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落实――新时期学校管理的动力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现行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适时地进行扬弃,使之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发展,是创新实施校长负责制,永葆校长负责制活力的不竭动力。落实应成为完善和发展校长负责制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落实 新时期 学校管理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加大了中小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应发生变化。对现行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适时地进行扬弃,使之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发展,是创新实施校长负责制,永葆校长负责制活力的不竭动力。落实应成为完善和发展校长负责制的措施之一。
  
  一、落实的诞出
  
  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组织和不断发展的科技在管理上的运用,学校管理由重视功能管理转到效能管理,一个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时代已经到来,为学校内部改革提供了大环境。
  2.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兴盛与衰败的过程,因此,经过一定时间,组织也可能出现萎缩、疲软等现象,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所以,组织要有自我更新的意识与能力,并通过自我变革保持青春与活力。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是目前学校的真实写照。落实正是抓管理求质量的举措之一,正是为完善学校管理现状,更好地完善学校管理而生。
  3.现实的挑战总是超越现存的理论。反观我们日常的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推诿扯皮,无人负责,执行不力”的现象,导致有措施没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有计划没结果,有目标没达成。究其原因,落实不到位。没有落实,学校就没有竞争力。
  
  二、落实的意义
  
  1.落实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落实是决策的生命。离开落实,再好的措施,再好的计划,再宏伟的目标都只能成为空谈。作为学校,应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围绕落实做文章,必然促进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
  2.落实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人是学校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的管理工作是靠人去执行,学校中所有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管理对象。抓落实可以保证学校各方面人员按照自己的职责,有效地、协调地完成学校的目标。抓落实还可以做到杜绝职责不清、互相推诿、互相扯皮、无人负责等现象,做到人有专责,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检查有依据,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促使学校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目标不断完善和巩固,使学校的目标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顺利完成。
  3.落实是保证正常工作运转的基础。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家曾这样问杰克•韦尔奇:“我们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与你们的差距那么大?”杰克•韦尔奇的回答是:“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这个答案简单的出人意料,但却道出了管理的真谛:知道要做到!学校管理亦如此,贵在行动,贵在执行,贵在落实。
  4.落实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靠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件一件的事积累而成。落实正是为促进学校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措施之一。
  
  三、落实的落实
  
  1.思想达成是落实的基础。学校应用学校目标统一教职工认识,这样才能使教职工围绕学校整体目标进行努力,产生合力,引导教职工将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才能使教职工从各自的实际和所负的职责出发主动地落实学校的办学思想,发挥创造效应。
  2.落实需要组织保障。学校管理要正确处理好科层结构与扁平化结构的关系。扁平化有利于促进工作的落实,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科层管理虽然结构僵化,但它职责清楚、分工明确。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在吸收扁平化管理的有点,消除科层管理的弊端的基础上改进学校的组织结构,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
  3.落实需要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来推行。没有制度就没有管理。学校应围绕长、中、短期目标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明确目标、分清职责、确定工作标准、完善评价体系等,引导教职工干好本职工作。让落实时时、处处、事事体现在目标中、体现在考核中、体现在监督中、体现在总结中。
  4.落实应以管理民主化为基础。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学校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思想,善于发现职工中的积极因素,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吸收群众参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策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论证问题必须充分民主。同时,校长要经常倾听群众意见,鼓励教职工参政议政,做学校的主人,提倡和加强民主管理,增强民主意识,使学校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协力同心,提高管理效率。
  
  四、落实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落实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工作效果、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工作态度、工作情绪等,又包括教师、学生的一人一事。所以,在落实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全方位考虑,统筹实施。
  2.全程性原则。落实更重视结果,但也不能忽视过程。在落实过程中应着力兼顾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有始有终,坚持如一。
  3.科学性原则。对待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防止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倾向。所谓科学管理,就是用数据分析来说明这种差异。运行机制的管理要靠制度,制度要量化。在考核落实工作中,形成一套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让学校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学科组和教师、班级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考核指标体系中自然划分清楚。
  4.循序渐进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间还要经过若干个部分质变的阶段。行为习惯需要一点一点养成,工作措施一点一点完善,通过走小步,不停步,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学校工作才会如期达到理想的境地。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些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这条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方案。学校管理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变革促进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日趋完善,需要我们因地因时因校情制宜,不断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迎来学校管理生机昂然的N个春天。
  总之,落实既是管理的手段,也是管理的目的。学校各项工作目标都必须在落实中实现。落实才能使管理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落实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才能使全体教职工有压力、有动力,才能促进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恽昭世.走向未来的学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哈德罗•孔茨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译.管理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316-317.
  [3]熊传武.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358.
  [4]余长根.管理的灵魂.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