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语语法教学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日语助词“wa”“ga”的使用及区别问题一直是语法学家研究的课题,在总结了“wa”和“ga”的先行研究基础上,针对日语动词句子中谓语的意义特征和“wa”“ga”的相互关系这一观点来进行分类分析,并考察“wa”“ga”的出现情况,以含有“wa”和“ga”的动词句为对象,从动词本身的含义表达出发,考察“wa”和“ga”的功能性差异,最后提出一个适用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教授法。
  关键词:“wa” “ga” 谓语动词 教授法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178-02
  学习外语,最先接触的是枯燥的语法。很多教师将外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法教学上。在日语教学中,助词“wa”和“ga”的区别使用问题,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是较难掌握的语法项目之一。关于这一点,佐治(1959)曾指出,“wa”“ga”被称为助词,并承担着语法功能,它们接在名词的后面,表示各种各样的关系。“wa”和“ga”在日语句子中分别表示“主题”和“主语”,被视为助词中的重要部分,和谓语共同承担着句子的句干,它们的出现方式也很复杂,这也是“wa”“ga”的用法难以掌握的原因之一。在日语口语中,省略了“wa”“ga”也可以正确理解对话内容;但在书面语中,不正确使用很有可能导致意思混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讲解“wa”“ga”的有效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先行研究
  “wa”“ga”是关系到日语句子中相互关系的最重要的助词,迄今为止关于“wa”“ga”的区别使用问题有很多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谓语部分是名词或者形容词的句子来分析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章只列举出和本论文相关的研究结论,即在谓语动词句子中“wa”“ga”的使用研究。其中三尾(1948)和野田(1984)都提及了“现象文”和“判断文”这一理论。
  三尾(1948)提出,“现象文”的主语用“ga”,而“判断文”的主语用“wa”。根据三尾的理论,使用“ga”的“现象文”句子,是把现象的現有状态,不加任何判断地加工,将认知到的原样直接表现出来的句子;而使用“wa”的句子,是针对此句子,说话人进行主观判断,然后强调整句表达的内容是真的,这种被称为是“判断文”。
  野田(1984)也利用了“现象文”“判断文”这样的分类,对动词谓语句提出了以下的观点:“表示习惯性动作,真理,精神活动,意志,可能,义务,意志性动作的动词为谓语时句子容易成为有题。反之,表示非意志性动词的句子容易成为无题。”
  二、分析
  为了了解“wa”和“ga”在谓语句子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做了相关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大量搜集基础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观察对象,选择了小说和报纸两种不同的体裁。其搜集标准是小说和报纸中出现的所有单句,且谓语是动词的句子。按照这一标准共搜集了日语例句1000句。其中,将主语为“私(我)”“僕(我)”这样有第一人称的句子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因为在先行调查中发现,主语为第一人称的时候,不管动词的种类如何,最后都会出现“wa”的情况更为普遍,因此不符合本研究的设定范围。另外,使用观察方法。首先,把句末的动词按照四个时态来分类。其次,按照工藤(1995)的动词分类方法,再对上面的四个时态前分别出现的动词种类和“wa”“ga”的出现关系进行了分析。
  首先,工藤的动词分类①中A类动词作为前项动词出现的时候,整体上来看,“ga”的出现频度比“wa”高(前者203例,后者113例),并且在A类动词所包含的A1,A2,A3中不难发现A2中“ga”的出现压倒性地高于“wa”。相反,A1中“wa”的出现比“ga”多4个。另外,也了解到A3与A1不同,“ga”比“wa”多出现了16个,但是不管是A1还是A3,“wa”“ga”之间都没有太大的差别。B类动词中,整体来看虽然只是一点点的差异,但是“ga”比“wa”多出现了一些,B3的“感觉动词”中“ga”出现了16例,但“wa”只有4例。同样,在B1“思考动词”、B2“感情动词”、B3“感觉动词”中也可以了解到。在C类动词中,“ga”的出现也比“wa”高出4倍。(“ga”34例,“wa”8例)。其中C1中的“存在动词”的“ある(有)”压倒性地与“ga”一同出现。
  本研究在分析文末动词与“wa”“ga”出现的相关关系中使用了工藤(1995)动词分类,结果发现“wa”“ga”的出现用基于事态的时间构造时,工藤分类理论就不能顺利解释,因为A类动词中的A2和“ga”压倒性共现,而A1和A3中的“wa”“ga”则是对抗性的。从事态的时间构造来看,A类动词和C类动词虽是完全不同种类的动词,可C类动词和“wa”“ga”的出现状况却和A2的情况相同,都是和“ga”共现较多。这也是“wa”“ga”的现况不能通过工藤(1995)来准确说明的依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谓语动词和“wa”“ga”出现的相互关系和工藤(1995)的动词分类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结论。
  其次,换个角度重点分析一下谓语动词意义特征。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发现了和“ga”共起频度极高的动词中,自动词的情况比他动词明显高出很多,其中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如下:
  来る(来)>ある/いる(有)>始まる(开始)>なる(变成)>見える(看见)>並ぶ(排列)>聞こえる(听见)
  例(1):かえ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時間が来る。 (到了必须回去的时间)
  例句中动词的种类为自动词的情况频度极高。但是看一下主语种类就不难发现像“時間(时间)”这种表示“事物”的名词较为普遍。总之,“物的主语+自动词”这样的组合时,同“ga”更容易共现。
  与之相对的,调查结果中和“wa”共起频度较高的动词大部分都是他动词,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如下:   聞く(听)>見る(看)>答える(回答)>着る(穿)>感じる(感觉)>考える(思考)>発表する(发表)
  他动词是表示动作的主人对对象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使用以上动词的句子中,主语通常是表示“人”的名词。
  例(2):ばあちゃんは会うたびに、何度も同じことをボクに聞いた。(外婆每次见面都会问我几次相同的事情。)
  例(2)中的主语是“ばあちゃん(外婆)”,这个“人”很少会像“物”那样直接讲说话人的“知觉”。总之,“wa”和“人的主语+他动词”这个组合更容易一起使用。
  三、教授法的试提案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动词放在句子最后,名词摆在句子前面。每个名词之后被标上助词来分别表示是动作的主语,还是动作的宾语,或者是动作的场所等。而这其中的助词“wa”和“ga”实际上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助词,无论是在词性上还是词义上都有所不同。“wa”是“提示助词”,从语法意义上看,主要表示提起一个话题或主题,通常强调“wa”之后的部分即为叙述部分。而“ga”是格助词,表明主语名词与谓语的关系,即“ga”可以表示主语。中国日语学习者认为这两者使用困难的原因除了绪论中提及的佐治(1959)的理论以外,笔者认为是没有正确理解“主题”和“主语”概念的区别。由于汉语中没有主题和主语的区分,因此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混乱。建议在日语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其次,在教授谓语动词句子的时候可以结合主语名词、谓语动词的意义特征讲解。例如,主语和谓语分别满足主语是表示事物,谓语的动词为自动词这样的条件时,更容易选择“ga”。而主语是人物,谓语动词是他动词时,就更容易选择“wa”。
  四、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了解到“wa”和“ga”的区分使用和谓语动词的关系不能单单依靠以事态的时间构造为理论基础的工藤(1995)动词分类法,更要注重动词的意义特征和主语名词的种类区分。具体可以总结为“物的主语+ga+自动词”,“人的主语+wa+他动词”这种组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理论举例说明。为了让学习者正确掌握“wa”和“ga”的使用方法,在教授过程中,基础的语法知识说明不能过于简略。目前,“wa”“ga”的用法问题在日语界尚没有统一的定论,应结合实践继续研究“wa”和“ga”使用方法及更有效有趣的课堂教学法。
  注释:
  ①工藤提出动词可以分为三类:A,B,C,这三类又可以细分下位:A类动词可以细分:A1(能够引起状态变化位置变化的动词,比如“给”),A2(有意志性的变化动词,如“来”“去”),A3(人的认知,语言,如“听”“看”);B类动词:B1(思考动詞),B2(感情动词),B3(表示关系的动词),C类动词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佐治圭三.外国人にはどうしてハとガの違いがわからないのか[M].『国文学』五月号,1959.
  [2]浅山友貴.現代日本語における「は」と「が」の意味と機能[M].第一書房,2004.
  [3]尾上圭介.主語と述語をめぐる文法[A].北原保雄(監修)尾上圭介(編).朝倉日本語講座⑥文法Ⅱ[M].朝倉書店,2004:1-57.
  [4]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 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現代日本語の時間の表現―[M].ひつじ書房,1995.
  [5]野田尚史.「は」と「が」[M].くろしお出版,1984.
  [6]益岡隆志.命題の文法―日本語文法序説―[M].くろしお出版,1987.
  [7]吉本啓.「は」と「が」-それぞれの機能するレベルの違いに注目して-[M].『言語研究』81号,1982:1-17 .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8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