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Excel函数讲授方法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殷文俊

  摘要:Excel是办公软件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专用表格处理软件,和word相比,使用者在熟悉公式和函数的前提下,它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一些计算和统计工作。对于初学者而言,Excel函数的使用是学习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函数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一些问题,教师适当的讲授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Excel函数的用法。
  关键词:Excel;单元格;函数;参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6-0077-02
  1概述
  Excel是Office办公家族中专门对表格进行处理的办公软件,因其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实现上述功能,发挥Excel的强大优势,函数的使用是必须要迈过的坎,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Excel函数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学生学习函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一下,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2学生学习Excel函数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1不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功能
  刚接触Excel函数时,许多同学不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功能。其实函数是系统预先编写好的公式,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值进行运算,并返回一个值。在用公式执行很长或复杂的計算时,函数可以简化和缩短工作表中的公式,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公式=(A1+A2+…+A9+A10)/10与使用函数=AVERAGE(A1:A10)是等价的。
  2.2不知道如何设置函数的参数
  Excel函数的参数设置不像数学函数表示的那么直观,参数中单元格的引用类型有绝对
  引用、相对引用和混合引用;参数可能是单个单元格,可能是的多个单元格;多个单元格参数还可能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单元格;参数也可能是表达式;有的参数还可能是嵌套函数。函数的参数设置是学习Excel函数的难点,讲授参数设置之前一定要把Excel中的数据类型、单元格的引用方法、数据区域的表示方法、不同表达式返回的数据类型等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讲清楚,否则,学生在使用函数时就不知如何下手。
  2.3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函数
  对函数的功能理解不透彻,导致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函数。例如统计学生成绩表中语文成绩的及格率,许多同学凭借已有的数学知识,都知道用及格的人数除以参加考试的人数即可得出及格率,但却不知用COUNTIF函数可以统计及格的人数、用COUNT函数可以统计参加考试的人数。
  2.4不能把数学语言转换成函数语言
  许多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停留在数学思维上,导致不能把数学语言转换成正确的函数语言。例如求A1、A3、A5单元格中数字的和,用数学公式表示为:=AI+A3+A5。但用求和函数来计算时,经常有同学把函数错误地表示成:=SUMfAl+A3+A5)。
  3克服学习Excel函数困难的策略
  3.1注重基础,讲透概念,合理的引导函数知识的过渡
  大部分软件都把函数说成是完成特定功能的程序,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很抽象的。初中数学把函数定义成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映射关系。如:f(x,y,z)=x+y+z,其中x,y,z是自变量f是函数名。f表示与x,y,z三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f因x,y,z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x=1,y=2,x=3时,f(x,y,z)=1+2+3=6。通过此例可以看出,函数都有函数名,随后加上一对小括号,括号里是变量,也称之为参数。当然,有的函数也可以没有参数,这样的函数叫无参函数嘲。Excel函数和数学上的函数表述方法是一样的,形式也有几分雷同,只不过Excel函数的参数设置格式和数学上的函数有所不同,且计算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例如:在讲授sum函数的使用方法时,先说明其功能是求一组数据之和,其格式为:
  =sum(参数列表)
  其中参数列表中的值可以是数字、单元格、区域等,参数之间用逗号或冒号隔开。
  如:
  =sum(1,2,3)的功能是求1+2+3之和,然后引出下例:
  若单元格a1,b1,c1中有数值型数据,则:
  =sum(al,bl,c1)的功能就是求a1,bl,c1三个单元格中的数据之和。紧接着让同学们想一想,若求al~z1这些单元格中的数据之和,还用上面的方法好不好?很显然,如果还用这种方法会很不方便。如何来解决?从而引出连续区域的表示方法、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使用方法等。最后以图1为例,演示slim函数的各种使用方法,并可以快速地讲解average、max、min等函数的用法。
  3.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对函数的正确认知
  上课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而不能脱离实际,一定要强调Excel函数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它也要符合日常生活中正常的逻辑,而不能违背规律,同时思维也要开阔些,而不能太狭隘。例如:maxo函数,不仅可以求一组数值型数据的最大值,还可以对字符型、日期型、逻辑型等数据进行求最大值。这也说明了只要是数据类型相同的一组数,就可以利用此函数比较大小。
  3.3加强演示和互动,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贯穿整个课堂的纽带,师生互动的频率和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教学任务。同时,课堂上老师的演示是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获得非常直观的认知。在演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知识过渡和引导,适时的设问,吸引学生主动地积极思考。例如:判断图2所示的表格中每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否及格,只需要在F2单元格中输入:   =IF(D2>=60,”及格”,“及格”)
  然后使用填充柄填充即可。到此处学生对IF函数有比较简单的认识,然后立即提出下列问题:
  假设x代表数学成绩,f(x)表示等级,若f(x)和%存在如下对应关系:
  如何根据数学成绩计算出相应的等级?
  在这里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和上面已解决的问题有何异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相同点:都是通过判断每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得到相应的等级;不同点:前面的问题是把数学成绩分成两个区间,而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把数学成绩分成了三个区间。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呢?这时候要告诉同学们还是使用原来的if函数,并按下列步骤逐步来分析解决:
  ①先判断D2>=9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G2中应填充优秀;否则,用表达式A来代替,用IF函数可以表示为:
  =IF(D2>=90,”优秀”,表达式A)
  ②表达式A是D2>=90不成立时得到的结果,由题目的要求可知,在表达式A中我们还要对D2单元格中的值进一步进行判断,看看D2是否在大于等于60且小于90这个区间内,即:60<=D2<9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G2中应填充“及格”,否则,G2中应填充“不及格”,这时表达式A用if函数可以表示为:
  IF(60<=D2<90,”及格”,”不及格”)
  60<=D2<90是人们习惯的数学表达式,而不是合法的Ex-cel關系表达式,要想把它转换成合法的Excel关系表达式,可以用and(D2>=60,D2<90)来表示,也可直接写成D2>=60,而省略D2<90,因为有第①步我们可以得知,若D2>=90不成立,则D2必然小于90,故不必再判断D2是否小于90。这样表达式A就可以表示成:
  IF(D2>=60,”及格”,“及格”)
  ③综合第①步和第②步,我们可以得出在D2单元格中应写入下列公式:
  =IF(D2>=90,”优秀”,IF(D2>=60,”及格”,“不及格”))
  然后使用填充柄对下面的单元格进行填充即可。
  ④若学生还不明白,老师要向同学们解释,其实这就是函数的嵌套调用,在高中阶段我们用的很多,比如:若f(x)=2x,求f(f((3)))的值等于多少?同学们一定能计算出来f(f(f(3)))=24。
  ⑤通过讲解上述函数的嵌套调用,再强调一下字符常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的用法,指明什么时候表达式需要加双引号,什么时候不需要加双引号等知识。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讨论和实践中,从而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4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善于运用帮助文件和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Excel中的函数有几百种,而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把每一种函数都学习一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遇到问题时,善于利用Excel自带的帮助文件。如果通过帮助文件还没有搞懂函数的用法,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百度上有许多热心网友上传的案例。这些都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4结束语
  函数的使用是Excel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Excel之所以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一些数据处理工作,与其丰富的函数密不可分。所以,教师在讲授Excel软件的使用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7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