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高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应用能够对其资金应用状况进行合理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分析如何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校  预算绩效评价  指标应用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222-02
  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应用能够确保高校具有更高的预算管理水平,同时可以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使其资金投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推进现代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对其评价指标应用具有更为明确的认知,特此展开此次研究。
  1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
  1.1 构建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收支管理是其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编制、执行和决算3个环节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其全面性和系统性,保证高等院校在预算经费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需要对其相关人员编制、执行、调整预算提供必要的操作平台。
  1.2 确定评价程序
  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预算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性和周期性,通过对其反馈信息和考核评价结果反复应用,能够进一步实现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完善,确保高等院校更为高效地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高等院校首先需要科学制定预算绩效目标,具体包括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1]。其次,由财政部门进行标准绩效的科学制定,财政部门在对目前状况进行充分调研之后,基于高校预算管理状况科学制定参考标准,在一个考核周期内,高等院校通过科学对比目标绩效、标准绩效和实际绩效,找出差异并对其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考核评价高等院校预算执行状况,分析高等院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下一周期预算拨款。
  1.3 建立责任机制
  预算责任机制能够确保高等院校顺利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具体进行年度预算编制时,高等院校必须科学制定绩效目标,全程监督和管理预算执行状况,针对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科学构建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确保相关人员具有更高的责任意识,以便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预算管理。
  1.4 设置激励机制
  高等院校在进行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激励机制的科学应用能够确保相关人员更为积极地进行预算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需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其相关人员个人利益挂钩,确保与相关责任人人事晋升和工资福利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工资福利具体体现于绩效工资和奖金等多个方面,而人事晋升则主要分析绩效考核和业绩考核。其次,需要基于评价结果确定下一年度预算拨款,确保绩效评价约束和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具有较高预算绩效评价能力相关部门,在下一年度进行预算拨款时需要适当倾斜,对没有达到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需要适当推迟或调整拨款。
  1.5 确定评价指标
  高等院校在进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确定评价指标工作的难点内容和重点内容。如何确保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是现代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评价指标的科学构建能够确保多个角度对其预算管理水平进行科学衡量,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对院校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更为真实的反映,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后勤服务、行政、科研、教学等方面管理水平,确保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实现资金应用效率的有效提升。
  2  具体应用
  2.1 财务方面的应用
  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高速发展过程中,部分高等院校为了争夺生源,强化自身竞争实力,不断扩大院校规模,加大资金投入,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资金速动比例极速降低,对院校日常运转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确保能够动态跟踪高效资金使用状况,在具体建设评价体系过程中,财务方面应用的关键指标具体包括资产负债率,结余收益率,收入支出比率和预算收支完成率。其中,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情况在资产总量中所占比例,该项指标能够对学校偿债能力进行科学反映,需要尽量避免负债比率过高,资产负债率超过50%,则院校偿债能力出现问题,如果财务风险过大,而无法确保科学保障债权人权益。结余收益率具体是指当年事业结余在总收入中占据的比例,是高等院校期末净资产的一项重要组成,是其办学效益的重要货币体现。收入支出比率具体是指在本年实际支出中,实际收入占据的比例,能够对院校财务运营能力进行科学反应,当收入支出比例超过1时,则表明院校具有较为良好的财务运营能力,而当收入比率低于1时,这表明,院校资金运转出现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预算收支完成率是收支预算数中实际完成数所占比例,公众对院校预算执行状况进行科学反映,对其预算管理水平进行更为有效的体现。
  2.2 客户方面的应用
  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提供的具体服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其最为主要的客户,学校科研水平对其教学成果进行衡量的重要载体,在具体进行体系建设过程中,毕业生就业率,生均资源占比和生均教育成本是客户维度涉及的重要指标[2]。其中,毕业生就业率具体是指当年院校毕业人数中就业人数所占比,能够对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更为真实的反映,体现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能够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性进行科学检验。生源占比具体是指在校人数中办学资源总额所占比率,但选志愿,具体包括图书册数、操场面积、设备总值、图书馆面积、实验室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等,能够对院校办学投入状况进行更为直接的体现。生均教育成本能夠对院校培养学生投入资金状况进行直观反映,对高等院校教学业绩进行综合衡量。
  2.3 内部流程方面的应用
  在高等院校内部运营过程中,主要内容具体包括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在具体进行体系建设中,涉及内部运营维度的相关指标具体包括科研发展指标,人员经费支出和教师科研经费。在此过程中,教师科研经费如果在一定程度内反映高等院校服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与及各项指标数值呈现正相关。而人员经费支出具体是指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所占的比例,能够对高等院校各项支出合理程度进行科学反映,高效管理效益与该指标的具体比例呈现反比关系,指标越低,则经费具有越高的使用效益。科研发展指标具体包括学术资源指标和学术成果指标,以上两种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反映科研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是在科研成果数量中能够转化为生产力价值的成果所占比例,该指标能够对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进行科学反应。
  2.4 学习成长方面的应用
  在高校建设过程中学习与发展是其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具体时间体系建设时,重整和学习维度的指标具体包括学科建设指标、教师培训费用和固定资产增长率。在此过程中,学科建设指标具体包括重点学科建设指标和新增项目增长率,其中,前者是重点学科在学科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而后者是指在项目总数中新增科研项目占比,以此为基础,能够进一步分析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新增科研项目的具体发展方向。教师培训费用支出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反映院校对教师专业培训投入力度,同时还可以使其相关人员进一步明确院校为提升教育水平做出的努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构建评价体系,确定评价程序,建立责任机制,设置激励机制,确定评价指标,能够确保科学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院校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流程方面和学生学习成长方面,推进我国现代高等院校的有效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为我国现代人才建设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跃明.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2):6-7.
  [2] 钱方明,李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148-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3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