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分析及重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单子豪 付佳睿
摘 要:作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重要的内容之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极具研究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考验,由于青藏高原极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难度极高,效果十分不理想。该文在生态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上,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结构进行分析,探寻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所在,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以及低碳化的产业推进策略,从多个角度给出修复、重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青藏高原 生态平展区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075-02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我国“两屏三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处海拔较高区域,其常年干旱,使得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的脆弱。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污染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系统的生态环境污染分析,才能够对青藏高原生态平展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着综合性的评估,进而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理念来解决环境污染这一难题,也只有对生态环境污染进行系统分析才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实现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环境修复、重建之路。
1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污染困境
1.1 碳源增多
碳源,简而言之就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源头。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人口激增,无形中提升了青藏高原地区的二氧化碳生产来源;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新增人口的生产生活,就必须要扩大青藏高原地区的生产经营,工业和建筑业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大规模生产会消耗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能源,建筑业大规模建设也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热能,这些都是造成二氧化碳升高的源头所在;此外,为了带动青藏地区的经济建设,我国近年来还大力开展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交通的便利必然伴随着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这就使得整个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急速增长。
1.2 碳吸附环境差
碳吸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吸收、转化、存储二氧化碳的能力,自然界中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附。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原住民采用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大量盲目的畜牧发展造成了草地的逐年退化,使得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早年间盲目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青藏高原的森林覆盖面积急剧下降,也会降低碳吸附能力;长年的水土流失会造成青藏高原地区的水源储备降低,这也会丧失水体二氧化碳的吸附力。
1.3 生态服务功能恶化
过于盲目的经济建设对青藏高原的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为因素的过多介入使得整个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实地生态系统、冰川生态系统以及无人区生态系统等都遭到严重的破坏,进而造成整个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空气质量下滑、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水体严重污染,这些生态环境的改变都使得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急剧恶化。
2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重建发展策略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要想解决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问题就必须要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
2.1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施行低碳化治理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低碳化治理分为生态系统低碳和产业系统低碳两个方面。首先,生态系统低碳就是通过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的人为方式来改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较弱问题,逐步调整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结构;其次,产业系统低碳就是针对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等碳污染较重的产业进行集中整治,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理念来实现节能减排,对整个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产业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平行进行,提升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2.2 减轻环境压力,增加碳汇能力
碳汇,就是指空气中二氧化碳被清除的过程。要想着手改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碳吸附能力差、生态服务功能弱的现状就必须通过农业强化碳汇、生态强化碳汇以及工业强化碳汇的方式来实现转变。农业强化碳汇就是农作物自身的利用方式,将作物秸秆转化成为有机肥的方式来实现碳汇的增加;生态强化碳汇就是通过生态建设(草地固碳、森林固碳)等技术手段来强化自然生态环境的碳汇能力;工业强化碳汇就是利用碳埋存、碳捕获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化工手段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附和转化的效率,进而实现碳汇能力的增加。
2.3 提升环保效益、充实生态保护资金
青藏高原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效益,对自然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是巨大的,这些都与经济增长量不成正比,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要想摆脱这种滞后的经济发展阶段就必须要提升整个地区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整产业结构,致力于可持續发展的环境经济双受益,只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长足的发展,才能够为青藏地区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够进入良性的发展状态。
2.4 强化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所谓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和改造,淘汰相对价差的生产技术,控制高排放、高耗能的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业发展速度,在政策上和技术上支持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产业发展,使得整个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进而提升青藏高原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整体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改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当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问题。
3 结语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科学性、合理性的环境问题分析,其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长期、大量的调研工作。保护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国必须要从环境污染的根源着手,系统改善整个青藏高原的农业、工业、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更阳.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1(3):62-65.
[2] 张可云.青藏高原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启示[J].西藏研究,1999(4):14-24.
[3] 王治国.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J].中国水土保持,2003(1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9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