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德餐桌文化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都变得紧密起来,德国也是其中之一。除了中德两国日益紧密的合作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德国旅游、工作或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务洽谈、朋友聚餐就十分必要,而在这些场合中,餐桌礼仪在社交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从就餐时的各个方面来介绍中德餐桌文化的异同,为中德两国人的交往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 餐桌文化 中德比较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060-02
  中国有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这足以表明饮食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任何人任何国家的存在,都离不开饮食。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互通往来,文化交流不断加深,饮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说到饮食,就离不开吃饭用的餐桌。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即使在餐桌上也有很多礼仪讲究,因此,这就形成了独特的餐桌文化或者说餐桌礼仪,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的餐桌礼仪虽不像中国那样繁多,但是不管是官方的、正式的、规模较大的,还是私人交往性质的、非正式的、小范围的,都表现出具有德国文化特色的餐桌礼仪文化。
  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而餐桌更是经济、外交,尤其是日常生活交往离不开的社交场合。因此,了解并掌握中德餐桌文化的差异,对中德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入席
  无论在中国还是德国,在就餐座位的安排上都有各自的讲究,尤其是官方的、正式的场合就餐座次有比较严格的规矩,只有深入了解这些规矩才能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中国人对就餐的座位安排很有讲究,尤其是正式的场合,有上座下座之分,切不可不分主次随意乱坐。一般来说,中国人喜欢用圆桌,代表圆满之意,安排座位遵循的原则是“以右为尊”“以远为上”,这里的“遠”指的是与门的距离,正对门的中间座位为上座,通常会将尊贵的客人或者老人安排在上座,以表示对其的尊敬,其他年长者或者地位高的人根据实际情况从距离上座最近的位置开始安排,距离上座距离相等时,则上座右手边的位置尊于左手边的位置。主人需要导客入席,前后有序,客人不需要谦让,主人注意不要将客人安排在上菜的位置。
  德国等西方国家更喜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在长桌的两端,女主人面向门坐第一主位,男主人坐在另一端,男女客人分别坐在桌子的两侧,或者穿插入座。如若穿插而坐,通常男性会走到女性的左边并坐下。并且,女主人和其他在场的女士入座之前,男士是不入座的,他们会绅士地女士们拉开椅子,等她们入座后再入座。
  在非正式场合中,中国人通常就会跟熟悉的人坐在一起,交谈起来更加方便,这样可以避免因缺少共同话题而引起的冷场;德国则相反,一般德国人都会主动离开家庭成员,并且男女穿插而坐,分散坐到其他位置上,以此加强交流沟通,熟悉的人坐到一起反而会让人觉得尴尬。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顺序通常是先上酒水饮料,接着是凉菜,然后上主菜,主菜通常是热菜。热菜通常从上座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一般上偶数道菜,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偶数更吉利,最后是主食,通常包括米饭、饼、包子、馒头、面等。比较正式宴会饭后会提供水果,有助于消化。上菜后菜品的摆放一般是按照从中央到外围来进行的;冷盘则是放在外围。每个菜本身的装盘方式也是按放射形装摆,要排成四平八稳或者圆形,表现出一种传统规矩或文化。现在很多地方时兴可转动的圆桌,这样就每个人都能吃到不同的菜。中国上菜时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意思是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因此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与重视。
  在德语国家,最先上的是前菜,也可以叫开胃菜,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较少,品质较高,不为填饱肚子,只为开胃;第二道是汤,第三道是沙拉,德国沙拉南北口味不同,北方人喜爱用糖制作沙拉酱,南方人则更喜欢用盐;第四道是主菜和酒,主菜通常是肉类菜,常是牛肉或猪肉,热量较高,适合饱腹;最后是甜点,它包括冰淇淋、饭后点心、奶酪、咖啡等。
  2.就餐
  中国人和德国人在进餐时都有各自的规矩,而且都十分重视就餐的姿态和吃相,因为优雅的就餐姿态,不仅能体现出用餐者的教养和风度,也能让其他人感到赏心悦目。
  在中国,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动筷;在德国,通常是由女主人或者是地位较高的女宾宣布开餐。
  中国人吃饭习惯坐在桌子周围一起用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而且互相之间能够看见,因此就餐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姿态和吃相,以免影响到其他人用餐。在中国用餐,腰板要挺直,脚放在本人座位下,肘关节不能放到桌面上,或将手放在邻座的椅背上,否则会给邻座的用餐带来不便。中国人吃饭是同盘而食的进餐形式,因此吃饭时,不可夹了某菜又把它放下,会影响他人食欲,并且不太卫生。不可碗里没吃完,还继续往碗里夹。夹菜时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在餐桌上发出不雅的声音也是很不礼貌的,比如吃饭吧唧嘴。在某些场合的餐桌上,擤鼻子和打喷嚏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如果实在忍不住,最好先离开自己的座位,以免影响正在用餐的客人。
  在德国与在中国一样,也很讲究餐桌上的坐姿。在座位上一定要放松、正坐。脚要放平,椅子离桌子的距离以自己能感觉到椅子靠背为佳,手关节放在盘子旁边,不是整个手臂或者肘放在桌子上,否则就是没教养。
  在公共场所,不可以用面包擦碟子,然后吃掉。不可以把干点心或者小面包蘸咖啡或者可可饮料吃。鱼刺和其他不能吃的东西要用舌头把它推向嘴边,然后悄悄用手把它取出来,放在碟子旁边,像在中国把鱼刺等不吃的食物残渣直接吐到桌布或事先准备好的盘子中在德国人看来是不文明的。   当饭菜很烫时,不能把它吹冷,更不用说用力把它尽快吹冷,而是要耐心地等它冷到适合嘴吃之时再吃。在别人家做客用餐时,吃多少拿多少,多吃多拿,主人会很高兴,说明很好吃,不合胃口就少拿,但无论如何都要吃完,不可剩下食物。自己在餐桌上够不到自己想要的食物时,可以请身边的人帮忙,而不是自己起身去够,起身夹菜是不礼貌的。
  在德国和其他德语国家,乃至在西方,在餐桌上大声地擤鼻涕却不一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相反,在德国餐桌上,离开自己的座位是不礼貌的,因此与德国人在一起用餐时,打电话和接电话也要避免。
  3.喝饮料
  这里的饮料既包括不含酒精的软饮料,又包括酒精饮料。实际上,在喝的方面,中国没有德语国家的讲究多。
  首先,关于喝茶和喝咖啡。在中国,除非官方、正式的场合有些讲究外,一般喝茶用什么杯子,没有特殊规定。上茶馆喝茶,那里会有专门的茶壶、茶具供人使用。在家里,讲究的人也会买茶壶茶具,大部分人就用普通的杯子泡茶喝。喝茶一般什么也不放,喝的是茶本身的味道。至于咖啡,喝的人比较少,一般在咖啡馆喝咖啡会用到专门冲咖啡用的杯子,自己在家喝就用家里的水杯或者纸杯。喝酒的话,中国人喝的多是啤酒或者白酒,因此对杯子也不甚要求,多是透明的玻璃杯就可以。
  在德语国家,喝茶和喝咖啡必须用带把柄的杯子。至于怎么喝咖啡就因人而异了,有人喜欢加糖和牛奶,有的则只加牛奶,还有人什么都不加。喝酒用的杯子就很讲究了,比如喝香槟酒只能用细长的高脚杯或者浅平的高脚香槟酒杯。喝白葡萄酒,必须用较小的白葡萄酒杯,喝红葡萄酒,必须用腹部较大的红葡萄酒杯。有喝烧酒的酒杯,有喝白兰地的酒杯和喝威士忌的酒杯。
  在喝酒方面,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就是“劝酒文化”。中国人喜欢热闹的饮酒气氛,因此,如果有人喝完一杯酒的时候,就会有人劝他继续喝,这样你来我往的气氛就会变得热烈起来,而且主人也希望客人多喝点以表示自己尽到了地主之谊,不喝就是不给面子,这就成了中国的“劝酒文化”。起身、绕桌敬酒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德国没有人劝酒,每个人都是量力而行,能喝多少喝多少,也不会勉强别人多喝,否则反而会引起德国人的反感。
  4.就餐氛围
  就餐期间,中国和德国的主人一样,都会不时地照顾一下客人,请客人不要拘谨。但是与德国不同,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这样可以达到互相增进感情的目的。并且在中国,主人会给客人夹菜,来展现自己的热情好客。客人表示自己吃饱后,也会再三邀请客人继续吃,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吃得越多表示饭菜越好吃,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主人热情周到才不算失礼,所以中国的餐桌上总是很热闹,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在德国,则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客套话。当你表示自己吃饱了的时候,主人不会再劝你吃,因此很多中国人到德国人家里做客有时候后会吃不饱,因为德国人不会像中国人这样客套,你说吃饱了他们就会认为你吃饱了,这就是两国的文化不同造成的。
  德国人吃饭喜欢安静的环境,即使互相攀谈也是比较小声的,尽量不打扰到其他人,中国餐桌上隔着一个桌子跟对面座位的人交谈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很不文明的,甚至常常会引起德国人的厌恶。
  三、离席
  在中国,一般不可中途退席,如果有事不得不離席时,不需要告诉每一个人,但是最好跟主人解释清楚原因,并表达自己的歉意后再离开。正式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此时,一般先由主人表示菜已上齐,请客人用完餐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这一点德国与中国没有太大的差异,并且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德国,客人临别时都要表达对主人的感谢。
  四、结语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礼仪文化,餐桌礼仪文化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上说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补充的。中德餐桌文化虽然有相同的部分,但是差别还是很大的。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通过对中德两国就餐文化的比较,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就餐礼仪,而且可以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尊重对方的文化,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障碍。
  参考文献:
  [1]董悦.德国特色饮食及中德餐饮习惯比较[J].黑河学刊,2012(6).
  [2]黎东良.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3]史玮璇,雷秀云.中德饮食文化差异浅析[J].法制与经济,2011(5).
  [4]杨洁.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差异[J].文教资料,2011(4).
  [5]汪洋.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J].才智,2016(24).
  责任编辑:张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2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