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计算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丽芳

  摘要:为了满足教育工作多元化的现实需求,本文将会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概述为切入方向,针对中职院校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9-0170-02
  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定位被彻底扭转,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与主动学习,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极为重要,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也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重点。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描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的教学过程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教师将课程所需的各项资料以及知识点等上传至信息平台,学生在这一平台内不断巩固学习,同时,结合线下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的模式,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本质,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提升其自主能力。根据授课手段进行划分,当前我国混合式教学的类型可分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教师讲评模式以及综合教育平台模式
  在过去,中职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讲解,并安排特定的课后作业。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极为枯燥与单调,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主观意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拥有更为便捷与高效的手段去获取知识,降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微课等视频教学方式,解决知识结构中的难点与重点,加快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速度。另外,线上教学过程是将学习的行为主动交给学生,而这种角色的转变,将会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教师的引导与监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更为充分,整体素养与各项能力得到充分成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根源在于对传统教学过程的继承与升华,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决传统教学过程所存在的弊端,不仅是对教学理念的创新,更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思维的重要体现。线上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其获取知识的手段,减少学生对知识获取过程的抵触心理;线下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并鼓励其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内涵,最终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展开手段有很多,而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大量综合性信息教育平台的兴起,也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为有利的生存土壤。教师利用这些综合性信息教育平台,可有效完成对应课程的发布与知识的传递,并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习变得更有弹性,整体教育机制更具活力,而学生也将拥有更多的自我思考时间,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获取,而是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延伸与发展。
  2 中职院校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
  2.1 针对课程的不同,分析其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以及知识内容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均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过程,如果某项课程的重点就是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会导致实际教学质量的下滑。如果某项课程的内容需要将对应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利用,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本文提到的计算机课程内容,那么,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具备极高的可行性与效果。中职院校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布局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网络中是否存在充足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要思考对应的教学资源能否被有效利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实现合理的白学行为,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混合式教学得到深入发展。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课程内容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较好,受众范围广泛,且网络资源丰富,而那些小众化的课程内容,暂不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过程。
  2.2 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分析每个学期可开展的混合式教学课程
  中职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其自身的课程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大量进行实践应用,因此,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计算机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前学期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综合分析可实施的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中职院校学生的精力相对有限,而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实施科学合理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规划。学生的课余精力相对有限,因此对于那些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分析与探讨,选择合理的课程数量,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活动時间。如果混合式教学课程开展数量过多,将会让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严重挤占,即使授课手段足够科学,也难以保障学生的承受心态,长此以往,将会严重打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通常来讲,中职院校可在每一学期开展1-2门混合式教学课程。
  2.3 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否符合混合式教学过程
  如果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并且不具备主动学习的心态,整日不求进取、混日子,即使再合理的教学模式也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计算机课程更加贴近于生活,无论是游戏抑或学习,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相关操作有着较为良好的基础。因此,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以及其自身的素养,开展针对性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只有那些愿意接受学习过程,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才会真正在这种依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中成长。院校内部需要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与毅力,不要使其在无所事事、行为懒散的环境下不断沉沦。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为学生安排相应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情感教学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提升其自律行为,进而让校园整体风气得到有效改善。   2.4 教师的素质是否符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
  中职计算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机制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更需要认真负责的岗位态度与师德。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有着一定的艺术掌控力,在深入了解该模式实际运作机制的前提下,教师也要有着很强的创新精神,拒绝任何跟风行为。教师所开展的混合式教学,需要在合理的规划体系下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以及知识体系结构有着足够的了解,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确保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内容。
  3 中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计算机课程
  3.1 课程基本描述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质,其对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其知识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类别知识有着很大的区别,不仅具备很强的场景应用性,更是在其他基础知识内容结构上所做出的总结与升级。计算机课程知识结构也具备高度模块化,因此,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分阶段实施教学活动,并在授课过程中融人录播视频或教学微课等全新形式。
  3.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众所周知,线上加线下的混合学习方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增强,这样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同时,可以发挥教师与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最佳学习效益。教师在课前需要做的工作为备好各种学习资料,之后将其上传到网络平台之中;学生上线后观看教师上传的各种学习资料,还可以提前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线下需要督促学生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进行巡回指导;学生在线上完成自評或是和其他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最终由教师完成评价工作。学生在此期间明确自己的不足加以完善,而教师要做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好适应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3.3 题库与课后作业的设置
  超星学习通软件系统内部允许上传多种类型习题,无论是单选、多选、填空、判断,抑或简答内容,教师均可在设置过程中,完成对应习题的上传。在完善题库后,教师可根据每一节课程的知识点不同,设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并在作业内部设置对应的任务点与正确答案参考,学生做完习题后,系统会自动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内容进行评判。
  3.4 线上考试的设置
  笔者在完成题库设置后,根据课程进展阶段的不同,在题库内部选取合理的问题资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阶段性的知识考试,考试过程以线上的形式进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对比同一学生不断阶段的考试结果,发现其自身的素养与知识体系得到有效培养,即使该学生原态度较差,也可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成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手段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成就,但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有效考量,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序性,降低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心态,进而不断提升中职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1]石敏力,李雪梅,特殊时期《计算机文化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调研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11):145.
  [2]高扬,胡卉,王来军,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MATLAB与计算机仿真”课程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20(1):162-163,168.
  [3]赵弼皇,李艳,邓勋.基于MOOC+SPOC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17-318.
  [4]杜海军.基于移动端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5):165.
  【通联编辑:梁书】
  作者简介:谢丽芳(1983-),福建福清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58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