听下去的意愿。它既满足了节目的宣传需要,又充分调动了听众收听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节目的层次感和局部的整体性。此外,在节目的结尾处还穿插了一段春节的公益广告,充满童趣的民谣,为整档节目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年的味道》这部作品关于声音元素的运用可圈可点,提升了广播的传播效果,增强了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在融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音频产品也在各类新媒体上大放异彩,有了更广阔的载体平台。对于广播从业者或者是音频产品制作者来说,熟练运用好声音元素是一堂必修课。(作者单位:安徽和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8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