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林学品牌专业建设背景下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课程特点、历史发展、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沈阳农业大学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对策,以期为林学品牌专业的建设提供服务。
  关键词 林业政策法规;品牌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沈阳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5-0238-02
  林业政策法规是具有时效性、前瞻性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讲授,能够使学生了解林业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熟悉党和国家的林业方针、政策与法规,掌握我国现行的林权改革、林地管理、植树造林、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森林经营管理、森林采伐、木材流通管理和林木种子等政策法规,明确林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将来依法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森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奠定基础出。当前,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政策的提出,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即从林业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变,,因此,该课程在林学专业建设上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随着林学品牌专业建设的开展、林学博士点一级学科的获批,该课程在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更新、与当前国家政策结合等方面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因此,亟待有针对性的更新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为新时期林学专业及学科建设服务,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1林业政策法规发展历程
  中国林业政策法规经历了古代、近代及新中国3个时期,在古代林业政策中,设置官吏与机构管理山林、制定相关政策、法令,提倡植树造林;近代林业政策法规的制定是在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森林资源掠夺的影响下制定的,鸦片战争后发展农林事业,兴办农林教育;民国以后,建立一些林业机构;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将植树造林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相关政策和法规出台;东北解放后,收复日伪林场、森林铁路、制材厂等。到了新中国,林业政策法规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奠基石期(1949-1957年),提倡普遍护林从重点造林到大力造林、封山育林、林业合作化和合理采伐利用森林;发展时期(1958-1965年),受到了大跃进的影响,盲目性开发增大;林业建设方针政策的调整挫折时期(1966-1976年),林业机构遭到破坏、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被废弃、林木资源损失严重;林业教育和科研事业遭到摧残振兴时期(1977-1984年),加强林业法制,稳定山权林权、重建林业机构,加强智力开发、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大地、稳定原木采伐量,使过伐林区休养生息;法律规范时期(1985-2007年),转变林业经营思想,推进林业体制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强化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生态文明建设时期(2007-),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十九大更是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综上可见,林业政策法规的建立与发展是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森林、土地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因此,从林学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及促进林学人才培养与提升方面来看,改革林业政策法规课程内大纲、丰富其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该课程发展来看,有学者指出该课程目前是中等職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应将其设立为高等学校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这既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对培养学生了解、熟悉和应用林业政策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以法护林、以法治林、以法兴林,更好地服务林业、振兴林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沈阳农业大学林业政策法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随其课程性质的变化而改变,该课程为选修课一专业课限修课。随着社会的关注、政策的出台、学科的发展,对林学专业的建设也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性质逐步提升的同时,授课对象也有所扩大,从原来仅给林学专业开设,现在也对森林保护专业开设。笔者2015年开始讲授该门课程,在该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发现该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枯燥纲领性太强、教学手段滞后(多媒体教学之前尚未引人)、考核评价不科学等,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迫切要求对林业政策法规这门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丰富教学内容,补充新的教学手段。
  2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2.1紧跟学科发展,修订林业政策法规教学大纲
  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林学博士点一级学科获批,这是几代林学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同年林学专业作为沈阳农业大学品牌专业进行建设。为顺应时代发展和专业建设,该课程授课对象也从林学专业发展为林学和森林保护专业,课程性质从选修课变为专业限修课。因此,要求对与之配套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大学教育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相互依赖、互相促进。针对学科专业的发展,新的大纲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及林木种子法律制度单独列为一章,结合研究生方向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方向与林木遗传育种方向科研任务进行教学,相辅相成。由于课时仅为16学时,将林业行政处罚和林业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两章作为自学内容,在新的大纲中添加了教书育人案例等。
  2.2制作林业政策法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已经成为当下教学的重要方式。该课程以前教学手段为板书,新教学大纲修订后,其教学内容应丰富、教学手段也要更新,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内容丰富、简洁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选择现势性强的视频补充教学)。比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林业政策中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时,多媒体的引人可以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分布图、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图片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讲授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分级制度时,清晰地将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及保护区图片呈现给学生;这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接受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
  林业政策法规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趣味化。课题组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更新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图片与视频展示,使知识传授更直观。二是师生角色的转换。在理论知识授课结束后,为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通过PPT课件讲解,师生共同点评,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案例分析教学法。将文献、报道、图片、视频通过案例形式融人教学,便于学生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掌握。
  3结语
  新时期,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教学应适应社会发展对林学专业建设提出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与发展反映了社会需求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对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加强。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涉及林学专業课程的多个方面,是林学专业学生宏观把握专业研究、应用方向及未来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丰富与更新是适应社会发展对林学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当前林学品牌专业建设的需要,更是促进培养和提升林学综合人才的需要。此外,当今社会需要大学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大局意识好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就要求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讲授内容要与之匹配,从而满足社会对同一专业人才类型的不同需求。因此,该课程在教学大纲修订、内容丰富程度教学手段更新等方面的改革就是顺应学生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要让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对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参考文献
  [1]张力,王洪杰林业政策法规[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巴连柱.林业政策法规[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7.
  [3]刘德钦.林政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蓝瞻瞻,王立群.建国以来我国林业法规演变过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44-149.
  [5]曾应江.对《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的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3,74(1):43-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2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