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杂交后代品种比较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在三亚市种植的粳稻品种,以R40、GY40、GY40/R40-1、GY40/R40-2、GY40/R40-3、GY40/R40-4、GY40/R40-5、GY40/R40-6、GY40/R40-7、GY40/R40-8、GY40/R40-9、GY40/R40-10作为试验材料,对12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适合在三亚市种植,其中GY40/R40-1、GY40/R40-2、GY40/R40-3等3个品种潜力巨大。
关键词 粳稻;杂交后代品种;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3-003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为了调整海南水稻种植结构和增加种植效益,同时满足众多外来人口和游客对粳米的需求,本文从生育特性、主要经济性状、产量等方面对2个粳稻品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比较试验[1-2],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在三亚市种植的粳稻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于2019年5—10月在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热带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试验基地内进行。试验地呈长条形,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GY40、R40、GY40/R40-1、GY40/R40-2、GY40/R40-3、GY40/R40-4、GY40/R40-5、GY40/R40-6、GY40/R40-7、GY40/R40-8、GY40/R40-9、GY40/R40-1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R40(CK1)、GY40(CK2)作对照。
1.4 试验实施
5月8日浸种,5月12日播种,水田育秧。6月1日进行大田手工移栽,每个小区种植10行,每行种植12株,单本种植,行株距为24 cm×15 cm。按当地水稻常规栽培方法进行水肥管理,但只防治虫害不防治病害。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记录试验材料的生育特性(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成熟后考查主要经济性状(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考查方法参照《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所有数据均在WPS上进行分析处理[3-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12个品种同期播种和移栽,各个品种的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R40(CK1)的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最早,分别是移栽后第46、51、67天。GY40(CK2)的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最晚,分别是移栽后第61、67、92天。其余品种间的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相差不大,与GY40(CK2)同样相差不大,但与R40(CK1)相差比较大,最大达25 d,即GY40(CK2)、GY40/R40-3、GY40/R40-6和GY40/R40-7的全生育期与其相差25 d。
2.2 产量
由表2可知,参试的12个品种中单产排前3位的是GY40/R40-1(6 994.5 kg/hm2)、GY40/R40-2(6 937.5 kg/hm2)、GY40/R40-3(6 699.0 kg/hm2),分别较GY40(CK2)增产12.17%、11.26%、7.43%,其余品种增产不明显或减产;10个GY40/R40后代品种均较R40(CK1)增产,幅度为38.15%~67.67%。
2.3 主要经济性状
2.3.1 有效穗。以GY40/R40-10有效穗最多,较R40(CK1)、GY40(CK2)的有效穗分别多139.5万穗/hm2和61.5万穗/hm2,其余品种的有效穗为195.0万~277.5万穗/hm2(表2)。
2.3.2 穗总粒数。以GY40/R40-4的穗总粒数最多,为352.0粒,较R40(CK1)、GY40(CK2)的穗总粒数分别多62.6粒和69粒;以GY40/R40-6的穗总粒数最少,为239.3粒,较R40、GY40的穗总粒数分别少50.1粒和43.7粒;其余品种的穗总粒数在272.9~319.0粒之间(表2)。
2.3.3 结实率。以GY40/R40-4的结实率最高,达97.7%,较R40(CK1)、GY40(CK2)分别提高了9.3、8.0个百分点;GY40/R40-6的结实率最低,仅有77.2%,较R40(CK1)、GY40(CK2)分别降低了11.2、12.5个百分点;其余品种的结实率在78.2%~89.1%之间(表2)。
2.3.4 千粒重。10个杂交后代品种中以GY40/R40-5的千粒重最重,为27.0 g,较R40(CK1)多3.8 g,但较GY40(CK2)少了2.1 g;其余品种的千粒重均较GY40(CK2)少2.2~10.1 g(表2)。
3 结论与讨论
据相关数据统计[5],2018年海南省早造水稻平均产量为6 136.5 kg/hm2,晚造水稻平均产量为4 431 kg/hm2。本试验结果表明,GY40/R40-1、GY40/R40-2、GY40/R40-3、GY40/R40-4、GY40/R40-5、GY40/R40-6等6个品种的产量均高于早造水稻平均产量,前3个品种比较明显;GY40/R40-1等10个杂交后代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晚造水稻平均产量。因此,就产量而言,这些品种适合三亚种植,其中GY40/R40-1、GY40/R40-2、GY40/R40-3等3个品种产量最高,具有较大的潜力,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有研究表明[6],海南种植粳稻的目的是通过提升粳稻的品质来调整水稻种植结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若种植粳稻品质差,则粳稻对籼稻的相对优势较小,种植意義不大。本试验未对10个杂交后代品种的品质进行评价,但作为父本的R40在本地种植的品质表现较好,其杂交后代中一定能筛选到表现优质的品种。不过,为了能从杂交后代中准确地筛选到适合本地种植且表现优质的粳稻品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验证。
4 参考文献
[1] 汪业兵,尹德柱.2018年舒城县中粳中熟组水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20):33-34.
[2] 葛小平,王鸿翔,王玲.芜湖市双季常规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8):92-93.
[3] 何永垠,蒋维银,仲凤翔,等.2018年东台市水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9):64-67.
[4] 张永兰.龙岩市永定区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9(8):49-53.
[5] 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海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241-242.
[6] 韩义胜,符策强,孟卫东,等.海南引种粳稻及生产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2014,34(8):13-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1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