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财务绩效评价概念引入
  
  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与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不一样,由于高校产出测算比较困难,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很难对其进行经济效益考核。我们引入了“绩效”概念,它是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统称。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就是用一定的方法对照非市场标准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反映高校教育资金投入而产生的效果、效率、效益,评价高校资金使用和产出效益状况。
  
  二、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绩效评价现状
  
  (一)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在财务绩效评价中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使用,轻效益”、“重分配,轻监督”等现象,在资金的使用上只是着眼把钱发出去,办学成本意识不强,效益有待提高。这些观念造成绩效评价的缺失,导致了高校在日常运行中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浪费共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有效利用率低共存、教育资金困难与教育支出效益低下共存、教育支出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
   (二)缺乏完整性、规范性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目前国内绩效评价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对非财务指标关注很少,也尚无一个权威的标准,评价的可靠性有待商榷,这一点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绩效不可逾越的障碍。有了评价的指标和标准,还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判断,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评价主体不明确,忽视评价的导向、规范和激励功能。高校办学经费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经费涉及面广、资金渠道多,财务绩效评价的主体确定较为复杂。评价客体是由评价主体根据需要确定的,指对什么进行评价,评价客体确定不明必然导致评价指标的不明确。
   (三)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配套不完善 一般高校尚未制定有关财务绩效评价方面的文件,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缺乏应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报告制度的相关政策、办法不尽完善,高校绩效监督的机制也未建立。
  
  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高校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的评价,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高校财务评价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确定财务绩效分析的基础、评价的主体、内容,选择评价的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一)财务绩效分析基础一一财务报告体系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主要来源于高校的财务报告体系。高校财务报告是总括反映高等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书面报告文件,是传递高校财务信息和会计数据的主要手段,财务报告体系构成高校财务绩效的分析基础。
   (二)财务绩效评价内容 要对高校进行财务绩效评价,财务报告是基础,要从财务报告中分析什么,就成了评价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财务的效率、效益、效果。
  1 财务效率
  财务效率可以理解为高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它综合反映了高校资金潜力的发挥程度,具体包括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
  2 财务效益
  财务效益指资金投入后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评价高校财务效益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效益,反映高校事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产业效益,反映校办产业的经济效益:对外服务效益,反映对外服务及科研的经济效益。高校的财务效益反映高校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3 财务效果
  高校的财务效果是指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其他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的是学校综合实力及获取收益的能力,也是高校实现本身职能的外在表现。需要指出的是,评价高校财务效果可以从以人才培养能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及学校获得经费能力等几方面分析。
  
  (三)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指标是对评价内容的具体反映。诸多因素决定了高校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可比性等原则,考虑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将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目标层:高校财务绩效评价(A),综合反映高校财务状况与绩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6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