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课堂教学语言的细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德慧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 细节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精辟独到的见解,会令人耳目一新;深刻入木的论断,能使人过耳不忘;美好真挚的语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离不开辞藻热情、诚恳和激励。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穿到自己的话语中去,做到“情动于中而言于表”。
  案例一:开学初起始年级的始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这就是我”为话题展开一个自我介绍的小演讲。初一孩子有较强的表现欲,学生依序踊跃自我介绍。可是,当轮到一个女生时,气氛一下尴尬起来,她站起来后一言不发,紧抿着下唇,几十秒钟后,竟然重重地坐在了座位上。全班几十双眼睛快速地从她身上移到老师身上。那位女生一脸倔强的神态,学生大多神色凝重,像等待一场“战争”的爆发。老师很快调整好情绪,稳步走上讲台,面带微笑,字词清晰地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班的这位女同学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无声的介绍’,也许在新的班级里她想说的很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把心里话悄悄藏起,老师很佩服她的创新精神,大家为她的大胆创意鼓掌!”说完,老师率先鼓起掌,台下随之传来应和的掌声。接着,老师话锋一转,问:“不过,同学们,请问你们听懂了她的‘自我介绍’没有呢?”“没有!”学生们疑惑地望着老师。这时老师进一步说:“这就是了,演讲是通过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没有语言的介绍是令人费解的,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希望这位同学认识到这点,在下次交流中把握机会,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话音一落,赢来学生热烈的掌声,而那位女生的脸色也由原来的微露敌意转为不安与愧疚了。
  剖析:没有严厉的呵责,没有紧张的气氛,教师运用含蓄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发挥语言的无穷魅力,达到沟通学生心灵的目的。
  案例二:初中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阅读。读后,老师提问,“请同学们谈一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同学甲不加思索地起立说:“作者不同。”同学们哈哈大笑。很显然,大家觉得这个回答过于表面。该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这时,老师用鼓励的眼神看了看这位同学,然后对大家说:“不同的作家拥有不同的写作特色,他是我们寻找“异”最基本的基础。所以,这位同学说的也不错,若多给他一点时间,他会更好地确定角度。”点评加指点,同学们投入到了积极的思考之中。2分钟后,同学甲再次自信地举起了手,回答道,“第一篇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第二篇作者直入主题进行赞扬。”教师高兴地说:“角度确定的非常好。”同学们向同学甲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同时,通过抛砖引玉,其他同学也明确了思考方向,纷纷踊跃发言。最终完美地完成了比较阅读。
  剖析:应该说学生甲的回答欠于思考,流于表面。可是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及时地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积极指导,保护了甲同学的自尊心,而且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积极性的暗示,使他们产生了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表面化或不完整,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如果教师的点评是一种褒扬,也必然能激励其他学生继续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仔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师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科学地处理教育细节上。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