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进忠
[摘要]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笔者通过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认识到,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目的。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语文学习 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某种学科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使语文课活跃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目的。
一、让学生会学语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紧紧围绕每组读写训练重点,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用渗透或明示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有:找近义词法、找反义词法、拆字理解法、联系上下文法、联系生活实际法等。概括自然段的方法有:摘中心句法、改句法、串连联意法、概括法、抓重点法等。教给了方法,还要反复训练,逐步形成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根据自己面对的学习内容自由地选择恰当的学法,学起来得心应手,游忍有余,就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这样,他们怎么会不喜欢上语文课呢?
二、努力创造学习的最佳氛围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三、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如果学生举手的人数多,那么说明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听课。教师要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去辨别他用心何在。当大多数学生任凭自己叫破喉咙仍提不起精神时,应意识到学生的兴趣正处于低弱状态,必须凭借经验调整自己的教法。比如,理解一句比较深奥的句子时,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能达到正确答案所限定的境界,当然不感兴趣。这时不妨指导朗读,当他们被自己的声音打动时,再来理解句子的含意,就会自觉地与句中的意象产生共鸣,继而踊跃表述各自的看法。因此,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于引领学生时刻保持在兴趣高涨状态中。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态度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积极评价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教师要适时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并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果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走过去握住他的小手,夸奖他:“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了不起!”那么,学生会挖掘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2.评价语言要富于变化。丰富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
3.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真聪明”、“多么独到的见解啊……”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化作不竭的动力。
4.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教师要一点点引导,直至学生回答出正确的见解,这样,学生就愿意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