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树立正确沟通观念,建立形式多样的沟通平台,注重沟通的艺术性,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有效沟通 高校 和谐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114-02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十分重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的,而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能和校园的建设。探讨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促进当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对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高校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主要的人际关系,要在沟通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师生间平等自由、互动共享和尊重理解的和谐关系。课堂或是课余,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彼此了解和愉悦的交谈氛围,都是有效沟通的结果。师生“你—我”的对话形式,你讲我听,我说你听,将信息准确地发送给对方,让对方准确理解后将信息反馈回来,这样循环的传输信息过程,也就是有效沟通的过程[1],它有利于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沟通能让师生充分地认识对方,以平等的眼光、分享的热情、尊重的态度共同营造和谐的气氛。
沟通是创造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沟通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而有效的沟通使教师和学生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让他们彼此间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相互认同与信任,增进双方的感情,在这种融洽、默契的氛围之中,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二、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一)地位失衡
很多高校课堂的教学活动仍停留在单向传播的阶段。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把知识观念灌输给作为听众的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很少有机会表达他们对教学的要求。师生之间较多单向沟通,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占有话语的支配权。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逐渐把话语权转让给学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并给予及时反馈;但仍有部分教师并非一个真正的聆听者,而是扮演着评价者的角色。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另类”意见、看法,总是不以为然,并习惯推翻学生的观点,导致学生有时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无法与教师平等自由地探讨问题。在课外师生的交谈中,教师也常常充当表达者,而很少做学生的倾听者,难以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不能真正体现“你讲我听”“我说你听”的平等自由关系。
(二)情感淡漠
现实中,高校师生的沟通多发生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在课上会穿插自己的经验,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阅历,但总体上,教师在课堂与学生的交流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情感互动较少。课后,教师往往匆匆离开,很少与学生交流,极少参与学生的课外生活,更不用说进行心灵的对话。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只局限于课堂之上,甚至有个别教师对于教学班上学生的了解仅限于点名册上的学生名字,只知其名但不知其人。[2]调查显示:有85.6%的学生说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的课余活动和游戏;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很少或不了解。
而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也不愿意主動与教师交流,即便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很少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更不用说心理问题、家庭问题、恋爱问题等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的感情疏远并淡漠。
(三)缺乏尊重
在大学课堂上,常常有学生讲话、趴桌子睡觉、玩手机、逃课等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在下面做各式各样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课外,有的学生对作业敷衍了事、拖交作业,甚至上网抄袭以应付老师。这些做法都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
同时,一些教师也未能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很少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轻易否决学生的看法,不悦纳学生的建议与意见;对学生的作业很少给予反馈;没用心记住学生的样貌,一学期下来也没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学生遇到老师主动地打招呼,但收不到老师热情的回应。
三、加强有效沟通,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
教师作为师生沟通的主导方,应重视沟通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动与学生沟通,表现出真诚的态度,使学生愿意与其沟通。
首先,尊重学生。学生是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把话语权转让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反馈。对于学生迟到、早退、上课吃零食等行为,不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作为教育者,应及时阻止学生犯错,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其次,要真诚待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指出:“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在师生的沟通中,真诚是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基础。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表达自己作为人的真实感受。教师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地与学生分享,能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再次,要理解学生。大学生的人格在不断地塑造当中,师生在年龄上的差距、人生阅历上的不同,导致对事物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要使沟通有效,教师应设身处地,理解学生思想行为的成因和内心的感受。理解和体谅会使学生乐于与教师沟通。
(二)建立形式多样的沟通平台
1.善用传统的沟通方式 (1)面对面的沟通
在各种沟通方式中,信息量最多,影响力最大、最直接有效的是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沟通时,除了词语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使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发生情绪上的互相感染。因此,高校师生要把握好这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在课堂或课外面对面、平等、自由地分享各自的观点,使师生对彼此有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掌握彼此的性格、气质等。面对面的交谈能及时看到对方的反应,效果立竿见影。但面对面交流并非适合所有情况。首先,受时空的限制。其次,若沟通主体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则不适合采取此种沟通方式。再次,在某些情形下,如私密事情、反对意见或建议等,面谈可能会令场面尴尬。
(2)信函沟通
书信是一种传统的沟通方法,有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让师生就不便面谈的问题进行坦诚对话,如心理问题、家庭问题、恋爱问题,等等;它还能就某一事情或知识进行更深入地探讨。虽然比起面对面的对话,书信沟通耗费时间较长,但可记念,可保存,是一种传统又浪漫的沟通方法。
2.掌握现代的沟通手段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微媒体平台的出现深受人们喜爱,高校师生应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工具,拓展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在时间与空间上展开更多交流。如教师课外可通过微信与学生交流谈心,相比于面对面交流,它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沟通信息量增大,增加沟通的频率,加上微信丰富的表情功能,能给对方适当的反馈。微信还具备视频语音对话功能,使交流更为方便。在师生课外无法见面直接交流时,可采用此沟通方式。
电子邮件沟通。与传统的书函沟通方式相似,但它是一種网络的沟通方式,比传统信件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关于专业知识、作业、论文的沟通和答疑,师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完成。一方面,沟通信息能长期保存,反复查阅;另一方面,它所承载的信息能够被充分、完整地表达出来,减少了情绪、他人观点等因素对信息传达的影响。而且,书面沟通给接收者留有相当大的思考余地,可以让他们有时间充分理解这些信息。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师生关系往往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师生关系要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通过有效沟通,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情感,共同营造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甘华鸣,李湘华.沟通:上[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2]李萌.探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9(21).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曾富强,广州商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0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