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 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艳
摘 要:语文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语文学科具备了丰富的人文思想、生动的情境以及广阔的开放性特点,能够将学生引入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当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面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疲软现象,结合素质教育特点,该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100-02
1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1.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多元化思想冲击的当下,人们的道德意识、思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金钱至上的经济社会中,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使其从生活中去感受人性的善良,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才能使其坚持正确的道德思想,带着温暖的心灵在社会生活中传递正能量。
1.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及良好情感态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感受生活的温暖,而学生对生活有深切的感悟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1.3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为了在语文知识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中架起关联的桥梁,有助于语文学科与外界的联系,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比如,在“曹刿论战”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理论,同时也能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过零丁洋”的学习中,领会壮志凌云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这些都是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平台,让语文与历史学科关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对文本背景的深度挖掘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2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大
语文教学存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严重的民族倾向、政治倾向;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呈现模式化,在课文教学时大多从生字、生词开始,分段概括大意、分析写作手法等,这种重复性的教学活动不利于轻松氛围的营造,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2 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较少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是指学生主动地在生活和学习中实践,从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共赢。但是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学因时间紧、课业繁重等因素,教学的方式仍旧指向教师灌输的方式,大多是以教师经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
2.3 教学目标对生活定位不明确
在当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旧以考高分当作教学的目标,从而导致课堂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另外,没有根据学生具体生活体验制定情感道德上的教学目标,更没有生活目标的定位。
3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3.1 创设情境,走入生活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导,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1]。这就要求了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其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情景再现,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当中,在熟知的情境中增加感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美猴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的歌曲,学生对这样的旋律是十分熟悉的,很多学生甚至都会跟着歌曲一起唱。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西游记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了,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孙悟空名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发言,将学生带入新课当中,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孙悟空名字的演变过程。在课堂结尾的地方,教师可以将西游记结尾的歌曲给学生播放当作课程的结束,带给学生一种遨游西游记的感觉,这样的課堂是生动的、是充满乐趣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从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借助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使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有效接轨,同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重构,从而有效地发挥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3.2 课堂探究,理解生活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想要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需要语文教师与时俱进,积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自由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运用,在课堂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切实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的话题[2]。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体验和积累,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在合作互动中理解生活。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篇章,不仅能够使学生眼前一亮,同时还能引发其深思。比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文章利用背影贯穿全文,父亲老境的颓唐、对作者的关爱都从作者描述的背影中体现出来,4次背影和作者的4次流泪。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父亲这个角色理解,对父爱这种情感的体验,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展开“我眼中的父亲”的评价探究活动。学生对这个主题充满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相互交流对自己父亲的看法,然后让教师或同伴进行评价,通过他人的评价自己再重思“我眼中的父亲”,从中体会父亲对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探究活动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给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思想以深刻的启发,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理解父亲这个角色的重要,明白父爱如山的含义,并告诫学生要在日后的生活中尊重父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3.3 加强知识运用,回归生活
知识回归生活是必然的,将获得的语文知识更好的用于生活当中,让知识指导生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3]。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教材与生活间的联系,加强知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文章采取了比较、列数字、引用、举例等多种说明手法,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自然界生物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说明文写作方法的技巧,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科普类文章的兴趣和能力,然后再将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回归生活的同时热爱自然。除了课堂教学,知识回归生活的方式也应体现在日常的活动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使其渗透到语文知识当中,通过节日活动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其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又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等等。
4 结语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重要学科,对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还承担着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责任,是提升国家综合力量中软实力的重要支柱。对于当前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低下、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让教育走进生活当中,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则成为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的路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更多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建萍.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8-39.
[2] 范忠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8-9.
[3] 毛维亚.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0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