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情绪稳定性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醒
摘 要:飞行员的情绪稳定性直接影响飞行技术水平的发挥程度,从而对飞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阐述飞行员情绪稳定性的基本特性及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环境因素、疲劳因素和应激源对飞行活动中的情绪稳定性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对飞行安全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情绪 情绪稳定性 人格 应激源 飞行安全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31-02
《心理学大辞典》中把情绪稳定性定义为:“情绪不稳定的人对事件的发生容易引起情绪反应,一经引起情绪波动,对情绪的控制较差。这种情绪的稳定性与个人的意志强度有关”。情绪稳定性由个人认知成熟度和个性成熟度组成。情绪稳定性的标志是,在各种复杂、紧急、恐惧或危险情况下仍能泰然处之,发挥个人能力。情绪的不稳定性包括是否为某些事情担心,易急躁,心情是否常常忧郁、易悲伤等[1]。因此可得知情绪是否稳定是心理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的情绪稳定,证明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稳定、有序、和谐的状态,意味着身体与心理有机地协调。即情绪稳定性水平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反应倾向和情绪调控能力,也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体验和行为方式。
飞行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因此飞行员情绪稳定性的好坏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便显得较普通人更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情绪稳定性与飞行学员的招飞成绩、理论学习成绩和飞行训练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
1飞行中不稳定情绪的常见类型
飞行人员在执行飞行任务的时候将伴随各种情绪影响,使得本就具备一定特殊性的飞行活动更为复杂,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不稳定情绪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1 骄傲自满情绪
引起骄傲自满情绪的主要因素是个别飞行员对自己的飞行技术水平缺乏客观的认识与评价,因而产生盲目乐观的思想。“过分自信”对飞行安全的危害在航空界已早有共识,据国外经验,拿到执照后300~500小时的飞行员,最容易产生“过分自信”情绪,此时段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峰时期。
1.2 松懈麻痹情绪
习以为常的刺激会使人脑处于抑制状态,微不足道的刺激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种忽视在飞行中就是非常可怕的麻痹情绪。有个别飞行员存在陆空通话中相互用语不规范、对管制员发出的有关改变飞行、航向、高度、速度、高度表拨正值等重要指令该复诵的不复诵等,都属于这种情绪产生的操作弊端,可能带来恶性后果。
1.3 恐惧情绪
短暂性的恐惧是指产生于不自觉的刺激,引发内心不安的反射情绪;长期性的恐惧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情绪,会由其它情绪累积后,所转化为一种反射动作,以避开伤害和保持生存的一种行为,以保护自身心理的稳定。如环境的适应不良、缺乏安全感等,这种情绪有多种表现方式,如面部表情急剧变化、身体不适、焦虑等等,易使飞行员缺乏自信、慌乱、失去辨别能力等。
1.4 急躁情绪
急躁是神经系统兴奋和冲动的表现,也是情绪稳定性欠佳的典型表现。犯有急躁情绪者,常伴有情绪紊乱,一事当前往往不慎重地付之行动,结果常常事与愿违。例如:由于某些特殊情况,需要驾驶员操作航空器,在指定的高度和范围盘旋,飞行员及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做出错误的判断或操作。
1.5 过度紧张情绪
情绪紧张是飞行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适度的紧张状态能使飞行员动员自身精力去完成复杂的飞行。但当飞行中的情况变得复杂,或是危及到机组的生命安全,或者是影响到航空技术装备的正常工作时,容易产生过度的紧张情绪。如果飞行员在飞行驾驶中带有以上情绪,就会使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进而影响到飞行安全。通过分析上述情绪状态的原因可知,这些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病态现象,而是心理负荷较大或飞行因素非同寻常所引起的反应,和空间定向障碍一样,一个健康的人在不利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这种心理状态。不容置疑,困难心理状态就是各种不同性质的错误动作的根源,这已被日常飞行实践所证明。
2影响飞行员情绪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就飞行群体而言,情绪稳定性通过影响着飞行员的判断与决策,进而对飞行效率和安全产生作用,而影响飞行员情绪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外界环境对情绪稳定性的影响
环境作为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外部条件,对情绪有最直观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以及企业文化、公司的规章制度、群体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和习惯、社会潜规则等人文环境因素。
飞行是一项特殊的劳动,航空和地面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在非常的环境中,其对情绪的影响更加明显,任何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引起情绪稳定性失调。例如:人在飞行中要受到大气变化的影响,大气具有随高度变化的特性,易导致高空缺氧症、高空减压病等。另外在飞行途中有时会遇到特种力环境,如加速度、失重、冲撞、气流冲击等,各种不确定的情况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飞行员的心理活动,进而影响飞行安全。
2.2 疲劳对情绪稳定性的影响
疲劳的主要症状包括意识缺失、运动技能下降、强烈的疲倦感、视觉下降、反应时间慢、短时记忆障碍、错误率增高、语言减少、兴趣降低等[3]。当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后,与飞行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都处于高负荷状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易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增大了人为失误发生的可能性。
2.3 飞行活动中的应激源
短时性紧张情境:在紧急情况下,尤其是在进近、着陆阶段,由于时间紧迫,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立即判明情况,组织动作;长时性紧张情境:如在持续的不良条件下飞行,使飞行员必须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造成身体和心理的疲劳;有不确定性的紧张情境:在两个或多个矛盾的方案中必须做出唯一的选择,而决策的结果有待于实施后的验证,这便使飞行员陷入心理冲突之中。如目的机场的气象条件时好时坏,具有不稳定性,飞行员便可能陷入飞往目的地机场还是改飞备降机场或者返航的矛盾心理之中;存在虚假信息的紧张情境:如仪表故障、调度指挥错误或飞行错觉,各种信息处于矛盾的状态,此时便会使飞行员处于紧张或应激之中;飞行活动中的应激源属于飞行员自身心理素质与飞机飞行状况的结合,该因素具有直接性、特定性和突发性,一旦出现,将直接影响飞行员的判断和动作,由于应变时间短暂,容易造成操控失误,因而对飞行安全有很大的威胁[4]。
3提高飞行员情绪稳定性的措施
飞行员的情绪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飞行安全和效率,降低不稳定情绪对飞行的影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从根本上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
3.1 确定科学的飞行员心理选拔标准
目前普遍采用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程序在科学性和全面性上未得到充分的验证与修订。有研究者通过访谈法和因素分析法对飞行学员的情绪稳定性效标进行了探索,但由于样本选取的局限性,其结果的说服力有限[5]。现有的正在使用的民航招飞系统中,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人格测验,缺乏对情绪稳定性这个维度的考察。而情绪稳定性是与飞行安全及效率紧密相关的心理品质,情绪稳定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但对于个体来说,情绪稳定性或情绪控制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将其纳入招飞体系,可通过生理指标[6]与人格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准确的加以测量和筛查,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飞行员心理选拔的有效性。
3.2 形成动态、连续的飞行员心理训练体系
飞行员是特殊行业中的特殊人员,严格的心理选拔程序只是第一步,还必须经过持续的心理训练,保证其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在各种类别的心理训练中,情境意识训练、应激处理训练、以及事故后心理康复训练都有利于情绪稳定性的保持。进行心理训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系统性原则。飞行心理训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实践工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有步骤的加以实施;其次,循序渐进的原则。飞行心理训练应根据训练结果的反馈,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综合训练的原则。心理系统是一个包括认知、情绪、道德、动作等方面的复杂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例如:个体情绪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到认知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心理训练在突出针对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各个系统的统合训练,保持心理结构的完整性,使得各项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3.3 建设合理的飞行心理素质监管机制
除以上两点之外,还应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进行长期的监管,识别可能导致飞行员心理变化的各种应激源,定期对飞行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与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排除可能造成不稳定情绪的潜在因素。
例如飞行员在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了飞行事故之后,可能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表现为情绪激动、行为退缩等[7]。此时应进行心理状态的监管,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保持稳定的心境。因此,对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监控,对于保持情绪稳定性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225.
[2] 肖玮,苗丹民,等.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1(1):59~63.
[3] 罗晓利.疲劳、睡眠缺失以及人体昼夜生物节律扰乱与飞行安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247~249.
[4] Kopp CB.Regulation of distress and negative emotions:A developmental review.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1989,25:343~354.
[5] 肖玮,苗丹民,等.内田-克莱佩林测验在民航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13(3):148~151.
[6] 刘芳,黄伟芬,景晓路,等.飞行情绪稳定性与神经系统兴奋性关系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3):210~211.
[7] 李惠荣,杜丕海,等.飞行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定[J].航空军医2002,30(8):142~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1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