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长期保障与市民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的城镇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这也是我国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好机会,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时机。在目前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突破,就是人口的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口的城镇化中最重要的应该属农民工的市民化。该文就从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意义出发,叙述了当前农民工市民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长期保障与市民化 问题 策略
中圖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c)-0232-02
城镇化是解决我国的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高效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地区和谐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2014年的3月16日,中央又再次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从2014年到2020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中指出人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人的城镇化工作重点就在于农民工的城镇化。要想成功完成农民工的市民化,需要做到职业上的非农业转化、地区上的城镇转化、身份上的非农业转化。
1 实现农民工长期保障以及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在2013年的时候,我国的农民工总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69亿。根据《中小城市绿皮书》中的预测来看,在2030年的时候,我国的城镇化程度需要达到65%左右,按照这个比例,也就是说在2030年的时候,国家需要解决大概5亿左右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保障。
1.1 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是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形成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是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目标,是我国快速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不断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可以明显地提升城市对农村的引导作用,可以以一种稳定和谐的方式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的城镇化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1.2 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繁荣
在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地区不和、城乡不和、收入分配不和谐等问题。受到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民工并没有真正地转化成市民,因此在就业、教育以及医疗方面都未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这就导致农民工成为了一种边缘群体,并且有可能与社会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保证其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1.3 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环境要求下,社会以及经济的现代化发挥作用主要依靠人的现代化来实现。经济的繁荣程度以及社会的发展程度从本质上来说直接取决于人的市民化程度。人的市民化中,最重要的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素质的提升,在农村地区是比较难实现的。必须在市民化的过程中来完成。在与城市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接受到先进的文化、理念以及意识等,在日常生活的熏陶下,逐渐拥有城市居民的素质,以此来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
2 农民工的长期保障以及市民化中的问题
2.1 思想上的认识偏见
这里的思想上的认识偏见,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居民上。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一直存在着偏见,比如,农民工的进入会使得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并且认为农民工会带来诸如住房拥挤、环境破坏等问题。这一点可以用社会学上的污名化理念来解释,一个不具有污名且强势群体持续为另一方强加人性的低劣点,就会导致弱势方在长期的影响中贴上这些低劣标签。正因如此,在农民工身上贴上了许多不好的标签,城市居民不愿与其交流。
2.2 制度上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所限
因为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造成了很多的城乡不平等因素,诸如,农民工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工作稳定性很差、同工不同酬等现象,再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大部分的农民工不愿进城打工。
除此之外,因为农民工受到生活条件、教育以及当地政策的影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比较低下,对于城市生活的适应性比较差。二者相加,直接阻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3 解决农民工的长期保障以及市民化中问题的对策
3.1 深入改革户籍制度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明显的指出,户籍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人口的市民化。建立健全一个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也是农民工市民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户籍制度的改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从法律层面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有一样的福利待遇。
3.2 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农民工承担的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危险性高以及各种脏累的体力劳动,就这种情况下,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完善保持高度重视,从制度层面以及执行方面来实际保障农民工的社会权益。完善以及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单单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而且可以有效地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3.3 优化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舆论环境
因为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城市居民认知偏见的影响,使得城市居民不愿与农民工进行交流,使得农民工成为了一个边缘群体。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舆论方向的控制,逐渐消除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认知偏见以及歧视。同时需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市民观念。除此之外,也需要在农民工群体中推广建立正确的市民观,以此来帮助农民工群体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加强,来具体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以及思想方面的水平,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人的城市化。
3.4 改良农民工的住房条件
农民工真正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就在于农民工住房难,想要让农民工真正意义上融入城市社会,就必须建立以及完善农民工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具体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农民工收入情况以及具体国情,建立健全多种渠道并存的住房保障体系。除此之外,政府应该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廉租房以及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力度,扩大供给的规模以及对象的范围。借此来保障农民工的实际住房需求,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及完善,使得农民工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住房条件以及保障。
4 结语
在2014年的3月16日,中央又再次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从2014年到2020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中指出人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人的城镇化工作重点就在于农民工的城镇化。该文就从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意义出发,叙述了当前农民工市民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对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改善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 石智雷,施念.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长期保障与市民化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6(4):50-58.
[2] 刘瑞.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
[3] 徐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责任——社会保障助推农民工市民化研究[J].黑河学刊,2014(7):16,74.
[4] 欧阳力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2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