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新媒体素养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爱文 周秀琴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新媒体素养有待提高。本文以无锡工艺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交叉统计对比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学生 新媒体素养 问卷调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are active users of new media, but their new media literacy needs to be improved. Wit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 Technology, a well-organized research of new media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conduct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the way to improve the new media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explored.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w media literacy; questionnaire survey
  0 前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急剧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环境也随之变化,传统的、局限的、单向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和形式已经逐渐转变为全球化、互动性、瞬时性的传播。交互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大学生有了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和平台,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参与新媒体信息交流的积极性,但是,随之出现的矛盾也日益明显,新式的媒体传播方式与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发现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鲜事、获得最新的资讯。但是他们使用网络的目的多样化、沉迷于网络现象高频化,新媒体素养仍然有待提高。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新媒体素养的相关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也相对较缓,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新媒体教育至今还没有普遍实施,大学教育阶段的新媒体素养教育也停滞不前。因此,充分研究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新媒体素养现状,总结现今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将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进大学生教育学习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地提高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样本学生的新媒体接触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网络资源收集与处理等行为。调查问卷问题设计主要与新媒体有关,包括互联网及各种移动终端输出载体,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本次调查共选取学生400名,其中文科、理工科各200人,男生、女生各占50%。
  本次调查采取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小组成员利用班会课时间,进入所在院系班级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被调查对象现场填写问卷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共收回400份,回收率为100%。在收集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时,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共390份,占收回问卷97.5%。采集的原始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交叉分析得出统计结果。
  2 调查结果分析
  性别与初次接触网络媒体时间交叉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在小学阶段首次接触网络媒体的比例为40%,在初中阶段接触网络媒体的比例紧随其后,占39.7%,这很大程度上受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网络课程的影响。调查对象中,有40.4%的男生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网络,而女生只有39.6%;但是在初中阶段,女生开始接触网络的比较多,占43.2%,而男生初始接触网络媒体的比例为36.3%。但比较有趣的是,大学阶段初始接触网络媒体的比例男生比女生多6.3%。
  从专业初次接触网络时间交叉表中可以看出,理工科调查对象中,从幼儿园和大学开始接触网络的各占3.1%,小学开始接触的占39.5%,初中和高中开始接触网络的分别占37.4%和16.9%;文科学生中,幼儿园和大学开始接触网络媒体的分别占2.6%和1.5%,小学和初中开始接触网络媒体的比例比较多,分别占40.5%和45.1%,高中开始接触的占10.3%。总的来说,学生所选的学科专业方向与初次接触网络时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在调查对象中,学生最喜欢的新媒体调查结果表明,喜欢使用手机和互联网媒体的人数远远超于其他新媒体,其次是平板电脑、电视和书籍,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使用率较低。平均日上网时间调查结果表明,82个学生平均日上网时间低于2小时且以大一新生为主,占21.0%;183个学生平均日上网时间在2-5小时之间,占46.9%;78个学生平均日上网时间在5-8小时之间,占20%;平均日上网时间大于8小时的有47人,占12.1%,主要是大三学生。从上网时长来看,大一新生上网较短,而大三学生平均日上网时长较长。网络言论自由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网络坏境是自由的,并有21%的学生明确反对网络实名制。
  学生网络使用目的调查表明,有46%的学生上网会收发邮件、与家人朋友联系,占使用目的第一位;以看电视剧、看新闻资讯为使用目的的占21%,占第二;以学习为目的的仅占18%,看小说、打游戏等娱乐目的占15%。网瘾自评程度调查显示,有61名学生认为自己从来没有网瘾,占15.6%;10%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有网瘾但现在已经戒了;有113名学生认为自己有轻微网瘾但很节制,占28.9%;有3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网瘾并且需要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才能控制;29名学生认为自己网瘾较大很难控制。网瘾程度与学科专业交叉分析结果表明,理工科类学生的网瘾较文科类学生大一些,但两类专业学生网瘾的比例均超过50%。   3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使用新媒体获取、分享、发布信息和资讯,具有较高的新媒体驾驭能力;同时也发现,学生们新媒体素养较低,对网络信息的批判和审阅能力较弱,且主要使用目的仅限于交流、联系亲朋好友;此外,学生们的网络道德水平现状也令人堪忧。数据显示上,大三的学生并没有显示出较高的媒体素养,反而表现出更大的网瘾。新媒体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接触中存在过度依赖现象。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对学生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国新媒体的起步与发展伴随着当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现在的网络新媒介已经是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交流互动、人际交际的重要平台,他们日常每天平均接触网络的时间较长、使用新媒体媒介的频度较高。此外,他们对新媒体媒介平台的需求不仅局限于电影、游戏的娱乐功能,他们还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社会的各种热门事件,依赖于新媒体平台结交朋友并与他们交流互动来维持日常的人际关系,因此新媒介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一代的在校大学生逐渐的疏离了报纸、广播、书籍等传统信息传播媒介。但是他们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训练,未形成合理的、有节制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削减了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媒介的合理性、规范性,对培养高水准的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构成不利影响。
  (2)对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内容尚未形成完整的评判能力。现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于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熟悉掌握各种新媒体平台和设备的使用技术,通过网上浏览阅读能够准确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悉知屏幕外的世界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但是对于所获取的信息,他们不能准确的评判是非对错,容易受信息传播者的舆论导向影响。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大众的言论自由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论是传统媒体传播方式还是新媒体传播方式,所有的信息虽然是经过精心挑选、审核的,但是不同的信息发布者都有自己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他们在自己的语言中不可避免的夹杂着自己的个人观点,带有一定的舆论导向。现在的网络平台,鱼龙混杂、众说纷纭,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平台信息的表征和辨别能力不足,缺乏警惕,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网络信息容易蒙蔽当代大学生的双眼,混淆视听,无法正确地辨别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除此之外,大学生自主能力较弱,自制能力差,无法有效的抵制不良信息、恶俗新闻,在网络信息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下,这些都将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生观的形成造成极大的危害。
  (3)网络道德缺失、价值观念模糊。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在网络新媒介平台上言行肆意放纵,网络媒体的道德水平也十分令人担忧。新媒体网络平台的高开放性、强互动性、低门槛,使得大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他们可以在网络媒体平台上随意评论、转发、引用他人成果,在这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合理性,但他们依然选择说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危险行为。也有一部分学生不仅自律意识差,法律意识还淡薄,他们对于网络知识产权完全不了解,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知之甚少,对于自己的行为不以为然。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言论是自由的,他们既享受这种网络自由又害怕承担责任。法律意识的淡薄、自律意识的缺失,以及这种由己及人的宽容心态无意间纵容了网络炒作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恶化。
  4 结论
  (1)由于我国媒体素养教育起步较缓,现阶段还没有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新媒体素养教育应从中小学开始,在学生开始接触新媒体时开设媒体素养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课程的教授内容、方式方法,并一直延伸到高职院校。
  (2)高职院校进行新媒体素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思维方式和心理需求,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观、舆论观。
  (3)新媒体素养教育要重点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水平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媒体依赖性的增長不可避免,要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与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双赢,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批判取舍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其有节制地、高效地参与新媒体的互动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波,宋爽.河北省大学生媒体素养调查及提高对策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84-87.
  [2] 汪頔.新媒体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74.
  [3] 张九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革——基于网络思维特征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56-59.
  [4] 蒋海升.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价值方向的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27-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2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