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毓恩
[摘要]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情景 创设
一、从问题出发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因此,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条件。创设问题情境的路径大致有以下几种:由教师或教材直接提出;由学生加工而形成的问题情境;学生从提供的一组问题中选择而形成问题情境;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四种不同的方法决定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也不同。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何种路径确定问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的熟练程度而定。
二、抓住课文题目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课题就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为此,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我在导入课题后,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当你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什么?生:我想知道题目中的《再见了,亲人》是谁与谁再见?生:我想知道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生:我想知道再见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情景的?师:好!同学们想知道那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很会动脑想问题,那么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学生就带着心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课文中寻找、探究。很快,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探究所得。生1:老师,我经过自读课文,知道了课文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说再见,课题中的亲人指的是朝鲜人民。生2:我知道课文描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离开朝鲜了,朝鲜人民在依依不舍送别……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三、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为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效地学习课文。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扣着文章的主题,取用“主题开花式”的探究学习法。例如,《跳水》一文的主题是借船长在危机时刻机智沉着救孩子一事告诉我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的行动。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围绕主题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向小孩开枪,来威吓小孩跳水呢?”“这又说明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对这一个问题很感兴趣:命令小孩跳水是为救小孩,可为什么要拿向小孩开枪来要挟呢?于是就迫不及待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所在。而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主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巧用课文留白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教材因为篇幅和字数的限制,篇章内容往往从简,造成了文章“留白”的现象,利用这样的“留白”,创设问题情境,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写话训练。例如,《唯一的听众》文中记述到“我”得知老人是音乐学院教授的真实身份之后,用一个省略号制造了一个情节空白点。为此,我这样创设:请同学们想象,省略号省去的是怎样的情景?做写话练习。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写道:“我每天早早地来到小树林中,为我那‘唯一的听众’拉琴。林中飘扬着悦耳的琴声,老人露出甜蜜的笑容,我心里也感到暖融融的。”有的写道:“第二天一大早,谁知老人已经坐在长椅上等我了。我看着老人平静的眼神,我全神贯注地拉了一支我最拿手的曲子,老人眼睛湿润了。”就这样,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将语言内化、运用,进一步感受到了“我”与老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五、通过发现“矛盾”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有些教材所反映的生活与现实往往会有一些距离。学生在感受、理解时往往有失偏颇,这大多是由于不理解或片面理解所致。然而,这样的矛盾,恰恰可以点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火花。如教学《飞夺沪定桥》,教师可先出示红军行程时速的示意图,然后请学生根据示意图提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发现其中的“矛盾”:凭我们的经验,每小时走五六公里并不算快,课文中怎能讲“飞”呢?在强烈的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大家深入研究了红军行军途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并且考虑到这是二十多小时不间断行军的平均时速,这样自然就深刻、全面地理解了红军“飞”的神勇。当然,也有一些由于写作年代或写作角度的局限造成的实质性矛盾,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要使课堂动感与鲜活,教师必须以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托,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夏家发,杨再隋.小学语文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徐希明.论阅读教学中的“生本对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8).
[4]梁士奇.接受美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成授昌.接受美学:拓展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视野[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