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宝丰地区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在宝丰地域条件下稳产、高产、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特于2018年进行几个小麦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M128、WM169和XM51这3个品种的丰产性好、产量高,适宜在当地种植。
关键词 冬小麦;性状;产量;河南宝丰;2018—2019年度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2-003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为实现宝丰县小麦稳产、高产,2018年河南省宝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新优选省内新选育的小麦品种6个,在宝丰县石桥镇国家区域试验站内小麦试验田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评价小麦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真实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高产性强的优良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交马岭国家区域试验站内小麦试验田,土壤为黏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
1.2 供试材料
参试小麦品种6个,分别为周麦18、WM169、KM160、PM128、LF7、XM51。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周麦18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4.4 m2。
1.4 試验方法
播前采用机械旋耕2遍,斜耙1遍,结合整地施沃夫特小麦专用复合肥(26-12-8)750 kg/hm2作底肥。2018年10月15日用XPJ-150型自走式小区播种机机械播种,为一播全苗好、苗情好,10月17日喷灌1次蒙头水[1-2]。11月22日防治麦田杂草,用机动喷雾器喷施6%双氟唑草酮(双氟磺草胺含量2%、唑草酮含量4%)+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2019年4月1日,为防治小麦春季蚜虫、红蜘蛛等虫害,用无人机喷洒22%高氟氯·噻虫(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9.4%,噻虫嗪含量12.6%)。
1.5 调查项目及方法
严格按照《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进行调查记载。田间调查了小麦生育期、植株性状、抗旱性能、倒伏情况等;收获前,每个品种选取3个点,测算有效穗数,且每点连续选取10株进行穗粒数调查,每点全区收获,进行计产,计算出同一品种的平均产量、千粒重,并用方差分析法和新复检验极差法分析数据结果差异显著性。
1.6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小麦播种时土壤墒情差,喷灌浇蒙头水,保证一播全苗。12月气温下降,平均气温低于0 ℃,小麦低温生长,进入越冬期;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小麦返青起身快。5月降雨少,出现旱象。考虑到后期浇水出现倒伏和盛干热风影响,没有进行后期喷灌,5月底遭遇连续干热风,加快品种成熟。6月2日采用链轨式小麦收割机收获[3-4]。
2018年冬季气温与常年气温基本持平,11月上旬的有效降雨有利于小麦苗期生长、分蘖和小麦春化生长,2019年3月降雨少,春季病虫害发生较轻,4月有效降雨比常年稍多,满足小麦抽穗、开花对水分的需求,5月降雨少,小麦灌浆完全靠前期田间持水量,5月中旬连续干热风,小麦较常年提前成熟,但不影响籽粒千粒重和整体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PM128产量最高,可达到8 085 kg/hm2,较对照周麦18增产4.07%;其他依次为WM169、XM51、KM160,较对照增产2.14%以上;LF7实际产量7 461 kg/hm2,较对照减产3.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区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真实可靠。
3 品种评述
(1)周麦18。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苗势较状,冬季抗寒性较好,株型适中,穗层整齐,穗下节长,茎秆弹性好,抗病性好。
(2)WM169。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适中,穗层整齐,耐后期高温能力较好,熟相较好,较周麦18增产3.51%。
(3)KM160。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窄长,冬季抗寒性好,株型适中,偏松散,旗叶上冲,穗层整齐,抗病性好,抗倒伏,较晚熟。该品种较对照周麦18增产2.14%。
(4)PM128。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宽短长,冬季抗旱性较好,分蘖力偏低,春季起身较早,抽穗晚,耐后期高温能力较好,较晚熟,较对照周麦18增产4.07%。
(5)LF7。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深绿,苗势较壮,株型半紧凑,茎秆蜡质厚,弹性好,抗病性好,较对照周麦18减产3.96%。
(6)XM51。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抗寒性较好,株型适中,旗叶上冲有干尖,抗倒性好,抗病性好,综合抗性好,较对照周麦18增产3.01%。
4 结论
在2018—2019年的特殊气候条件下,ZM128、WM169、XM51 3个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特点,适宜在宝丰地区推广种植。本试验为宝丰县选育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播种稳、准,实现高产目标提供了一定参考[5-6]。
5 参考文献
[1] 刑利娜.2014—2015年度嵩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6):41-42.
[2] 袁延乐.2014—2015年度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种业导刊,2015(9):17.
[3] 李尉霞.新乡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11):111-113.
[4] 李小青.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20-122.
[5] 吴连勇,杨启东.2015—2016年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6-27.
[6] 郭东升,李彩萍.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2008(5):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7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