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情课堂 快乐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秀云

   [摘要] 一个把学习当作生命活动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模塑品格,丰富个性的人则会成长为有道德,顺应社会发展的良材。初中生活虽然短暂,却注定了是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们把握生命的节奏,让他们快乐成长。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情感 道德教育
  
  做过多年的学生,深知学生的辛苦与疲惫;做了多年的教师,深知教师的责任与重担。我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获得身心灵健康快乐的成长?
  多年来,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初中教学日渐显露其弊端,表现出明显的偏重认知,忽略情感的倾向,重卷面分数,轻综合素质,致使学生兴趣特长受到压抑,人格自信得不到肯定。这种以牺牲情感个性,牺牲身体与精神健康为代价的升学教育造成大批学生的被动学习的行为和态度,从内在动机上危及人的社会化进程、危及人的自我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初级中学化学教师,我常感到深深地焦虑,同时也在积极地探索。
  经过两年的新课改实验,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教育教学密不可分,体会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没有孰轻孰重,甚至情感道德目标的实现在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作用更加妙不可言。
  一、明确和落实每节课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同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一起被明确写进了九年级《化学》教师教学用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当堂知识内容因势利导,熏陶感染,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作用远比一节突兀的班会课或一次团队活动来得更自然,更易于接受和消化吸收。新课本贴近生活的知识体系,入情入理的情感目标设计,非常适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看到了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的境界!
  二、设计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只是智力潜能的方向不同,表现风格不同。学生发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此前的失败经历造成的。为了根治“习得性自卑”和“失败者”心态,我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了我校倡导的“小步子,快反馈”教学策略,把每一节的知识点用填空或简答的形式列出,仅用32开单面纸,5至10分钟即可完成。当天迅速批改反馈,不合格者再练再反馈。有时也可以是几道典型题,有时是近期的作业或考试中的易错题。化学学科中有很多记忆性知识,如一些基本概念、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等,就像数学中的乘法口诀,一定要先背熟,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我的一小页一小页的“知识清单”或“错题回放”,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使孩子们有的放矢,只要稍用心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拿到好成绩,体会成功的快乐。这快乐的涟漪又会使他自觉主动地学习下一节的内容,再拿好成绩!每到发“篇”时,我的口头语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学生也乐于接受,废话没有,只听一片悦耳的刷刷声。通过反复的纠错与夯实,每个基础知识都烂熟于心时,综合性题目自然不攻自破!尤其对于那些初一、初二没努力学习已经掉队的学生,化学作为初三开设的起始学科,这种久违的成功的体验尤显可贵。少年有太强的可塑性,有太多沉睡的潜能,我确信时刻准备的智慧的火花,会在某一不经意的时刻将其点燃,从体会成功的快乐中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越来越强大的自信会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情感财富。
  三、以情绪,情感的沟通为线索,形成积极乐观的师生关系
  情绪是有感染力的,积极浓郁的教育情感场会构成强烈而突出的高峰体验。现代课程理论强调使课程学习与学校生活成为学生重要的生活经验与经历。只有那些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事件,场景才能达成此种效果并发生强化记忆,起到心灵震撼的作用。情感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内隐的,我们不追求立竿见影,但一定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生沉积性的、孕育性的变化,成为人的内在素质的一部分,从内部支撑人的道德信念系统。
  在开学初的一次问卷调查中,“不喜欢学校生活”的首位原因是师生关系不好,还有学生坦言,不喜欢某老师“一整节课拉长的脸”,“时不时地降调训人的语气”、“全班同学都对不起他的样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污染的课堂中,孩子怎么能积极探究,自主学习?我告诉自己做一颗激情而快乐的种子。每节课我会以淡雅的生活妆,得体的服饰,面带微笑步入课堂,伴随着一声沉稳有力的“上课”,我们大家会相约开始一节愉快的化学殿堂之旅。我校的《问题 分层 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活动发言机会,导演兼剧务的我更多的是站在孩子们左右,聆听,赞许,补充,鼓励。通过听、看、读、练、写多种方式达成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贯穿始终的情感目标是顺利完成知识,能力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催化剂。
  不仅在课堂上,课外的情感沟通也很必要。性格内向或成绩中下游的孩子,更需要关注和关心。我会利用课间的一点时间,对完成作业较差的学生找来单独面批,在详细的讲解中悄悄拉近师生的距离,让他少一分敬畏,多一分信心与勇气;还有那些小考卷,我常分期分批地找几个中等生来帮我批阅,这些孩子往往需要知识的多次再现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我要他们在被关注和信任中体会为同学服务的快乐,在不断的批改中缩小与知识的差距,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汇聚情感的交融。
  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既无血缘关系又无个人功利性联系,只有纯真的爱、温馨的情,每接触一个新的班级,我便开始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各种情境,来建设有利于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希望共同体”。因为我也曾从学生时代走过,所以深知青少年此时正处于情绪感受性最敏感时期,处于道德情感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社会性依恋,归属情结的奠基期。
  我们的态度表情、行为举止、动作手势、语音语调,都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深刻性。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笺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信念,个性和品质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既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资源,那么有什么理由不谨慎地利用自己呢?
  “高山仰上,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教学活动中融汇情感道德教育,让每个年少的生命舒展,让使每一株生命之花都向着太阳热烈绽放,并与社会的和谐有序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让我们来做辛勤的园丁吧,努力做一个有情感道德影响力的教师――既有人文情怀,又能践行人文关怀的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