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堂教学评价的“五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守山
[关键词] 新课堂 教学评价 “五性“
在新的课程理念之下,其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以为,教学评价尽管方式很多,评价的策略也各有取向,但就整个课堂教学而言,还是要把握最根本的要素。
一是全面的目标性。做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单项目标适度把握,学生既获得知识,更提升素养。
“目标性”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教者,必须全力把握好目标的落实。新的课堂教学,其目标又具有多维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三维目标”的整合性落实是对教者的根本要求,也是看教者施教能力和水平的重点所在。每一学科的每一节课,又都体现出某种单项维度目标,在整合操作的过程中,每个维度的目标都恰到好处,无做作和生硬之嫌。目标落实,就是要达到学生既获得知识,更提升了素养。
二是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既要站在学生前面,即引领,又要融在学生中间,即互动,更要统筹局面,即把握导向。但是,新的课堂教学无论在形式上怎么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双主体关系,教师这个主体要研究怎么导,学生这个主体则在教师之主导下积极地去实践和创新。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就是要紧紧盯住上述那三点,就是引领得好不好,互动合作得好不好和教育舵盘把握得好不好,应该说,我们的课堂无论怎么改,也无论怎样开放,教师都要发挥责无旁贷的统领作用。
三是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归根结底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实践者和成功者。换句话说就是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疑难让学生去研究,过程让学生操作,成功让学生去兴奋、去享受。如果再提高一个层次就是,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有个性特点。我们的学生,就是要自主构建学识,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是科学的过程性。教学过程的核心指导原则是以学定教,操作的取向是恰当选择教学手段,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能力和品质。应该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的过程中,是走向新知识领域的过程,是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过程。教学过程评价的要处是环节和方法。环节是创生的,是逻辑的,又是有推力的。方法是人本的,智慧的,又是有意义的。评价教学过程,应注意把握角度,更要注重紧紧联系实际。
五是教育的实效性。教学的全部都是在育人,教学的终级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效性体现在教学各环节和方式追求实效,教学的学识性和人文性凸显实效,教学的导向性和激励性生成效益。透过教学的表面,我们要研究教者教学思想的本真性,研究教者教学手段的价值性,研究教者教学所为的育人性。教育的实效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双主体科学活动,达成既定目标的最后验证,没有实效作保证,整个课堂再漂亮都是虚的。
上述所提“五性”是新课堂教学评价中所应关注的重中之重。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确立和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师要作为实现目标的调控者,而学生就是目标的本身,通过师生有机的科学的活动,以最实惠的效应达成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