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绍了榆林市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包括控制技术与基本要求、栽培管理、采收、包装和运输及建立健全生产档案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08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榆林市辣椒生产初具规模,产品远销广州、深圳、海南、长沙等蔬菜市场,辣椒种植已成为北部风沙滩区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之一。然而,随着辣椒生产中病虫害种类及防治难度的增加,农民滥用、乱用农药,导致辣椒农药残留超标。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发展绿色食品辣椒的关键问题。本文就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总结。
  1    控制技术与基本要求
  1.1    产地环境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风沙土或黄绵土地块。灌溉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的要求。
  1.2    农业投入品
  1.2.1    品种。选择有资质的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的通过审定(认定)的种子或种苗,并附有产地检疫合格证;选用高产、优质、抗逆品种。
  1.2.2    肥料。肥料使用要符合《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的要求,通过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
  1.2.3    农药。农药使用要符合《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和《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276)的要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激素类农药,采用以绿色防控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1-2]。
  2    栽培管理
  2.1    选地整地施肥
  选择3年内未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地块,施符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18877)要求的农家肥75 t/hm2或符合《有机肥料》(NY 525)标准的有机肥22.5 t/hm2,磷酸二铵300~450 kg/hm2、硫酸钾450 kg/hm2或复合肥450 kg/hm2。深耕25~30 cm后粑耱保墒,按1.2 m带型起垄,垄高10~15 cm、宽50~60 cm,铺滴管并覆盖地膜。
  2.2    定植
  一般大棚种植在4月中下旬、大田种植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选晴天上午定植。每垄栽植2行,株距30~35 cm,定植密度为4.80万~5.55万穴/hm2。
  2.3    田间管理
  2.3.1    定植至坐果前管理。定植后浇足定植水,3~5 d后浇缓苗水,然后中耕培土,适当蹲苗。开花前轻灌1次水,禁止大水漫灌及阴天傍晚浇水。
  2.3.2    開花坐果期管理。门椒长到5 cm时,结合浇水进行第1次追肥,追施尿素75~150 kg/hm2、生物钾肥150 kg/hm2(或磷酸二氢钾75 kg/hm2或硫酸钾75~150 kg/hm2),也可结合灌水追施沼液1 500 kg/hm2;以后根据墒情每隔5~10 d浇1次水,隔水追肥1次。及时整枝打杈,中耕除草,摘除枯黄叶、病叶。
  2.3.3    盛果期管理。水肥管理要掌握“小水勤浇,小肥勤施”原则,视情况每5~7 d浇1次水,隔水追肥1次,每次追尿素75~150 kg/hm2或速溶蔬菜专用肥75~150 kg/hm2 [3]。
  2.4    病虫害防治
  2.4.1    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疮痂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等。
  2.4.2    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
  2.4.3    农业防治。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辣椒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设施栽培要合理调控光、热、气、肥、水等条件,创造有利于辣椒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及时拔除重病株,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4]。
  2.4.4    物理防治。一是色板诱杀。悬挂规格为20 cm×30 cm的色板300~450块/hm2诱杀蚜虫、粉虱等。二是杀虫灯诱杀。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杀虫灯悬挂高度一般为灯底端离地面1.2~1.5 m,控制面积一般为1.33~2.00 hm2/盏。   2.4.5    生物药剂防治。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商品量555~705 g/hm2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用Bt乳剂(32 000 IU/mg蘇云金杆菌)商品量1 125~1 500 g/hm2兑水喷雾,防治鳞翅目害虫;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1 200~1 800 g/hm2兑水喷雾,防治蚜虫、螨类害虫。
  2.4.6    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前用波尔多液预防保护,发病后针对不同病害应用不同药剂。一是疫病。发病初期,喷洒70%丙森铵(安泰森)600倍液或72%锰锌霜脲(克露)600~7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600~1 000倍液防治,每隔9 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也可交替使用72.2%霜霉威(普力克)800倍液或70%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50%锰锌·氟吗啉600~800倍液或52.5%抑快净1 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等喷雾,每5~7 d喷1次,连续喷3~4次;还可用恩益碧(NEB)菌根兑水50 kg/袋灌根,药液用量为150 mL/株;保护地栽培可用45%百菌清烟剂3 750~4 500 g/hm2熏烟。二是炭疽病。发病后,喷洒70%甲基硫菌灵(甲托)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1 800~2 400 g/hm2或75%百菌清2 100~2 700 g/hm2或50%施保功600倍液或25%溴菌腈(炭特灵)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800~1 0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三是疮痂病。发病初期,可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450~675 g/hm2或20%锰锌·拌种灵1 500~2 250 g/hm2兑水喷雾,或用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 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加瑞农)700倍液或78%波尔·锰锌(科博)5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四是灰霉病。可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硫·霉威粉尘剂15 kg/hm2,隔9 d喷1次,连续或交替预防3~4次。发病初期,可选用10%腐霉利烟雾剂3 750~4 500 g/hm2熏烟,隔7 d熏1次,连续或交替熏2~3次;也可用50%异菌脲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1 500倍液或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1 200倍液或50%福·异菌(灭霉灵)800倍液喷雾,隔7~10 d喷1次,防治2~3次。五是白粉病。防治原则是早预防、午前防、喷周到、大水量。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粉锈宁)1 500倍液或10%噁醚唑(世高)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600倍液喷雾,防效良好;保护地可采用烟雾法。六是病毒病。苗期和定植后注意防治蚜虫和蓟马,以防其传播病毒病。预防病毒病也可选用吗胍·乙酸铜(病毒A)、辛菌胺醋酸盐、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等杀菌剂喷雾。发病初期,可用450 kg/hm2水+75支/hm2医用病毒唑混匀后喷施,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或用辣椒病毒展叶灵750倍液+爱多收6 000倍液喷雾。七是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后,可用10%世高(噁醚唑)2 000倍液或78%波尔·锰锌(科博)5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加瑞农)600倍液或53.8%氢氧化铜(可杀得、丰护安)1 000倍液喷雾。八是蚜虫和白粉虱。可用蚜虱净或吡虫啉1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5]。
  3    采收、包装、运输
  3.1    采收
  采收宜在晴天上午进行,门椒适当早采,之后的辣椒果实达到成熟期后适时采收。采收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以防损伤辣椒果实。
  3.2    贮藏保鲜
  若为外销,采收后要及时装箱入库预冷,预冷后装车销售;若要贮藏,采收后要先装入保鲜袋(保鲜袋应选用排湿透气的PVC袋,防止“出汗”和气体中毒),规格为5~10 kg/袋,然后入库贮藏,温度控制在8 ℃左右。
  3.3    包装及标志
  应符合《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65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的要求。
  3.4    运输
  运输途中,不得与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接触或混运;同时要做到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碰撞、挤压。在运输前后,运输工具须经清洗并保持清洁。
  4    建立健全生产档案
  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各环节采取的具体措施,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5    参考文献
  [1] 榆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A 级绿色食品 辣椒生产技术规程:DB6127/T 71-2018[S].榆林:榆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9.
  [2] 金发忠.最新农业国家行业标准名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181-203.
  [3] 徐伟君,张玉允.辣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4):79.
  [4] 徐振强,徐丹,陈卫东,等.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2016,29(5):72-74.
  [5] 刘国亮,方艳斌.榆林市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11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27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