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走进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滟颉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生活中起作用,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 生活化 自主学习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这样一个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标准》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来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同时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所谓“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也就是说能有效地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然而,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仍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二、分析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状况
我觉得现在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太紧密,这样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学习。究其原因,一是许多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无形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接受性学习为中心。正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的高效”,往往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二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学习时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也不会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总之,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生活情景融入到物理有效课堂中的方法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生活情景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让生活走向物理,再让物理走向生活。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然后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下面我以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中《杠杆》这一节为例,谈谈如何把生活情景融入到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中去。
1.借助生活实例引入物理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在引入物理概念时要注重“趣”、“异”、“疑”。虽然概念引入方法有许多种,然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却是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例如,我在讲授《杠杆》这一节时,上课前,要求学生事先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工具,如各种剪刀、各种夹子、开瓶扳手、笤帚等。上课过程中,我请同学们思考用木板、一字螺丝刀、老虎钳、羊角锤等器材如何把按在木块上的图钉取出来?有多少种方法?经过小组的讨论,最后大家大致归纳出四种方法:(1)用手直接拔图钉;(2)用老虎钳直接拔图钉;(3)用一字螺丝刀撬图钉;(4)用羊角锤撬图钉。接着我要求学生对四种方法进行归类,结果得出第1、2种方法运用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而3、4两种方法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够绕一个固定点转动,从而引出杠杆的概念。下一步让学生通过观看我课前准备好的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剪刀以及各种各样的夹子,并用多媒体演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撬棒撬石块的视频,要求他们寻找这些工具的共同点,以巩固杠杆的概念。
上述事例来源于我们生活中,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这些事例不仅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使他们感觉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2.借助生活实例探究物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足够的感性认识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同时足够的感性认识为探究物理规律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为研究物理规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在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根据建立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择适当的途径,对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寻找各种物理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概括出物理规律。这是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描述,物理规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巩固物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恰当选择与物理有关的生活中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有效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巩固物理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杠杆》这一节中,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测量大象的质量,结果他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想到用等效替代法如“曹冲称象”的方法,有的同学想到用地磅进行称量,却没有同学想到用杠杆知识去称大象的质量。于是我就介绍了杭州有位物理老师利用量程为200N的弹簧秤结合杠杆知识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质量。学生在惊讶之余,也就理解了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豪言壮举:“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我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生活问题。利用一把米尺、量程为5Kg的杆秤去测量质量约为15Kg的物体质量。学生有了刚才的介绍,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实例,同学们对杠杆平衡条件有了很好的巩固。
相对于物理概念而言,由于物理规律的应用更加广泛,故加强物理规律应用训练和指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围绕物理规律多编一些与生活情景相关的物理题目。
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运用物理规律,还能检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杠杆》的有关知识后,我要求学生思考生活的杠杆实例。如在台风来临时,护林工人都要把一些易被风刮倒的树用绳固定好,那么怎样固定树才不被刮倒呢?这里面的平衡臂、大桥和树木都可以看作杠杆模型,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同学们对杠杆的认识已经完成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即完成实践到理论然后再到实践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有关的物理知识,而且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把生活情景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个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生活中起作用,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