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依据国家职教20条工作,将1+X证书制度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有机衔接,培养面向网络行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1+X证书;人才培养;职业技能证书
  1 1+X证书制度的现状
  1.1 1+X证书制度的背景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教育部将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促进书证融通,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1.2 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解决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紧密的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1 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当前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职业和技能素质,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網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中小企业中从事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服务器架设与云运维服务等领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在1+X证书背景下,网络专业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1+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2.2 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网络专业的岗位面向计算机类-互联网和相关服务(64)-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2-02-10),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HCNA认证、HCNP认证等。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总结网络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主要包括熟练掌握常用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具备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熟悉综合布线产品与系统集成施工,熟练掌握主要系统软件的安装、配置和维护技术,熟悉网络安全,了解主流厂商的设备和技术发展,了解综合布线或通信类电缆连接器等产品的相关标准,编写设计文件和投标文件,配合销售部门与客户进行沟通,理解项目需求,引导客户需求;独立完成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够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指导、协调和审核深化设计过程,能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3 课程体系构建
  2.3.1 课程设计思路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公共基础课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发展型人才规格的支撑,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岗位(群)-工作过程-岗位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建设思路,开发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纳企业的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专业团队深入浪潮集团、达内集团、济南博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行业专业调研,瞄准新形势下适应高职毕业生的网络管理员、云运维工程师等一线的高端技能型岗位,通过分析各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具体能力要求,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依照课程资源优化、减少重复建设的原则,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的技能知识的逻辑关系为基本依据,根据能力要求的复杂程度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以行动领域为课程体系开发平台,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参考国内外IT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以“必须、够用”为度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技能需求为重点、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的课程内容结构,进而构建重点培养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2.3.2 课程体系框架
  依据网络技术应用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依据网络专业特点,划分为网络管理岗位、云运维岗位教学模块,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照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岗位的职业发展层次,以培养网络管理员、云运维工程师的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培养网络技术不同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结合工作过程,构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岗位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中所应具备岗位核心能力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按照同一专业群的专业开设相同的专业平台课程的原则,由“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需要配备“专业群基础平台”和“素质教育平台”,考虑核心能力提升、学生就业面、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开发“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是面向信息技术专业群的所有专业,根据专业群学生所必需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以及群内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要求而设置的课程,旨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夯实基础。应以够用为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同一专业类(群)的专业开设相同的专业平台课程,实现共享课程平台化。
  素质教育平台课程面向信息技术专业群内所有专业,针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和职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人格培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素质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将人文和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培养和行业(专业)视野、创新相结合,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专业定向课程模块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将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定向模块。职业定向模块要实现与相关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综合技能实训模块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项目开发的专业技能,适应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素质拓展模块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今后的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2.4 实施保障
  2.4.1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应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网络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就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2.4.2 教学设施
  按照网络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五化”原则:即环境真实化、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和人员职业化,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特点,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建设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等,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达到合作企业现场生产先进设备的水平,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要有对应的实训室,项目开出率达100%。
  目前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有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和网络设备实训室,用以进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等一系列综合型实训,满足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等实训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网络设备相关综合性毕业设计类课程的实际环境搭建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20余家,并将企业项目嵌入学生的校内外实验实训中,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
  2.4.3 考核评价
  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对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的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根据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酌情加分,或依据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直接转化为相关课程的学分,或免考部分专业课程。
  3 总结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认证的职业技能证书,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有机衔接,探索1+X证书制度背景下网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变,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面向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服务器架设与云运维服务等领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荆东星.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016(017):196-1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0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