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秀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理念的改变,物理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作为物理教师,本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尝试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科的特点,尝试了探究式学习方法;注重现实生活,运用原形启发法;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运用概括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运用物理。
  关键词:学生;探究;培养;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172-02
  
  近年来,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难度,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了首位,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了。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参与者和指导者。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在新课标下物理学习方法做了以下探究: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丰富而生动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良好的契机,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支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小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倒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试验中,激发兴趣,更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了知识。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
  
  2 根据新课标理念尝试探究式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组织下的一种提倡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自己归纳总结得小科学结论的自主学习方法,是学生在科学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式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物理教学应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以达到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素质的目的。
  
  2.1 积极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
  本着“学生参与,主动发展”的思想,本着新课程标准去没计每节课,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2 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持久地开展教学课题研究
  深入理解教材巾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及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才能围绕这些知识点设置探究的课题内容。合理的没计教学过程、探究模式,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使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2.3 学习心理学和教育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的物理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倡主体参与,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完善和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价值取向的过程,学生以何种心态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情感体验,是在愉悦中主动探索,还是在悲观、消极中接受,将对学习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情感环境,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
  
  2.4 重视物理学科特点,根据学科特点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内部存在的规律。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人类改造闩然、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因此,在教学方法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日常生活中的客观表象引出理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2.5 实验是很好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能把实际生活现象客观具体体现出来,起复现作用,同时又能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生动、形象、具体的展示川来。实验没计得好不好。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方面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实验的习惯,使其在实验中有新发现,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3 注重现实生活,运用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法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有相似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从鱼的体型创造船的原型,原型启发法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小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①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的解释;②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③要重视实验。
  
  4 总结归纳,运用概括法
  
  概括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他们的共同性,由特定、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概括,又叫特征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往往是感性的、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肽中抽小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它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总结概括可以把知识按逻辑关系罗列出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通过概括可以加强刘,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查漏补缺,使知识系统完整,同时也提高了独立学习能力,特别是分析、比较、整理、归纳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3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