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目前已有的实践课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分析与设计,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必修的课堂实验教学和自愿参加的课外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优化研究,提升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创新;实践教学;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TP20-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57
  0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作为电子商务这辆马车车轮的物流,其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相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的发展明显滞后。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物流人才的缺乏,与物流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在当今的社会乃至国际竞争中,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最近爆发的“贸易战”也深刻地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而高校是培养物流创新人才的发源地和重要的摇篮,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专业大学生是当前物流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
  创新能力是指在学习和吸收理论经验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提出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等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校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整体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2)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缺乏合理规划,大多流于形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4)实践考核方式不够规范,缺乏激励机制,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因此,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优化研究,为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1],由此展开了关于“创新”的研究。其中研究最多的便是高校,他们认为实践教学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 Laster J F 提出了实践行动教学模式,从实践问题识别、实践推理、实践行动和实践反思四个阶段进行了探讨[2];Kolachi N A准备了一个实际的教学模式,通过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讨论[3];总体上来看,国外在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大致分为四大类:(1)企业主导模式: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由企业全程主导,以实际解决企业问题为导向展开实践教学,如德国和澳大利亚;(2)能力本位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实践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比如加拿大;(3)情境模式:以真实案例构建实践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完成案例分析,如美国;(4)证书模式: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来推动实践教学,如英国。
  国内学者主要是从微观层面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杨立娟从实践教学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两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4];吕超等人提出了以工程案例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5];鲍素贞重点探讨了分类培养、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贯穿各个培养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6];邓素美以工作项目为指导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从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践教学策略[7]。
  2 实践教学优化措施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从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其中课堂实验分为基础技能、创新设计和综合实验三个模块,从易到难,逐步形成扎实的创新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计划,参加学科竞赛,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2.1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物流工程是一门涉及信息技术、通信、自动化、机械、管理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学内容庞杂,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广而多,所以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往往倾向于实验技能,而忽视了创新性的实践设计,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操作照葫芦画瓢,缺乏创新性的思考。本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对实践教學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以《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为例,在完成每一个实验模块后,增加一个对应的实际案例训练。比如排队系统仿真实验,在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当中的排队现象,并构建模型进行仿真,找出问题进行优化,结果计入实验课程总成绩。在课程所有实验模块完成后,再安排课程综合性实验或课程设计,强化知识的系统性。
  2.2 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计划
  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性实验改革,通过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相对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难度要低一些,按照能力递增的规律,将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首要环节,并尽可能常规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创新性实验计划,从最开始的项目申请到创新研究,再到总结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步一步地得以提升。
  2.3 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促能
  学科竞赛是在综合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到日常实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如组织我院物流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大赛以真实企业案例为背景,要求参赛者自拟题目设计方案。同学们从一开始的茫然,到认真研讨案例,查找资料,确定方向,再到方案设计,反复讨论修正,形成作品。在这种真实、紧张的比赛过程中,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一点一点地被激发,由点到面,逐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创新思维。老师在赛后再进行总结,把它作为教学素材,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有意识地去锻炼创新能力。   2.4 设置一定的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研究的一般都是专业领域未知或比较前沿的问题,需要研究者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进行科研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很好的启迪,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可以设置一定的创新学分奖励。指导老师必须承担科研项目,在科研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从科研项目中提炼出若干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子课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保证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子课题,以免影响其积极性。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多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问题,经常性地组织学生探讨专业领域最新动态,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 结语
  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在国家“双创”战略的号召下,创新能力培养成了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優化研究,提出了“课堂实验+第二课堂”的培养模式,采取基本技能实验、创新设计实验、综合实验、大创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等措施,分层次、分模块地对学生进行阶梯式创新能力培养。从近两年的实施效果来看,已初见成效,我院物流专业学生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优胜奖,独立撰写并发表论文,完成大创项目等,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极大地鼓舞了我院物流学生,增强了他们创新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断地提高了创新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Joseph Alois Schumpeter著,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Laster J F. A Practical Action Teaching Model.[J].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1982, 74:41-44.
  [3]Kolachi N A. Practical Teaching & Learning Model: A Modern Dimension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s.[J]. Journal of Education & Learning, 2013, 2(2).
  [4]杨立娟.基于岗位创新能力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12):189-190.
  [5]吕超,李庆军,上官春霞, et al. 以工程案例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9):273-274.
  [6]鲍素贞.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实践创新模式探索[J].物流技术, 2013, 32(7).
  [7]邓素美.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策略分析[J]. 才智,2018(14):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8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