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社会环境发展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取向,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因此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进行关注和引导也是社会必然趋势。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来源和定义入手,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再从影响新生代民工的价值形成的原因进行着重分析,旨在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246-03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1980年及之后,户籍地在乡村,常住地在城市,进城从事非农业生产时间在6个月及以上的新时代的产业工人。2001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提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这一概念,认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区别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这两代人在社会阅历上有着显著差别,且新生代流动人口不算是第二代流动人口,而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2010年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问题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后也称作第二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他们价值观的变化也受到了城市化进程中主体价值观的影响,是社会公众价值观变化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反映,它的形成和演变必然包含在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影响范围之内。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特点
  1.重视学习和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多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群体,在他们幼年时代,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稳定实行,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大保障,国民受教育程度增加,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学习带来的价值使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也特别重视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对子女的受教育情况也非常看重,尽力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认识到知识是可以转变为力量指导实践的,继而不断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这也为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作出了贡献。
  2.追求公平和平等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计划生育的特殊时代,独生子女居多,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人物,自我意识强烈、个性丰富,同时受到新时代多元观念的影响,对于待人接物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且注重自己的感官感受,更注重自身的权益,他们追求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平等的权力分享。主要体现为:一是在市民待遇方面,他们希望自己不只是城市的过客,期待得到与城市人群同等的权利;二是在利益诉求方面,对薪资、工作环境、五险一金等要求更高;三是在社会权利方面,他们希望得到尊重,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子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新生代农民工受社会环境、利益分配、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更多对现状生活的不满足感,他们的价值观更趋向于务实性。
  3.就业观念转变
  跳槽頻繁,发展空间受限。2012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工众网发布《农民工“短工化”就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农民工就业已经呈现“短工化”的普遍趋势,主要体现在“高流动”和“水平化”两个方面,女性农民工“短工化”趋势更明显。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人格的尊重和薪资福利待遇,他们文化素养高,对现代先进科技掌握娴熟,整体水平层次提升。他们有权利选择更好的工作岗位,也有权利反抗岗位上的不公平待遇,以频繁更换工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流动性很高。
  4.乡土认同感低
  现在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具备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他们年轻富有活力,情感丰富价值观取向多元,他们身上体现着城市和农村的双重文化,受到保守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价值取向。新生代农民工是认同家乡的,但对城市的认同也在逐渐增长。一是长时间在城市生活更适应城市的便捷生活方式,二是农村不能满足他们的追求,因此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感情随着在外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淡化。
  5.婚恋价值观不明确
  新生代农民工崇尚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现代社会是开放多元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价值观念也受到西方开放性文化的影响,认为恋爱结婚都应该以自己的喜欢为第一要素,婚恋应该是快乐和自由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的绳索,合则聚不合则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46.1万对,比上年增长2.0%,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加随意。现代青年的择偶要求更现实化,对待婚姻生活有更高的期望,对性的包容性更强。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个人对婚恋感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择偶和人生走向,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婚恋观也会发生变化,也从侧面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取向。
  6.消费价值观不理性
  消费观念由节约转为享受。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消费方式和观念不断升级,21世纪的消费观念也更加多元化。清华大学等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80后、90后已逐渐成为主要消费人群,也就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已是消费市场的主要人群。关于消费,新生代农民工觉得价格不再是消费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且受到“超前消费观”的影响,更容易接受借贷观念,不少人成为了“卡奴”,背负着大额债务。超前消费能够提高生活品质,也会刺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如果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容易形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不利于他们人生价值观的发展。   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因素
  1.制度因素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了城乡差距,且呈继续扩大趋势,城市与农村之间收入差距大,可支配资源分配不均,以及户籍壁垒等因素造成生活、经济、教育、思想行为等方面产生巨大差距。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村和城市分割开来,农村人和城市人生活在割裂开的生活系统中,主要或次要造成城乡贫富差距、户籍歧视、特权、就业差距、边缘群体、打工子弟学校等问题,是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城市边缘化的地位,需求和拥有之间的落差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不甘于现实只能靠实力来改变,努力提升自己是他们目前获得新出路的最好办法。
  2.经济因素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衡,收入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可支配社会资源、教育资源等远低于城市。乡村发展存在很多短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人均收入低、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多、现代化产业发展缓慢等,短板使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经济发展差距甚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新的价值观念。多元经济背后是多元的市场主体,从而导致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经济发展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的发展,他们的价值观在中西价值观念影响下随着需求和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教育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青年群体的一部分,但是实际拥有的教育权利却受到了限制。受到经济条件和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条件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幼年时期大多在农村接受基础教育,师资有限、基础设施差、环境落后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城市学生一大截。数据显示,在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0.9%,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还较低,自身能力有限,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处于劣势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贫民学子以读书改变命运的做法,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凭借勤苦学习获得了高等教育学历,找到心仪工作的概率更大,这更坚定了他们对教育的追求与重视。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能靠父辈荫庇,唯有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有更大发展空间,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念也更具有务实性。
  4.家庭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的父辈大多是第一代农民工,为了生存在城市中穿梭。第二代农民工幼时大都是与父母分开生活的,由祖父母或者亲朋代为看护抚养,成为了留守儿童,现在他们长大成为了后留守青年,继续在城市工作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人。家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父母与孩童的长期分离导致了亲子关系的断层,孩童容易滋生自卑、敏感、孤独甚至怨恨父母等心理问题,且父母在孩童成长的关键阶段不能对他们的价值观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情感上又缺乏对孩童的关心和愛护,容易造成孩童在认知和情感发展上发生偏离。二是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童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影响到孩童三观的发展方向。三是亲朋代养的问题突出,非父母的人群抚养留守儿童虽然在吃住上能够保证基本供给,但是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都很随性,介于身份不会也不敢管太多,造成留守儿童的思想认知自由发展,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原生的,涉及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的发展。
  三、如何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是多元因素造成的,应该从多方面着手,统筹引导。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好宏观领导能力。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重心要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缩小与城市的收入差距;二是政府要强化户籍改革,缩小城乡户籍限制,保证农民与城里人享受同等权益,逐渐拉近城乡劳工市场的关系;三是从法律法规方面制定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市民生活;四是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确立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提高农民群体的福利水平;五是政府要引导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依靠自己站起来、富起来;六是紧抓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为人民服务,帮助人民解决困难,严格打击不谋实事、态度恶劣的工作现象;七是在城镇和乡村普及基础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工群体构建正确健康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策略有利于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有利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发展。
  2.经济方面
  激发乡村的经济活力,着重发展小城镇经济。农村落后的经济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价值观念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二元户籍制度带来的城乡差距。一是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经济上的优惠待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吸引企业落户、农民留乡工作,共同建设乡村;二是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观念两方面,让农民学习先进科学文化和技术,提升自身的能力,学习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遵守职业行为守则,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三是丰富新生(下转第245页)(上接第247页)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组织健康的集体活动,调动大家的参与性,缩短他们与城市工人群体的距离感,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推动乡村结合的发展。
  3.社会方面
  建立健全互动机制。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村向城市的过渡性群体,通过与社会环境互动和交流,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城市生活中。城市中的各类组织例如工会组织、党团组织、社区组织等要积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建立起与新生代农民工交流沟通的平台,引导他们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下调整好自己的价值观,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评价自己,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工作和生活,同时各组织要加强普法宣传,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4.农民工自身方面
  农民工要学会正视自己,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唯有自立才能自强。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他们的许多观念与城市市民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努力学习,提高思想道德觉悟,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在不断学习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生活观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3.
  [2]何丽梅.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生成机制[J].人民论坛,2019.
  [3]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
  [4]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
  [5]汪国华.第三方群体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变异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
  [6]宋阳,闫宏微.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与价值观变迁研究述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责任编辑:赵慧敏
  [作者简介]王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3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