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静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师指导作用实验教学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课堂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和个性品质的最佳途径。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实验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运用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等功能。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该贯穿于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之中。
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的“导”要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启发讲授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遵守一定的要求,把握实验的操作要领等,以消除学生实验中的知识、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碍。教师的具体操作是:(1)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在学生动手前,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顺利进行。此时的“导”,要点明主题,揭示关键。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生实验教学中,实验前首先借助该实验的前言(导语),点明该实验的意义,从而揭示该实验的主题――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①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那些准确物理量?②必须用到那些仪器?③这些仪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这三个问题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同时启迪学生实验研究方法等。(2)演示操作,引路示范。实验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作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禁忌事项。这是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根本。如上述学生实验,对于配置操作步骤用“一算二称(量)三溶四移五定六摇”归纳,以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和记忆。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时,教师应该首先从实验态度引导。对于某些存在一定危险因素的实验,如浓硫酸的腐蚀性、点燃氢气(不纯)会爆炸等,更要作好引导,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其次,要从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两个方面去导,以确保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做到操作明确、观察有序、记录科学等。由于学生实验是由学生自行进行的,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也各有不同。因此,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各种各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验操作之中,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导”:对于实验操作上个别的问题,宜结合学生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宜集中点评;对于实验中学生认识上的问题,如《乙烯、乙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制取乙烯时试管中混合液变黑的现象,由于现象明显,但它又不是学生所预期观察的现象,学生势必会产生疑问,此时宜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诱导学生展开思维,获取答案;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应该作为巡视检查的重点对象,教学中既要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又要要求学生耐心细致、努力完成实验。
学生操作结束后,要在实验思维、总结方面加强指导,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1)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处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2)根据实验操作的体会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演绎、获取规律性知识;(3)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还要对学生实验过程作出评价性指导,促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