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建娥
摘 要:该文以高职教育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具体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将“互联网+”的宏观社会背景作为基础条件,对这一社会发展形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影响地位做出说明。尤其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凭借这一时代化的环境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是该文所研讨的重点内容。在具体分析中,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引入“互联网+”模式的必要性作为基础,从一体化教学模式、产教研教学系统、课程教学多样性、拓展项目开放化这4个方面,在实际教学指导策略中,说明教学模式探索实践的具体方案,为相关教务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具体的参考材料。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 教学模式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101-02
互联网是时代科技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社会资讯的主要形式与发展方向,与各行业领域之间有着密切且深入的联系。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对“互联网+”的基本思想理念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在分析其在教育领域中影响力作用的同时,从旅游产业的职业化角度,分析这一技术的应用条件,以此真正实现对于职业化教育的指导与引领。
1 “互联网+”社会环境对于高职教育的影响
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服务类专业,在进行教育管理时,需要深刻地理解并认识自身在专业领域中人文属性与社会特征。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并成为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在这一条件下,需要强调“互联网+”这一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适应性。
而执行这一教育优化策略,不仅可以使教育形式与方法,更好地适应学生与教师交流形式与信息处理方法,也能在网络化的环境中,使学科的教育研究内容,更加真切地贴近实际职业化工作环境[1]。由此,既加快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保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效率水平,真正意义上,以时代化的技术特征补充了高职教育的优化条件。
同时,从学科领域的角度出发,产业的网络化发展,也是社会当前阶段中的一大特征表现。尤其是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社会性服务行业中,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的行业发展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了推进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条件。在这一背景环境下,需要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工作中,加入相应的“互联网+”内容,并在补充学生职业化适应性的同时,实现整体专业学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调整,将人才成长与行业需求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适应“互联网+”模式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也是行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整的客观结果,体现了人才教育与职业环境的适应性条件,是实现我国职业化教育有效性发展的具体途径。
当前社会环境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展现出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充裕条件,以及对于精神文化领域的客观需求。在此基础上,旅游行业在互联网环境的带动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并在具体人才岗位环境中,产生了明显的人才空缺问题。在开展专项型人才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行业的网络化高速发展条件,在分析具体市场需求性空间的基础上,对具体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指导,真正实现教育工作与职业环境的有效对接。
从高职院校人才发展的角度出发,职业化人才的个人成长,需要专业化能力与职业化素养的全面塑造,才能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保持职业化环境中的适应性条件。为此,需要在教育工作中利用网络化环境带来的教育技术优势,补充原有人才教育的不足,使高职院校真正形成专业教育职业化发展的衔接,塑造人才能力的同时,构建并优化自身的社会价值[2]。
3 高職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教学模式说明
3.1 构建一体化完整教学模式
现阶段的时代环境中,“互联网+”技术中所蕴含的创新性思想,表现出了明显的兼容性特征,尤其是其中的“一体化”思想,对经济发展模式,更是起到了重铸式的影响。在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也受到了“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在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中,产业信息实现了高度集中性整合。这种整合条件不仅表现在旅游资源化的建设与开发中,也体现在旅游活动参与者的信息渠道整合中。
在这一行业发展前提下,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旅游专业知识中的“一体化”特征,并在专业课程的宏观调整上,将旅游教育、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产业项目、社会旅游需求这4个方面整合在一起。因此,形成“四位一体”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旅游教学模型。在行业化发展动力的充分影响与代用作用下,将网络化条件作为具体的传播途径与桥梁,补充专业课程的优化动力以及专业人才的成长空间。
建设“四位一体”的人才教育空间,需要将人才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并在人才成长的完整流程中,实现从专业知识掌握到职业能力塑造的发展成长变化。而处于这一变化条件中引导地位的高职院校,则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征优势,在与相应旅游企业进行教育合作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学习与发展空间,并在提升个人职业化素养的过程中,保证自身的成长状态,使其在学习中,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完成自身职业化能力与素质水平的综合成长。尤其在互联网技术的掌控中,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调整,可以提升学生的网络化综合发展能力,并在不受到传统行业发展思想局限性限制的条件下,通过创新性的思维模式,为企业的建设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以此保证了人才作为行业领域发展动力的基本条件。
3.2 形成产教研综合教学系统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行业深化探究的领域,需要在教育研究的动力支撑条件下,为行业领域注入更加鲜活的发展动力。在这一背景条件下,需要对旅游产业的教育工作进行深化调整,补充与实际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条件。在这一客观发展需要的支撑下,作为职业化教育助力的高职院校,自然就承担起了更多的发展转型动力,并在自身得教育优化与调整中,通过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人才输送的基础练习中,再次加入更加深化的合作关系,并将这种合作的具体成果,体现在职业化人才的成长条件中,以此为整体旅游产业的时代性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动力条件。 尤其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产业实践的内容开发中,需要通过网络化的技术条件,打破传统概念之间的界限,在具体教学深入发展中,保证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状态,提高学生对于实际教务工作的适应性条件。尤其在素质化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多种教育模式的优化调整,可以将学生的职业化成长与综合素质能力作为主线,使学生的成长方向更加清晰,并有效地定位自身的职业化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积攒职业化能力与专业学科知识[3]。另外,从政策性的环境中,高职院校也要深刻理解旅游行业的相关政策内容,并在借助政策引导优势的同时,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状态,并在“互联网+”这一时代整合化思想的黏着作用下,推进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状态。
3.3 补充课程教学多样性内容
课堂教育的多样性,是保证教育工作执行效果的基础条件,也是落实职业化的教育的基本前提与执行策略。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需要凭借網络化的优势条件,补充传统教育内容中的单一性,并在引入网络化沟通条件的同时,使其中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可以为旅游专业的学科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具体教学方法上,需要在教学中,构筑起更加开放的课堂环境,并在主体讨论的内容职工,让学生自主性地总结学习内容,并对应专业性的课程知识点,从网络环境中整理与这一内容相对应的课程知识。
而从职业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进行职业化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也可以尝试从自身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针对某一技术知识方向的系统知识内容。然后,在进行实践学习总结的过程中,将这种实践中体会到的专业性知识内容整理出来,以学习汇报的形式呈现给教师与同学,并在表达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真正将这种学科知识内容应用在专业知识领域中。
3.4 拓展项目教学开放化条件
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与“互联网+”思想的融合,主要体现在项目教学的建设中。通过这一开放化教学条件的设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化学习空间,并在就具体课堂项目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不受干扰地完成丰富项目内容,深化项目水平,保证最终项目成果的独立性与成长性。
例如,教师在教务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独立的课题活动,学生可以在模拟实际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构成项目的执行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总结过程中,将网络化的资源形式与信息渠道,作为补充项目内容,拓展项目执行方式的有效途径。甚至可以在具体经典的网络营销方向上,设置独立的课题项目,使学生针对网络的信息渠道特征条件,设置独立旅游景区的宣传与开发策划案。由此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于网络化商业与文化环境的理解,也能在这种新型信息渠道项目的执行中,更好地定位旅游管理专业,实现专业化内容的综合发展,保证自身的职业化成长。
4 结语
综上,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旅游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在高职院校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中,也要适应行业领域中的变化,提高教务工作对于“互联网+”的适应性条件,并在具体教学内容中补充互联网领域技术的地位条件,使职业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尤其在教学模式、教学系统、课程内容、项目条件的内容中,务必要为整体旅游管理的职业化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洪启颖,兰仙平,邵敏.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旅游体验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9(6):30-33.
[2] 李红艳,柏文静.校企联盟背景下高校创业班教育模式的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2):11-14.
[3] 钱学礼.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9):307-3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65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