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这门学科,甚至会限制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据此改进教学策略,争取强化教学效果,为培养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107-02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这包括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信息系统等重要概念;了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计算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自觉维护信息社会规范等等。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堂形式过于陈旧、学生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意识、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所以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就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针对教学实况和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针。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
  2核心素养的含义和价值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对某一学科经过一阶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素质和技能。而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价值和目标。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导航。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要认真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据此设计教学过程。争取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为学生未来在信息领域的发展铺就坦途。
  3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包括:根据问题的需要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对信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以及具备信息共享意识等等。这是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对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帮助。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信息,我们每天几乎都要进行信息的查找、筛选、判断以及交流等活动。并且,相比于严肃枯燥的课堂,学生自然更愿意亲近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给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提示下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营造亲切有趣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Excel表处理》一课时,我便给学生创设学习生活中的成绩分析情境。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想知道某班学生上一次月考的考试情况,应该先做什么?”学生答道:“应该先收集学生的成绩信息。”于是我给学生下发一份电子版的成绩单,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计算每名学生的总成绩、计算每科的平均分等建议。然后我问道:“学生的总分是排名次的重要依据,那我们如何快速获取这一信息?”这时学生便上网查找相关的操作方式。而在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之后,我倡导学生和其他人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一核心素养。
  3.2加强设疑引思,形成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利用计算机领域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它具体包括:在信息活动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去界定问题、建立模型、组织数据;运用恰当的算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相关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之中等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对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发展大有助益。但是,任何一种思维习惯都必须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设疑引思,争取通过合理提问引导学生用计算机的思想方法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并促进学生计算思维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冒泡及选择排序》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将其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让学生阐述自己排序的方法。然后提问道:“我们如何提高排序的效率?”学生马上想到利用计算机,于是可以追问:“用计算机进行排序确实效率更高,那么你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完成这一工作的吗?”这时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于是顺势引出“冒泡排序”这一概念,并通过形象的比喻给学生解释冒泡排序的含义。之后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模拟冒泡排序的过程,并带领学生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这一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并让学生深刻认识计算思维在人类工作和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3实现数字化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这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然而要想培养学生这一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创新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争取实现数字化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才能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的习惯。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困境,适当引入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并倡导学生主动获取这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培养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Flsah动画制作基础》一课时,作者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微课视频,该视频先是缓慢地播放几张卡通人物的图片,接着又将这些图片快速播放一遍,这些图片便构成了一幅人物奔跑的动画。然后我借此给学生介绍视觉暂留、动画原理等知识。而在学习“逐帧动画”时,作者借助微课视频给学生展示制作简单动画的过程,并让学生在微课的指引下进行尝试性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能让学生反复观看,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除此之外,我也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动画制作相关的慕课和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3.4引入社会问题,树立责任意识
  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信息社会,我们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规范白己的言行,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秩序,才能让信息社会发挥正面的作用。而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进行信息活动时在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方面必须尽到的责任,这是信息技术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而要想树立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问题的严重性,了解维护个人和他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社会问题,并在学生分析问题和现象时渗透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争取提升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促使学生在信息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信息特征及信息安全》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真实案例,比如“爱虫”病毒、CIH病毒等。然后我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传播途径以及特征,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使用计算机的经验来探索和整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除此之外,我会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信息泄露造成重大损失、侵占他人知识产权等案例,借此给学生介绍网络社会的行为规范,并让学生思考在信息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网络安全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学生维护信息社会安全稳定的责任意识,从而让学生在信息时代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针,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融入信息时代,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人生中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张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9.
  [2]杨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邓彩红.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91-92.
  【通联编辑:代影】
  收稿日期:2020-04-02
  作者简介:朱青仙(1979-),女,本科,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99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