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教师语言教育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在园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其自身的语言教育能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语言教育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与访谈,着重了解幼儿教师语言的表现形式,并从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书面语言三个方面,提出让幼儿教师转变自身观念、规范自身言行、明确教育要求等建议。
  关键词:语言教育能力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肢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5349(2020)10-0226-02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应当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完善。而幼儿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示范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的对象,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语言是指“以语音或符号形象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广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等。大部分学者把幼儿语言视为口头语言,侧重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是广义的。幼儿教师应该承担起语言教育的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教育能力,对幼儿展开全面的语言教育。曾贵柳在其论文中写道:“教学语言是教师用于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时特用的语言,以口语、书面语为主,肢体语言为辅。”可见,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灵活地调动和运用多种语言形式。本文谈到的语言教育特指广义的语言教育,其中口头语言指的是以音和义相结合,以说和听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态;而书面语言主要指前书写,即学前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于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使用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有错误但接近正规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
  二、提高幼儿教师语言教育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口头语言教育能力的策略
  教师口头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及与幼儿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口头语言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师幼感情。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口头语言表达的技巧。
  1.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对话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功,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位教师必备的素质,教育幼儿学说普通话也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教育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再想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就比较困难了。幼儿教师是幼儿在园学习的榜样,能说规范的普通话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思想观念陈旧,不重视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方言严重等。幼儿园应该加强领导与监督,提高教师说普通话的意识与自觉性,加强对教师正音和异形词的培训,保证教师发音规范。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相互监督,养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2.语言表达合乎逻辑且通俗易懂
  有效的沟通是增强感情、拉近距离的重要条件。语言表达符合逻辑,把表达内容清楚、明白、完整、通俗地讲出来更易让幼儿理解,也更易做到有效沟通。教师的语言缺少逻辑性会影响幼儿对教师语言的理解,同时也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特别谨慎,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思路清晰、通俗易懂,避免因随意性而使自己的语言杂乱无头绪。同时,要尽量使用直观性强的语言,因为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语言可以把内容描绘得生动形象,有助于幼儿记忆和理解。
  3.学会倾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特别强调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作为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幼儿表达时,耐心地倾听。处在成长阶段的幼儿为了表现自己,往往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的内容可能不符合逻辑,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引导、帮助他们解释自己的想法,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同时,针对幼儿表达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采用隐性示范或显性示范的方法帮助幼儿。
  (二)提高幼儿教师肢体语言教育能力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离不开肢体语言的辅助;良好的肢体语言更易表达思想和情感。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可以暗示幼儿,让幼儿心领神会,自觉改正错误,形成良好的习惯。肢体语言的内涵十分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等。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吸引幼儿,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情感交流中,无言的举止往往比语言更容易传达情感。因此,幼儿教师在提高口头语言教育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自身的肢体语言能力的提高。
  1.面部语言的运用
  面部表情是心灵的闪现,主要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传达相应的信息。一个人的面部可以产生丰富的表情,传达不同的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往手段。相关研究表明,人的面部大约能作出25万种不同的表情。幼儿教师要认识到面部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同时,在使用面部表情时要注意协调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保持微笑的表情,避免皱眉、板脸等表情的出现。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应该流露出和蔼、欣赏、热情的目光,注意“以目传情”,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喜爱;既拉近彼此的距离,又增强幼儿的积极行为。教师在运用面部表情时还要注意面部表情的自然大方和恰当适度,幼儿教师可以对照镜子练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手势语言的运用
  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会借助手势传达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手势往往更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对胆怯的幼儿,教师张开双臂拥抱;对乱讲话的幼儿,教师把食指放在嘴巴上;对回答问题的幼儿,教师伸出大拇指,等等。这些手势语言形象且直接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恰当利用手势语言,力求简单明了、形象直观,不要矫揉造作、频繁重复。
  3.仪表风度语言的运用
  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人格、个性、情感、知识、观念的综合反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的行为举止应文明礼貌,不粗野蛮横,衣着要整洁得体、美观大方,要精神饱满、积极地面对幼儿;化妆要清新自然,不能浓妆艳抹,这样的仪表风度会在幼儿心中留下美的印记。
  (三)提高幼儿教师书面语言教育能力的策略
  目前,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幼儿园开展前书写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幼儿在正式开始书写活动之前需要尝试、探索掌握相应的书写技能和方法。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组织幼儿用多种形式去涂写、涂画、模拟运用符号,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同时,教师要正确看待“前书写”,并规范自身的书写活动。
  1.转变前书写教育理念
  许多幼儿园教师为避免“小学化”倾向,不开展前书写活动。幼儿教师应转变观念,前书写并不等于书写,它是为幼儿将来写字、写作而做的准备工作。幼儿教师不可因噎废食,应该在科学地把握前书写概念和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向幼儿渗透有关笔画、笔顺、结构等知识,帮助幼儿建立上、下、左、右等空间知觉,掌握书写技能。
  2.重視前书写习惯的示范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幼儿来说,良好的前书写习惯一旦养成,将会让幼儿受益终生。首先,幼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在平时书写教案的时候注意坐姿、握笔的姿势、距离等,在指导幼儿开展前书写活动时,更要做好示范,以免误导幼儿。其次,针对幼儿在前书写活动中出现的习惯问题,教师要采用温和亲切的态度耐心纠正。
  3.掌握前书写环境创设的要求
  环境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前书写教育环境包括幼儿教师创设的物质环境,以及营造的安全、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教师应重视环境对幼儿书面语言发展的作用,可以创设“书写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书写工具,保证书写活动的有序进行。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物质环境的创设提高幼儿对书写的兴趣,如粘贴一些字画,让幼儿置身于文字的氛围中。同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书写、勇敢表达,给他们营造自由、宽松的书写氛围。
  三、结语
  幼儿教师的语言教育能力关系到幼儿语言的发展状况,幼儿教师要承担起语言教育的重任,除了规范自己的口头语言外,还需重视肢体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只有确保三者的协同进行,才能保证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荣.浅论幼儿教师语言素养对幼儿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6.
  [2]陈思.汉语儿童前书写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杨世军.教师肢体语言的课堂效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5).
  [4]刘亚丽.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策略[J].幼教园地,2018(33).
  [5]贾海霞.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影响及对策[J].教研,2017.
  [6]范全林.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教师语言[J].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5(5).
  [7]梁亚丽.浅议教师口头语言修养[J].文化教育,2005(5).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4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