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沿海地区食用黄秋葵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依据江苏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设施、耕作制度等因素,提出了该地区黄秋葵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肥分管理、整枝、保花保果、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及保鲜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本地黄秋葵高效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秋葵;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江苏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3-007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黄秋葵为锦葵科黄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种子、叶、芽等均可食用,但通常以食用嫩荚为主。其嫩荚汁液中含有半乳聚糖、多聚半乳糖、阿拉伯聚糖、果胶和黄酮等多种营养物质,维生素与矿质元素含量高于一般菜豆,特别是钙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食用口感特别嫩滑,风味别致,还具有强肾补虚和抗疲劳的作用,有“植物伟哥”的稱号;嫩荚中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的作用[1-3]。由于其保健功能强大,逐渐成为出口创汇和民众餐桌上的佳品[4],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黄秋葵在江苏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由于江苏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受到海洋性气候影响导致春季气温偏低,嫩荚上市偏迟[5];而到了夏季,黄秋葵嫩荚集中上市又易造成价格下跌。黄秋葵是目前餐桌上的新贵,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越来越受到青睐。黄秋葵除了作为重要出口型蔬菜外,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盐城市作为农业大市,地处江苏沿海地区,与上海、苏州、无锡、镇江以及南京毗邻,盐城地区大力发展以黄秋葵为代表品种的蔬菜产业,既是自身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保证周边城市蔬菜供应的要求。制定食用黄秋葵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可对盐城市实施无公害黄秋葵蔬菜产业计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可提高当地菜农的黄秋葵种植效益,从而调动其种植黄秋葵积极性,并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利,还可带动当地大力培育绿色食品产业,再加上政府引导和必要政策扶持,黄秋葵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为了提升江苏黄秋葵产业水平,增加其经济效益,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春提早高效栽培技术,主要方法是在早春采用设施穴盘育苗、露地地膜移栽,可以将黄秋葵嫩荚提前到5月中旬左右上市,比一般露地栽培方法大约提早2个月,解决了初夏市场空缺问题,并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领域发生的变革对未来食物生产起到了导向作用,人们祟尚自然、注重食品安全、追求健康的意识更加强烈。尽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新型食物只占消费总量的1%~5%,但人们已经看到了这些对环境友好、对消费者友好的产品的市场潜力。因此,当务之急是进行适宜本地区的黄秋葵高效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制定规范的企业标准,形成本地黄秋葵生产的高效无公害技术规程,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扩大产业化规模。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要注意选用早熟、长势强、耐寒抗病性好、荚果颜色深绿、果形好、产量高的品种,以保证适销对路。如苏秋葵1号、苏秋葵2号、清福、台湾五福、新东京五角、绿星等。种子千粒重要达到50~60 g、发芽率要达到85%以上。
  播种前先要进行种子处理,可晒种2~3 d,再用多菌灵或百菌清1 000倍液浸泡5~10 min,后用清水冲洗2~3次。再浸泡在25~30 ℃的温水中经过大约24 h后,将种子放置在28 ℃恒温箱中进行催芽,直至80%左右种子开始露白时进行播种。
  2    播种育苗
  3月中旬左右搭建小拱棚或在大棚中进行穴盘基质育苗,可选用72孔、孔深6~7 cm、孔直径4~5 cm的穴盘。选用育苗专用基质,在其中掺入50%多菌灵80 g/m2,浇足水并搅拌均匀。先在穴盘内装入2~3 cm深的基质并压实,离钵口约1 cm,喷足水后每穴播入催好芽的种子2~3粒,用基质覆盖抚平后盖上地膜。在70%黄秋葵种子子叶出土后揭膜,以防烧芽、烫芽。
  放置穴盘的小拱棚或大棚内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28 ℃之间,夜间要达到15~18 ℃[6]。调节温度可采用揭、盖草苫和通风等措施。由于基质水分易蒸发,黄秋葵出苗后遇晴天要每天浇水1次,每次浇水量达穴孔深度的1/2。齐苗后要及时防治苗期病害,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进行防治,并注意观察及时治虫。
  3    移栽
  3.1    移栽苗龄
  要选择无黄萎病或轻病田块,在4月中旬移栽前及时整地施基肥,可撒施商品有机肥15 t/hm2、三元复合肥600 kg/hm2,并旋耕混匀。在苗龄达30~35 d、真叶数达3~4片、苗高达9~12 cm时进行移栽。
  3.2    移栽方法
  移栽时要选用壮苗,不要采用病、弱、畸形苗。肥力中等的地块移栽密度为52 500株/hm2,肥力上等的地块移栽密度为45 000株/hm2。先用黑色地膜进行覆盖,以吸收阳光增高地温,并可以遮光控制杂草。再开好种植穴,行距为80 cm,株距以25~30 cm为宜。此后放苗、壅根。定植后要浇缓苗水,以保证幼苗快速度过缓苗期。可喷洒50%丁草胺乳油1 000倍液防除杂草。   4    肥分管理
  在黄秋葵生长前期主要施氮肥,以促其生长,氮肥不足易导致其生长不良。但追肥也不宜过早和过量,否则易导致其营养过旺,影响开花结果。一般在现蕾2~3个后,施尿素112.5 kg/hm2、复合肥(15-15-15)150 kg/hm2,结合中耕追施。
  黄秋葵移栽后,第1次追花荚肥,可在其开第1朵花后进行。此时黄秋葵生长较旺盛,需肥多,要求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能偏施氮肥,以避免造成黄秋葵徒长。一般施用尿素112.5 kg/hm2、复合肥(15-15-15)225 kg/hm2。由于黄秋葵采收期长,所需养分较多,根据植株长势可每隔25 d施用1次壮果肥,一般施用尿素150 kg/hm2、复合肥(15-15-15)300 kg/hm2,一直到采收结束,防止植株早衰,但不能过量施用;否则,会导致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嫩荚产量降低。在采收后期或者发现植株长势差时要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其生长。
  5    整枝
  黄秋葵通常以主干结果为主,只能留1台叶枝,多余的要剪去;在开花结果期间,要及时把老荚果和下部老叶剪去,增加通风透光性,以防止田间郁蔽。当发现植株长势过于旺盛时,要剪去主干上低于45 cm的侧枝,并剪去过密枝叶和弱枝来控制其生长,提高通风透光性;当发现植株长势太差时,要及时追肥、灌水来促其生长和开花结荚,以避免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荚果变硬,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6    保花保果
  由于江苏沿海地区春节气温不稳定,黄秋葵遇春季低温时容易落花落果,用20~25 mg/L的2,4-D或25~30 mg/L防落素涂抹柱头可提高其坐果率,坐果率可达90%左右。所用药液浓度视环境温度而定,气温较高时取其最低值,气温较低时取其最高值。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黃秋葵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猝倒病,可通过做好种子消毒和避免连作的方式防治,还可用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8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生长期的病害主要有由蚜虫传播的病毒病,此病可通过及时防治蚜虫来预防。可选用病毒 A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雾防治,一般每5~7 d喷洒1次,连续喷3次。
  7.2    虫害防治
  黄秋葵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和蚜虫等。地老虎常把黄秋葵苗主茎咬断,导致缺苗断垄,可配制毒饵防治,在黄秋葵播种后(7~9 d)刚出苗时撒施防治效果较好。配制毒饵可用香味浓郁的菜籽饼50 kg加入50%辛硫磷乳液0.25 kg充分搅拌均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捂5~6 h后施用,一般大田用毒饵187.5 kg/hm2。防治蚜虫,可用挂黄板方法防治,一般田块用黄板450张/hm2、蓝板450张/hm2,每隔15 d换1次新板;或在田块安装广谱变频杀虫灯1盏/hm2引诱杀灭蚜虫。也可选择喷洒高效低毒蔬菜大田常规农药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蕾期、花荚期主要有蚜虫、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等虫害,可选择高效低毒蔬菜大田常规农药如2.5%菜喜悬浮剂、52.5%安保乳油、功夫+阿维菌素、福戈、亮泰等兑水稀释至适当倍数来喷洒防治。
  7.3    杂草防治
  防除杂草与防治病虫害用农药均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农药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198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8321—1987)来执行,以确保生产的秋葵产品优质无公害。在苗期和蕾期时杂草可用人工拔除。在结荚期可以采用化学除草法,如用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来防除黄秋葵田间单子叶、双子叶杂草。
  8    采收及保鲜
  8.1    采收
  黄秋葵嫩荚生长快,易老化,要及时采收。过早采收,嫩荚太小,产量不高;采收太迟,则导致嫩荚纤维化严重,口感变硬,品质降低,并对后续坐果不利。黄秋葵嫩荚应在花后5 d左右,色、质、味达最佳时采收[6]。供鲜食的嫩荚采收标准:当气温较高时要求荚长7~10 cm,要求横径约1.7 cm;气温较低时要求荚长7~9 cm,要求横径约1.7 cm。供加工的嫩荚采收标准:甲级品要求荚长6~7 cm,要求横径1.5 cm;乙级品要求荚长8~9 cm,要求横径1.7 cm;荚长超过10 cm的为等外品。嫩荚供鲜食和加工的最低标准是长度在12 cm以下。
  黄秋葵进入盛果期时每天早上要采摘,要求用剪刀剪下,以保证荚果完整。黄秋葵的茎杆、叶片、荚果上均长有毛刺,人体皮肤碰到后会红肿脱皮,奇痒无比。采摘时一定要充分防护好。刚开始采收时通常每隔1~2 d进行1次,中期采收时可每天进行1次,最后采收时可每隔2~3 d进行1次。
  8.2    保鲜
  刚采摘下来的荚果代谢作用旺盛,不停消耗自身营养,在食用或进行加工前要做保鲜处理。可将其装进乙烯薄膜(厚度0.02 mm)的保鲜袋中,并加入保鲜剂,放置在流动的冷水(4~5 ℃)中,大约10 min后待温度冷却至10 ℃左右时,贮存在温度7~10 ℃、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的冷库中,可以保鲜10 d左右,贮存在5~7 ℃冷库中可保鲜15 d左右,1~3 ℃冷库中能保鲜30 d左右。若要将荚果外销,要在早上将其果柄剪齐,装进保鲜袋后装箱,放于冷库中将其冷却到2~5 ℃,保存待运[7]。如发现嫩荚萎软或色泽变暗,则要及时食用或进行加工。
  9    参考文献
  [1] 王君耀,周峻,汤谷平.黄秋葵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4):316-317.
  [2] 任丹丹,陈谷.黄秋葵多糖组分对人体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食品科学,2010,31(21):353-356.
  [3] 方晴霞,金戈.黄秋葵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医药导报,2004,23(9):675-676.
  [4]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718-3720.
  [5] 章泳,徐生.黄秋葵种植八大关键技术[J].蔬菜,2009(5):13.
  [6] 潘继兰.黄秋葵的植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2008(19):12.
  [7] 高振茂,高冠亚,杜丽红.天然佳蔬黄秋葵的营养与食用方法[J].上海蔬菜,2005(2):76-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1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