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选取儿童真实观察过或经历的生活场景作为美术活动的起点,为学前儿童提供自由、宽松的创作空间,鼓励和培养学前儿童对艺术美的追求。从而使学前儿童的美术兴趣得以保护,从自发的随意的美术兴趣渐渐转变为持续的、带有艺术素养的审美眼光。家长应尊重和保护学前儿童的美术天赋,以期通过学前儿童对生活的自我感悟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自主的表达,养其运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
  关键词 回归儿童生活 学前儿童 家庭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67
  Family Art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 Returning to Children's Life
  LIU Did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Art education preschool children of the family returning to children's life selects the life scenes that children have observed or experienc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rt activities, provides free and loose creative spac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and encourages and cultivates preschool children's pursuit of art beauty. In this way, preschool children's art interest can be protected, and gradually transform from spontaneous and casual art interest into a continuous aesthetic perspective with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Parents should respect and protect preschool children's talent in art, so as to express their own feelings of life through art and cultivate their aesthetic vision to observe and experience life.
  Keywords return to children's life; preschool children; art education preschool children of the family
  1 回归儿童生活的教育意义
  杜威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与同情……”①我们经常会看到“雪地上有几个淘气的小鬼在玩,他们的皮肤都冻紫了,手指头也冻得不那么灵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②学前儿童的世界是童真、童趣和童心的生活,儿童的生活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世界。儿童的生活是儿童以自己的感受选择其喜欢的事物,亲身体验表达其当下时刻最真实的感受,无所谓成人生活的规则、条条框框,儿童的纯净与细腻时常为我们揭开另一个新奇的、神秘的生活世界。今日的儿童不仅属于人类整体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明天的成人,教育回归到人自身,回归到人的精神生活世界的建构,从其本源性上来讲也就是要回到儿童身上,关注儿童的生活。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指出,儿童拥有探寻外部世界的“迫切愿望”,从而获得外界和自身内部的一种“统一”,即“迅速成长的精神的联结和法则”,“通过这些联结和法则,这些事物至少可以获得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③幼儿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更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空谈教育。随着社会充分的文明化、技术化,电报、电视的发明和盛行,人类不得不为自己所创造的文明产物所牵累所羁绊,儿童沉浸在手机和电视的世界,被要求掌握世界的标准与秩序,教育越来越远离儿童自己的生活世界。尊重学前儿童的权益,回到儿童生活的教育,才是教育本真的基础和前提。
  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倒退或重复,而是在己有的或经历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加工、提升,使之获得新的发展,达到新的境地。④生活就是通过占有、享受、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的活动。⑤儿童的生活即包括儿童通过感知所经历的一切,也包括儿童自身的情感精神世界。儿童用其全部的热情和精力体验和探索生活,并在生活中逐渐成长。回归儿童生活的教育是儿童自身的权益,是儿童在自我探索中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与美好,是儿童认识世界、学会成长的最好方式。回归儿童生活的教育是保护儿童心中美与善的种子,是尊重其自我学习的途径。
  2 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的价值
  学前儿童指正式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常表现自己的主观意愿,将自己的感受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创作者加入自身情感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以直接经验为主,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所以,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开展早,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没有特定的场所和时间,学前儿童的家庭美术活动都以自身的美术欲望為基础,家庭为学前儿童提供满足其美术活动的氛围。   学前儿童通过美术活动观察事物了解世界,加入自身的情感后,获得艺术活动带来的纯粹快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教育中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支持和主动参与”。⑥在家庭中进行的美术活动不同于学校美术活动,没有固定的美术内容,没有特定的美术时间和场所,恰恰是学前儿童通过美术活动表达情感、获取快乐的最好途径。学前儿童在家庭中,可以自主的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中,美术作品没有正误之分,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自身对美的追求。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学前儿童在家庭中生活时间长,家庭的美术氛围对其身心发展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把日常生活和学前儿童直接的经验作为美术学习的兴趣起点,家庭美术教育联系家庭日常生活和美术活动,选取和吸收美术创作和美术想象的素材,提高学前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保护学前儿童自身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从而能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视角表现生活。避免脱离学前儿童生活的美术内容,避免不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的美术目标,避免单一模式化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形式,避免“像不像”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评价方式,避免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忽视了幼儿。
  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表达自我的方式。学前儿童在家庭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对学前儿童来说新奇的事物,与家庭生活成员或他人建立了不同的生活场景。内容选取儿童真实观察过或经历的生活场景作为美术活动的起点,学前儿童通过对其生活的体验和观察,领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美,具有对生活和美术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方法上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可以捕捉到早期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家庭提供支持及时满足幼儿的美术天分,此阶段的学前儿童处于对美术的朦胧、好奇阶段,家长在学前儿童生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支持学前儿童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乐趣,鼓励和培养学前儿童对艺术美的追求,根据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敏感期进行指导。对学前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睛和童心去看待美术作品,此时儿童具有“泛灵”,往往给周围的事物加以拟人,成人切勿评判其幼稚和错误,学前儿童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其自身的感受,家长应给予学前儿童宽容和自由的空间。
  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是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创设适合儿童的家庭生活氛围,以美术活动为表现基本手段,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力争在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的特征,实现生活的价值。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美术,尊重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前儿童的美术兴趣得以保护,从自发的随意的美术兴趣渐渐转变为持续的、带有艺术素养的美术兴趣。同时能满足学前儿童自我情感的表达。在家庭中的美术活动多为体验式,学前儿童将家庭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不受外在条件的束缚。学前儿童的创作非常自由,对美术活动的表达更自信,也更加有成就感。
  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使得家长和学前儿童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家长在引导学前儿童对生活的观察中,也在美术活动中与儿童保持同样的热情,对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关注。家长营造出的宽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保护学前儿童的美术冲动,培养儿童健康的感情。家庭中持续的关注生活的美、表现生活的美的藝术氛围感染儿童和家长,在美术活动中双方相互沟通,家长越来越了解儿童的想法和创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
  3 回到儿童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策略
  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回到儿童生活,以期通过其对生活的自我感悟,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自主的表达。尊重和保护学前儿童的美术天赋和美术兴趣,培养其运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以下阐述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中回归生活的具体实践策略:
  3.1 提高家长的美术教育素养
  家长美术教育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美术素养,家长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幼儿园的讲座,充实在家庭中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知识。比如采用游戏的方法与学前儿童共同参与家庭美术活动,家长和儿童共同制作“舞会面具”,然后播放音乐布置场景共同参加舞会。如儿童在涂鸦阶段中的冲动是在于体验行为,使用的材料就必须能自由得表现运动感,水彩的流动会产生不明确的模糊块面,因而使儿童的行动也变得不明确。引导幼儿在创造作品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经验和运动经验等,建立幼儿与作品的情感联系,如引导幼儿回忆放风筝的动作要领、风筝升空的心情、风筝越飞越远的情形,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实现统整的学习,在统整中实现自我认识。如果幼儿说“我不会画”,家长应继续追问,“你想画什么呢”,分析幼儿是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还是缺乏自由、宽松的美术创作空间。如果幼儿想画小猫,生活中没有接触过,从而不会画。家长可以带幼儿仔细观察一只小猫,继续引导提问小猫喜欢吃什么啊等,丰富幼儿的感觉经验。
  3.2 创设符合儿童生活的家庭美术氛围
  家庭美术氛围对学前儿童的艺术素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充分利用家庭环境,创设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能支持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环境。比如在家庭中让学前儿童挑选自己喜欢的区域作为美术区,满足幼儿涂鸦、手工、绘画的需求,让学前儿童自行表现对艺术美的追求。在家庭中摆放容易被学前儿童理解的、在日常生活中能产生共情的名画、艺术摆件等,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不同的美术活动材料,如油画棒、彩铅、宣纸、卡纸、手工用品等,让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为其提供宽松、愉悦的美术创作氛围。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绘本,通过生动的画面形象,细致的故事情节,丰富学前儿童的感官体验,让学前儿童理解画面形象和美术的趣味。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学前儿童的互动情境,如去公园、去放风筝、去野炊等都可以引导儿童用绘画或者手工的方式记录下来,装订成册。
  3.3 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
  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评价,要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其创作的美术作品,以尊重和保护学前儿童的美术兴趣为目标。当语言不足以表达学前儿童的开心、害怕时,他们或许可以经由艺术的表现成为生活整体的一部分。家长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虑美术作品,而且也要考虑美术活动的过程。家长要用一颗童心去观赏其美术作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考虑,不能考虑“像不像”或者用专业美术的标准衡量学前儿童。当看到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时,先要倾听其对作品的想法和设计,对其中新奇的想法或大胆的配色进行鼓励,针对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其共同商量共同观察寻求进步。(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39页)给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留有展示的空间, 将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装饰家庭,将其自己设计的卡片送给好友,专设其美术作品陈列柜,用于收集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可以在儿童自己的房间留出相应区域,让儿童自己设计自己布置。
  学前儿童的心思细腻,充满灵性,想象力丰富,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期待家长能真正走进学前儿童的精神世界,同学前儿童一起探寻生活的艺术!
  注释
  ① 杜威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② 卢梭著.爱弥儿.论教育.李平沤,译.商务印刷馆,1978.
  ③ 福禄贝尔著.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④ 杜青芬.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⑤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教育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