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关于书法与中小学生个性发展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研究,涌现出不少优秀成果。苏联的个性心理学理论与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国内的学者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存在问题研究,以及书法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研究,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很好的借鉴。这些研究成果虽然数量可观,但要进一步研究仍需更加谨慎对待。
关键词:书法 中小学生 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039-02
研究书法与中小学生个性发展对于书法学科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也是一个跨学科问题。因此,有必要就相关内涵与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对书法学科、心理学学科、教育学学科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以便对这个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一、书法与个性的内涵
1.书法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辞海》将“书法”定义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中国美术辞典》将书法定义为“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一”,《中国书法大辞典》则定义为“借助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还有著述将其定义为“汉字书写的艺术”。
2.中小学生个性发展
中小学生个性发展是指中小学生能力、气质、性格、需要、意志等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人的个性受遗传影响,但主要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学习与交往等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
二、个性发展的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根本在于个性解放,其中人的社会属性为主导,自然属性为基础。两者辩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人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赫勒的研究是通过人道化途径和伦理角度展开研究,以人的个性解放为最终目的,个性道德的生成作为当代社会道德失范和文化危机的解决路径。人的个性发展是赫勒理论研究的价值旨归。
心理学界也对个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有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和苏联个性心理学理论。
1.苏联的个性心理学理论
苏联的个性心理学,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个体”和“个性”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区分。从方法论上来说,开辟了个性心理学研究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与个性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的新途径。
2.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的发展,主要是人类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半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称为欲带。性欲的发展是里比多投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源于里比多能量的变化和发展。
三、中小学生个性发展问题与书法对其价值研究
1.中小学生个性发展存在问题研究
徐丽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会影响中小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认识观念存在偏差、方法不得当,会导致小学生个性发展障碍。
方文亚认为,家庭文化环境是影响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家庭缺少民主氛围,会造成孩子个性缺失。整齐划一、封闭、机械的教育扼杀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郭奕龄认为,性教育问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等问题容易造成中小学生不良个性的产生,如学校社会交往恐惧症、认知障碍、逃学厌学、考试焦虑、自暴自弃、攻击性行为、骂人打架、结伙斗殴甚至对同学、对家人行凶,等等。
覃存忠认为,我国的小学阶段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13%,初中阶段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占15%,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暴露出较多不良个性。
马振认为,中小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经常碰到忽视人格培养、缺乏心理健康老师、片面的个性培养、培养方式的不当等问题。
刘敏岚认为,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影响较大,不良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多表现为自私、无礼、任性、独立性差、蛮横无理等。
林菁认为,中小学生情绪易变、恐惧、怯生等情绪障碍,咬指甲、扯头发等不良习惯,攻击性、破坏性等个性问题,不同程度地与家庭初始的养育环境有直接关系。
张万敏认为,中小学阶段个性发展的危机是角色混乱,如果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由此可见,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学校、家庭都对中小学生人格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2.书法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研究
白彭认为,书法在个性的形成中起决定作用。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中小学生人文修养,还可以促进个性发展。
万火炎认为,深厚的书法造诣源于长期的艰苦的练习,先天的因素很少,书法功力的成熟须经过长期练习和应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高尚的人格。
杨少明认为,书法教育促进中小学师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是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为学生素质提升铺就了道路。
陈学光认为,只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功能,就能多培养学生的高尚性情、审美情趣、磨炼意志、调节情绪,让中小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性修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周斌认为,书法练习对中小学生个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兴奋性、聪慧性、恃强性、轻松性和自律性特质上,时间与书法练习的交互作用显著。
张丽军认为,书法练习对留守儿童个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书法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书法作品反映出特殊的心理活动。
周仁良认为,书法艺术求异是个性形成的原动力,求真是个性淳厚的立足点,书法可以促进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
叶德诚认为,人的知识修养与书法成就和书法审美的存在有一定联系,知识修养越高、书法成就越高,审美水平就越高。书法审美融个性特征之表现和个性特征之体验于一体。中小学生书法审美观和个性存在联系。
柳庆龄认为,书法艺术个性化人格精神是一种以个体稳定的、独具特色的、上升到审美境界的情感介入为桥梁的,这种情感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经过长期修养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养成持之以恒的优良个性。
方赛赛认为,写字教学可以磨炼中小学生意志,培養其良好个性。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林若夫认为,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炼自我品格,提升人格。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品位,达到优化个性的目的。
关于书法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研究,国外文献比较欠缺,研究成果以国内为主。这些研究表明,书法在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书法可以使中小学生养成坚定的意志,培养出好的书法审美品位,提升其人文素质,塑造出优秀个性。
四、结语
通过对书法与个性内涵和其理论基础的梳理,总结学者对书法与中小学生个性发展问题与价值的研究,肯定了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贡献。但我们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首先,这些研究的深度不够,在对中小学个性发展当中面临的困境的研究,以及书法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方面成果单一。大多从心理学或者书法美学角度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探讨,而把心理学与书法美学结合起来,对书法在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价值研究不够。其次,研究力度不足,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特点、规律上来看,对书法与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很丰富,但在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上的研究还需要更为深入。最后,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社会迅速发展和急剧转型时期,书法实践还存在着与中小学生个性发展脱节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建林.书法的个性和书写习气[J].书法,2017(5).
[2]李霞.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人的个性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9(8).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35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