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巢湖市早春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總结了巢湖市早春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早春大棚番茄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水稻;轮作;栽培技术;安徽巢湖
  中图分类号    S511;S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06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巢湖市早春大棚番茄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巢湖市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在中垾镇建立生产基地,经过多年试验总结,探索出早春大棚番茄—水稻水旱轮作、“三棚四膜一帘一布”(小拱棚、中棚、大棚,地膜、小拱棚膜、中棚膜、大棚膜,遇低温时,小拱棚膜上加盖草帘、中棚膜上加盖无纺布)、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的特色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形成以中垾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银屏、柘皋、夏阁、烔炀等乡镇的产业格局,全市早春大棚番茄种植面积1 000 hm2以上。据近年连续跟踪调查,该模式水稻产量可达7 500 kg/hm2,产值约2.25万元/hm2,番茄产量可达90 t/hm2以上,产值22.5万~30.0万元/hm2。现将该模式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1    茬口安排
  番茄10月中旬播种,11月中旬营养钵分苗,12月中旬定植,翌年3月中旬至5月底收获;水稻5月上中旬播种,6月上中旬移栽,9月中旬至10月初收获[1]。
  2    早春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早春大棚番茄宜选择早熟、抗病、优质、高产、耐低温弱光、耐湿的粉红果品种,如浙粉系列、宝大906等品种。
  2.2    培育壮苗
  2.2.1    营养土配制。根据茬口安排,10月中旬播种,采用小棚冷床育苗、大棚营养钵分苗的育苗方式。取河泥(或稻田土)加10%腐熟的优质鸡粪或猪粪、0.1%复合肥,提前30 d堆制,用作苗床土和营养钵土;也可直接用蔬菜育苗基质代替营养土。自2016年大规模使用蔬菜育苗基质育苗以来,可以有效增强根系活力和发达程度,番茄植株抗逆性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早春大棚番茄枯萎病易发的问题,目前已成为巢湖市番茄育苗的主流模式。
  2.2.2    播种。播前选晴天晒种1~2 d,先用55 ℃温水烫种15 min,待水温降至35 ℃左右时浸种6 h,洗净晾干后拌0.1%多菌灵后待播。每30 g种子准备8~10 m2苗床,浇透水后播种,覆盖1 cm厚的过筛营养土,上盖小拱棚。一般用种量为450 g/hm2。
  2.2.3    及时分苗。11月中旬当幼苗3~5片真叶时,选冷尾暖头的晴好天气,在大棚内用12 cm×12 cm大营养钵分苗。整个苗期,以防寒防冻、增加光照、提高苗床温度、降低苗床湿度为中心,浇水看“看天、看地、看苗”,阴雨天和表土不发白不浇水,真叶过嫩不浇水。如需浇水,一次性浇足。争取在12月初育成有7~9片真叶、子叶健全、无病虫、顶端见花蕾、茎杆粗壮、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适龄壮苗[2]。
  2.3    整地定植
  2.3.1    整地做畦。水稻收割后,及时深翻土壤,晒垡冷垡,施优质人畜禽粪45~60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深翻后做畦,畦宽1.2 m。深挖“三沟”,灌足底水,对地下水位较高的稻田,操作沟深30 cm,腰围沟50 cm,隔水沟深60 cm,以利排水,覆地膜前灌足底水。定植前2周,搭好大棚,预热种植畦,用无滴长寿多功能膜扣棚,畦面铺设2条微灌软管后覆盖地膜。
  2.3.2    适时定植。12月上中旬,抢晴天定植,定植前7~10 d开始炼苗,定植时选用无病虫、带花蕾的健壮大苗,定植密度37 500~39 000株/hm2。
  2.4    田间管理
  2.4.1    防寒保暖。坚持前期保温、中期促温、后期控温的原则。①前期保温:定植后闷棚3~5 d,保温保湿,促进缓苗,缓苗期棚内白天、晚上的温度分别保持为25~28 ℃、≥15 ℃[2]。②中期促温:大棚越冬番茄早期开花结果期正值寒冬,气温较低,采用多层覆盖保温。冬前在棚内畦上按间距60 cm插拱杆建小拱棚,覆盖小拱棚膜,寒冷时再在小拱棚膜上加盖草帘或无纺布,开花结果期白天、晚上棚内温度分别保持为20~25 ℃、≥10 ℃。③后期控温:翌年开春后温度逐渐升高,应及时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防止病虫害发生[2]。
  2.4.2    通风透光。采用透光性好的高保温膜,保持膜面清洁。缓苗后,晴好天气早揭帘晚盖帘,阴雨雪和低温天气早盖帘晚揭帘,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生育初期保温降湿,生育中后期通风排湿,防止叶面结露。相对湿度方面,夜间控制在95%左右,白天保持在60%左右。中午高温时段要注意放风。   2.4.3    肥水管理。定植后及时浇1次透水,3~5 d后浇缓苗水。在开花盛果期,视墒情及时浇水,灌水结合施肥进行。一般在第一穗果乓乒球大小时进行第1次追肥,以后每隔15 d左右进行1次追肥,在留5穗果的情况下,一个生长季节追肥4次,三元复合肥大田用量为150~225 kg/hm2。为增强植株生长势,在1~2穗果进入膨果期后,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3]。
  2.4.4    调整植株。定植后,株高约35 cm时,用小竹竿设立支架,分3~4次将茎绑在架上,采用单干整枝,只留1个主干,侧枝一律摘去。第一穗果绿熟期后,摘除其下全部叶片,及时摘除枯黄有病斑的叶片和老叶。
  2.4.5    保花保果。越冬大棚番茄开花坐果期,在每穗花序有3~5朵花蕾开花前1~2 d,用毛笔蘸10~15 mg/kg 2,4-D或25 mg/kg番茄灵涂抹花柄,温度低时浓度高些,温度高时浓度低些(可结合灰霉病防治加入0.1% 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及时摘除裂果、畸形果、病果和僵果,每穗果只保留3~5个健壮果。
  2.4.6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蚜虫、烟粉虱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以农业防治为主,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措施。用药时尽量选用粉尘剂和烟雾剂,如20%百菌清或50%扑海因或速克灵交替使用[2]。
  2.5    适时采收
  及时分批采收,在每穗果7~8成熟时采收,装箱外销,确保商品果品质。
  3    水稻栽培技术
  6月初,番茄收获后,及时将大棚的拱形钢管、支撑和塑料薄膜移除并整理,将田地内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并用旋耕机浅旋耕晒垡。移栽前上水耙平;达到田平不差寸、寸水不露泥。
  3.1    品种选择
  选择经过审定和检疫,全生育期148 d左右,产量潜力在10.5 t/hm2以上,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等病虫害的中籼杂交水稻品种。
  3.2    培育壮秧
  5月上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5 kg/hm2。播前培肥苗床,浸种催芽。播种后加强苗床管理,适时化控。
  3.3    适时移栽
  6月上中旬移栽,要求秧龄30~35 d、叶龄6.5~7.5叶,苗高控制在30 cm以下,叶蘖基本同伸,根系短、白、粗、多。按照宽行窄株定植,株距13.3~16.7 cm,行距26.7~30.0 cm,每穴1~2粒苗,栽植密度22.5万~25.5万穴/hm2,基本苗90万~120万株/hm2 [4]。
  3.4    田间管理
  3.4.1    水肥管理。原则上不施基肥、分蘖肥,看苗追施穗肥,如后期叶色转淡,施尿素75 kg/hm2作穗肥。水浆管理方面,按照浅水插秧、寸水护秧、深水返青、浅水促蘖的方式,达到预定穗数时及时搁田,孕穗期浅水长穗,灌水防旱。灌浆期保持土壤干干湿湿,后期提早排水,防止土壤过湿影响后作[2]。即返青期田间保持3 cm左右的水层,分蘖期保持1.5~3.0 cm水层。栽后约20 d,当稻田茎蘖数达270万个/hm2时开始排水烤田,分2次烤,前轻后重,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孕穗期以浅水湿润为主,抽穗期保持水层1.5~3.0 cm,灌浆期保持稻田湿润,黄熟期排水落干。
  3.4.2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水稻病虫防治策略。秧田期主要防治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可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移栽前3~5 d要喷施1次送嫁药,带药下田,防治大田早期螟虫和蓟马。成穗期重点预防稻曲病,于水稻破口前10~15 d第1次施藥,破口期再补治1次,药剂可选用井·蜡芽、苯甲·丙环唑(爱苗)等。
  3.5    适时收获
  水稻的适时收获期为完熟前期,从水稻齐穗到收割一般为45 d左右,待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5%基本变黄、米粒转白、籽粒坚硬时,即可收获。
  4    参考文献
  [1] 刘天英.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8(9):73-76.
  [2] 陈义重,许聪蕾,卢明和,等.温州地区大棚茄子—水稻轮作稳粮增效种植模式[J].长江蔬菜,2019(13):44-45.
  [3] 丁海燕.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技术[J].上海蔬菜,2019(5):39-41.
  [4] 朱聪聪,杨洪建,管永祥,等.江苏水稻钵苗机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19,25(5):37-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2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