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书法实践与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与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书法实践在塑造中小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方面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可以实现个性与传统的融汇对接,有助于开展以书法美感为基础的个性训练,正确把握心理特征与个性的关系。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脱离书法传统,错把习气当成个性,为了追求个性走入极端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论述书法实践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书法  中小学生  个性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042-02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书写者基于线条的个性表现艺术。中小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可塑性。书法实践对塑造中小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有重要意义。然而书法实践在塑造中小学生个性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合理对策。
  一、存在问题
  1.脱离传统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十分注重文化传承,其作品评价以传统为依据。历代书法家皆重视自身文化修养,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行为举止比较优雅。每次书写前都有一个庄重的仪式,即焚香、沐浴、更衣,待心平气和,最后才缓缓落笔,真正体现了书法修生养性的作用。从当代书法创作行为上来看,有人使用脚趾夹毛笔书写,有人使用嘴巴叼笔书写,有人用头发书写,也有人双手各执一支毛笔同时书写不同的内容,更有人直接用瓶子盛墨在宣纸上喷洒代替毛笔书写……这些标新立异的行为可谓一个比一个“雷人”,但这些却又因为刚好满足了人们猎奇的心理而大受欢迎。至此,书法家不再是文人,而是以毛笔字取悦大众需求而获取经济利益的演员。从内容上看,财源广进、日进斗金、财源滚滚等题材的作品比较受欢迎,关于修养的题材受到冷落,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日常生活需求,却也体现个人修养的缺失。中小学生书法实践很难保证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于是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在一些中小学悄悄盛行起来。从教师到学生都在试图模仿这些行为以获得他人认可。这从短期来看确实能得到一些实惠,但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
  2.习气当个性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临摹过程,是通过临摹古代优秀书法作品,并从中吸取精华改造自身习惯的过程。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认为,“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古人法帖之用笔、结体、章法都值得细细玩味,直到这些成为自己的习惯。人们对书写工具不熟悉便产生许多问题。从执笔姿势来看,没有形成规范。虽然古人说过执笔无定法,但也说过指实掌虚是执笔的原则。从笔法来看,人们把握不住毛笔自然很难谈笔法了。从结字和章法上看,社会上的很多书法作品可以说是书写者根据自身习惯信笔涂鸦的装饰品罢了,结体粗俗不堪,章法一塌糊涂。目前来说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普遍不专业,有外聘的社会人士,也有其他科目教师兼任。这些非专业人士难免将个人习气带给学生,加上水平有限很难对中小学生书法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中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形成一方面影响其训练效果,另一方面又使得他们错把习气当成个性,放任习气进而背离书法训练的正道。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极容易使中小学生养成不良习气。
  3.好走极端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需要个性,从古到今涌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书法家,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也都各具个性。历史上书法家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爱好,个别书法家甚至有不良癖好。唐代书法家怀素身为出家人却不忌酒肉,行为颇为怪诞。宋代书法家米芾见奇石必整衣冠作揖,喜欢戴高帽,有洁癖等。这些书法家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其作品个人风格形成过程中或许起到一定作用,若理解为只有这样的个性才能成为书法家就欠妥了。古代留下许多优秀书法作品,从书体来说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每个书体都有其个性。以楷书来说,当今书法界盛行的是魏碑楷书,因其极具个性适合进行艺术表现,而中规中矩的唐楷体系楷书遭到冷落。中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会正确看待古代书法家个性问题很重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书法学习应当遵循“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原则,而个性鲜明的魏碑楷书教学就难以达到特定效果。
  二、价值
  1.个性与传统的融汇对接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历来重视与传统的传承。就书体而言,面貌不同带来的个性差异,从其发展脉络来看皆有迹可循。从一种书体到另一种书体,都是基于前人的成果逐渐改造而来的。这个过程里书体之间缓慢演进,体现了一种传承关系。历代书法家皆推崇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将“二王”作品作为学习范本,但凡有成就的书法家面目都与之不同。这其中涉及兩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继承,一个是个性,二者相互依存。王羲之书法学习锺繇卫夫人,书法风格却异于他的两位老师。颜真卿书法学王羲之,风格面貌迥异却神采奕奕,这是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精神。赵孟頫书法学王羲之,从笔法到风格面貌都十分到位又能出新意。从前人的学习经历来看,立足传统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脱离传统的个性是无源之水,只有对传统进行深入挖掘才能使个性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规律。中小学生进行书法实践过程中应当理清这种个性与传统融合的关系。
  2.有助于开展以书法美感为基础的个性训练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的质感、墨色的浓淡枯湿、章法的聚散等共同构成书法的美。优秀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线条之美,还是体势之美,通常都能够带给人美的感觉。古人论书认为,“书在有笔墨处,书之妙在无笔墨处,有处仅存迹象,无处乃传神韵。”书法的线条之美也被历代书家重视,线条是完成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的基础。晋代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奉为天下第一行书,因其线条如烟霏露结,妙不可言。在书法美感的构成要素中,体势也不容忽视,合理的结体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赵孟頫认为,结体因时相传。结体因时代的不同,书法家个性的差异呈现出较大差异。如秦小篆结体修长、匀称,汉隶结体宽扁,这是时代的不同造成体势差异。宋代黄庭坚书法长枪大戟,体势修长,苏东坡书法则体势宽博,这是书法家个性差异造成的结体不同。中小学生书法实践应当从书法美感的构成要素出发,注重书法线条、结体、章法的训练,为日后在书法创作中个性的张扬打下基础。
  3.有助于正确把握心理特征与个性关系
  在书法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书法学习过程中,每个书体都有人喜爱,从书法经典作品选择来说,每个碑帖都有人钻研,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基调。从创作过程的心理特征来看,书法家的状态大致归纳为理性状态、感性状态、自由状态。不同的状态适合不同的书法风格表现,或者说不同的状态产生不同的作品。唐代欧阳修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大致属于书法家理性状态下创作的作品。王羲之在书写《兰亭序》前高度放松,心手双畅。颜正卿行草书《祭侄文稿》时,也处于一种非常感性的状态。因此,中小学生书法实践既要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又要把握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正视个性心理特征对学习和创作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书法实践在塑造中小学生的个性方面既存在价值,也产生一些问题。书法实践有助于个性与传统的融汇对接,强化以书法美感为基础的个性训练,以及正确把握心理特征与个性关系。但脱离传统,错把习气当成个性,以及为了追求个性走入极端等问题,既影响书法学习效果,又影响小学生的个性塑造。
  参考文献:
  [1]陶西平.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J].中小学管理,2018(12).
  [2]刘献君.个性化教育的十个观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8(9).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20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