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化情境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沈晓娟
摘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经验,结合建构主义下的案例化教学和情境化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数据库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进行理论教学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建构主义;案例化;情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7-0162-02
关于高职计算机课程类的教学设计,探讨的文章很多,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的视角下来探讨案例化和情境化的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1建构主义简介
建构主义源自教育学,是作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学习理论,主要的目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扮演适当的角色。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由个体决定的,个体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说理解并解释现实。个人的世界是由每个人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每个个体的经验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相同,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經验、心理结构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取向隐含的是学生通过实践的方法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观察并给予提示或适当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寻求办法自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探究式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化教学和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过程,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扮演支持者的角色,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逐渐减少支持,最终达到让学生独立学习。情境化教学是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知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是通过讨论、交流和争论观点,相互补充和修改,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合作学习主要以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教学活动取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来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的教学途径之一就是对同一学习内容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是着眼于问题的不同方面,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在每次学习中情境会有不重合的地方,学生的经验和理解也会不同,这将使得学生对知识或概念获得新的理解。这种方式的教学需要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指出解决方式。
2案例化教学和情境化教学设计
案例化教学的宗旨是“搭建起实务与理论的好桥梁”。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来在国内的很多大学中也得到普遍应用。案例化教学需要学生了解案例资料,踊跃发言,于课堂中对话,而非教师单项讲授,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即案例化教学考查的不在是否能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思考模式和思考过程。案例化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以下三种运用方式:
1)个别问题提问法:一种小型案例的学习法。
2)解题分析法:这种方法的理念是当学生已有足够的实践,应该接着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3)战略规划法:通过多个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在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
情境化教学是在直接观察并且在交流及互动中来学习各种实际的操作,情境学习有两个步骤:了解整个流程是如何收集与创造(结构化分析);了解在情境中整个实践的逻辑条理(功能剖析)。
结合高职学生偏重感性认知的特点,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设计的案例最好是结合生活,难度适中,工作量可以重复。本人在承担数据库的教学中,根据上述理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个学期的教学就以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授课,这个数据库中涉及课程、学生、教师三个实体,而这三个实体都是学生所熟悉并经常感知的对象,但是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往往很少思考这三个实体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课堂上把这个问题抛出来是一种小型案例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又是把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因为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遵循着一定的关系或者逻辑要求。然后再去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实体中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导出成绩这个表格的产生。接下来还要学生思考成绩表格中的主键是如何设置的,为什么要这么设置,什么是外键,外键是如何体现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的,如何设置外键,这种设置其实依然是建立在学生选课这个实际活动上的。创建表格的时候,先创建哪个表格后创建哪个表格(如何体现外键的作用),表格中字段的约束和实际要求是什么样的关系。理清表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仅是创建数据库的必要工作,也是后续查询语句和数据库编程的重要逻辑基础,而在查询语句和数据库编程的学习中,又可以反过来再次理解表格之间的关系,即实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完整性约束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每次在新的内容出现时,都可以看到曾经学过的概念或知识的影子,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库这门课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当把学生熟悉但却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提出来后,往往会引起学生认真的思考,然后提示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思路清晰之后,就是进一步的实践操作了,这时,老师可以设计类似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和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因为是初学,难免会因理解不透而有疏漏,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记录下来,到后续数据库的使用阶段,学生会发现因为前期数据库设计不合理,或者是因为数据完整性约束没有考虑周全,在数据更新或者查询等操作时,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以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停留在知识点表面,还是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但是这个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试错的方式,会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然后再提示学生如何修复错误,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建构对数据库知识的认识。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内容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从数据库的设计到数据完整性约束,再到数据查询和数据库编程。用学生熟悉的案例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在实例中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3达到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能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同时也需要老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常见的问题,并从中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使得理论和实例很好地结合。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数据库的设计,而且在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到合理性和逻辑性,当然,也难免会有疏忽的地方,经过提示后,还是能够改正过来的。这种方式,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不足之处
本文中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化情境化的教学比较适用于参加普通高考的理科考生,对于其他的学生,因为缺少逻辑推理的训练,对这种结合实例学习逻辑概念的方式,依然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数据库的设计阶段。针对这部分同学,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加练习,反复思考,因此,在课下就需要布置相似内容并大量反复练习,强化思考。但是对于个别不喜欢学习的同学来说,这就不单单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0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