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相关专业的必修课。随着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教学需求。本文针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结合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本科专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1-026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包括遗传和育种2个方面的知识。本课程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原理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此外,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1]。通过课程学习最终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为学生今后从事观赏园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当前这门课程还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加上概念、原理等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学院专业的设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期为高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1    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2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理论课时缩短,新知识不断更新。以广陵学院旅游与艺术系为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安排1个学期上课,共48个学时,其中理论课有32个学时、实验课有16个学时。这造成理论课每周只上2节课,学习纯理论知识的课时较短。此外,新的生物技术日新月异,被大量应用到园林植物育种实践中,例如君子兰等观赏植物的离体培养再生技术的改良和大面积推广[2];当前热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被应用于园林植物重要性状的改良中[3]。这些新育种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因而教师需要有选择的安排这些知识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熟知的内容在课堂上可以不讲授,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可以以学生课下自习、课上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以节省课堂学习时间。二是学科内容相互渗透、交叉重叠。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遗传知识在遗传学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有讲述,但是仍然有区别。例如,遗传学中讲述遗传定律时大多以农作物或是动物为例,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园艺花卉的例子,这样使知识点与本学科联系更为紧密。遗传中比较难懂的知识点,例如交换值的计算,仍要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中作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述。广陵学院旅游与艺术系设有园林专业,因而编排育种学内容时应多考虑观赏园艺植物的内容,使所学知识更贴近将来的就业方向。
  2    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书本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配以精美的图片和小视频,将综合、复杂和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学习被动,缺少与教师的交流,长时间听课容易思想不集中,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研究性教学和微课堂是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微课是指对某一知识点的集中详细阐释,主要特点是简短明了,表现形式是在线教学视频。其优点是视频作为对课堂知识内容的一个补充,学生可以在课下作为预习或者复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4]。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进而引导学生以发散的思维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5]。基于广陵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学生水平,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际教学中,仍然不能完全脱离多媒体教学,但可以适当的安排2次研究性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6名小组成员,教师选取知识点或主题让小组成员课下查找资料和相关文献并制作PPT,课堂上由小组负责人进行讲解,其他学生提问,教师指导和答疑。此外,教师在课后选择合适的微课视频用于辅助教学,重要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课下自行观看。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多媒体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完美结合。
  3    完善考核方式
  与大部分学科一样,当前广陵学院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考核包括2个部分,期末笔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是笔试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因而很多学生在考前用1~2周时间突击记忆,也能考出高分,但是由于并不理解知識要点,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适当增加考核内容,例如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课堂记笔记的习惯,首先抽出10%的分数作为课堂笔记成绩,教师在课间10 min内对每个学生的笔记进行批注,主要查阅笔记的完整性;其次安排10%的分数作为课堂提问成绩,每次课结束前教师安排下节课提问的内容并于下周课前提问,既起到点名的效果,又督促学生做好课下复习。二是实验课安排的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手册很容易完成,因而教师可以安排拓展性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实验,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和科学探究能力[6-7]。
  4    结语
  本文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社会培养全面实用的创新型人才。
  5    参考文献
  [1] 顾翠花,王守先.关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9):133-135.
  [2] 邢桂梅,王冲,吴海红,等.君子兰花丝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5):531-534.
  [3] 高耀辉,马斌,肖凤洁,等.CRISPR/Cas9系统在园林植物中的研究展望[J].北方园艺,2019(15):133-140.
  [4] 周丙锋,谢新水,刘星期.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30-36.
  [5] 张龙,王娟,潘志明,等.研究性教学在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8(7):279-280.
  [6] 文亚峰,邢文,刘彩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6):82-83.
  [7] 史倩倩,张延龙.园林专业《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6):122-123.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9KJB210006)。
  作者简介   方慧敏(1987-),女,江苏南京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
  收稿日期   2020-0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53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