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了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潜山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本文概括了潜山市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及现状,总结了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质量建设对策,以期为潜山市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耕地质量;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7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国土面积1 686 km2,户籍人口58.4万人,耕地面积3.76万hm2,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左右。安徽省潜山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地区,同时拥有天柱山、三祖寺等多处著名的人文景观,2019年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长期以来农业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多地少的双重压力。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提升耕地质量的举措和耕地质量恶化的因素并存,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意义重大。
  1    耕地质量变化动态及现状
  1.1    耕地基础设施建设
  潜山市一直致力于耕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利、农业、交通等项目实施,全市耕地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沟、路、渠、桥、涵、闸等设施达到基本配套水平的农田占耕地面积的65%左右,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总面积的73%。“村村通”“组组通”工程大力改善了农村交通现状,方便了农事操作,推动了农业机械化作业。實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区耕地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新格局,农田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高。
  1.2    耕地土壤理化性状
  潜山市现已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点8个,设置了耕地质量调查点73个。通过耕地地力监测和调查发现,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土壤有机质从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到现在出现了“升—降—升”的趋势,1986年、2000年、2007年、2018年全市主要土种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依次为23.8、24.4、24.0、24.8 g/kg;全氮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有效磷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平均为12.5 mg/kg,2018年平均为15.6 mg/kg;速效钾2000年平均为52 mg/kg,2018年平均为63 mg/kg;大田pH值基本稳定在5.4左右;2000年设置3个监测点耕作层土壤容重平均由1.31 g/cm3增加到1.34 g/cm3。近几年,果蔬、瓜蒌等经济作物园地土壤出现较为明显的酸化、板结、次生盐渍化现象,耕地质量下降较快。如通过对瓜蒌地耕地质量监测,种植瓜蒌5年以上的田块土壤pH值平均下降0.3,有效磷升高3倍以上,速效钾升高2.2倍,容重增加0.04 g/cm3。
  1.3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2019年,潜山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资料,测土配方施肥及耕地质量监测相关资料,最新土壤利用现状图,近3年粮食单产、总产、种植面积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县级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检索统计耕地各等级面积占比(表1)。可以看出,面积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四至七等,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3.40%。一至三等地是潜山市耕地质量较优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平原圩畈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具备农作物生长的灌溉和排水条件,生产性能高;四至六等地是潜山市粮食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岗区,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土层多较深厚,灌排条件较好,土壤养分处于中上水平,适合农作物生长;七至十等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地形起伏度较大,可耕性较差,水利设施条件相对落后,旱地有轻至中度水土流失,沟谷、冲田渍涝害较为严重,土性冷,土层较浅,障碍层位高,有效养分含量普遍偏低,适种性差,产量水平低。
  2    耕地质量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前,潜山市通过大面积种植红花草、大量积制和使用有机肥、普遍实行秸秆还田等措施,土壤有机质稳步提升。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种植大户不断涌现,有机肥用量锐减,化肥用量逐年增加。1988年潜山市红花草种植面积14 670 hm2、单产25~30 t/hm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13.5 t/hm2、化肥施用量(纯量)225 kg/hm2。近3年红花草平均种植面积仅1 600 hm2、单产15 t/hm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不到3 t/hm2,水稻、油菜等大宗作物有机肥施用量极少,化肥施用量(纯量)平均350 kg/hm2;瓜蒌、蔬菜等经济作物化肥施用量(纯量)逾600 kg/hm2。多年来,大量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养分失调和耕性下降。   2.2    耕作制度与耕作方式不科学
  近年来,种植大户为了提高短期效益,不重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如排水良好的田块“水稻—油菜”“水稻—小麦”复种比例增加,不种植冬绿肥;排水不畅的田块多为冬闲田,不进行任何改良处理。水稻田改种果蔬、瓜蒌等经济作物的面积逐年增大,片面追求效益,大大提高了化肥施用量;一部分种植户不懂得水田耕作层保护,随意变动机耕深度,犁底层受到破坏,不利用保水保肥;种植大户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和人工耕作效率的影响,精耕细作方式减少,免耕直播等粗放耕作模式增多,不利于提高耕地质量[1]。
  2.3    土壤存在潜在污染风险
  潜山市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林地开垦、滩涂开发,农业投入品和生活垃圾的增加,土壤污染存在潜在风险,尤其是公路两侧、城乡结合部及乡村集镇周围土壤污染很可能会不断加重[2]。土壤污染監控和治理步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制约了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及有机食品的发展。
  3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机制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加强对补充耕地的监督管理,确保新增耕地质量不下降。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管理网络,掌握耕地质量变化动态。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改造中低产田,创建高标准农田,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视改土培肥、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将农业补贴与耕地质量建设有效对接[3]。
  3.2    长期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多年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摸清了全市土壤基本情况,初步建立了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标体系,大大减少了不合理施肥现象。为了巩固技术成果,要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由项目实施转变为土壤肥料常态工作并长期、深入开展,坚持采样检测,加强试验示范,不断丰富和更新数据库,研制和校正施肥配方、推广配方肥料,健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将测土配方施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和推广“互联网+智慧土肥”服务工作。
  3.3    增施有机肥,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和新技术
  整合农业财政项目,对有机肥施用实行补贴,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多种绿肥,尤其在需肥量较大的经济作物上要加大有机肥施用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综合技术[4]。大力推广缓释肥、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在瓜蒌、蔬菜、果树上,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水稻上,推广侧深施肥技术;在小麦、玉米上,主推机械施肥技术;实行根部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
  3.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深入调查和综合评价,将全市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3个类别,依据划分结果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清单,制定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实行分类管理;对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缓坡地进行坡改梯,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污水处理,避免污水直接灌溉;大力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建立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机制,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减少农业投入品对土壤的污染。
  4    参考文献
  [1] 王晓瑞,林晨,刘向南,等.西南喀斯特山区耕地质量现状与驱动因素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11):94-100.
  [2] 李爱青.浅析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下降原因及强化建设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2):1-2.
  [3] 刘永贤.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629-631.
  [4] 陈仕高,李克阳,田文华.秀山县耕地质量现状及管理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7,5(5):11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2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