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细读中体验 在体验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阮伟平 吴诗斌

  (浙江省衢州市华茂外国语学校,浙江 衢州)
  
  [摘 要]:细读•体验型教学,是细读与体验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实施时,可以从“在主问题的引领下”、“在反复地朗读中”、“在词句的涵泳中”、“在书面的表达中”等方面进行细读体验。
  [关键词]:细读 体验 成长
  
  一、“细读•体验”型教学的概念
  
  作为语文教学视野里的“细读”,就是要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从句式、词语等关键点来探究,涵泳,体味文字中所蕴含的意义与情感。细读,注重语言本体的研究,尽量强调客观冷静地深入文本,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验,则要求突出主题的情感因素,能熏陶情感、培养审美情趣。细读•体验型教学,是细读与体验的有机结合,在细密地研究文章的上下文及言外之意的过程中,始终有体验的相伴相随,既理解文本的意义又受到情感的熏陶,能做到培养阅读能力与进行人文熏陶两不误。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立人’,这是整个教育的中心。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要通过‘立言’来‘立人’”。
  而“细读•体验”型教学正是充分地关注语言本身,力求通过细读消除学生与文字的隔膜,让学生在体会,领悟,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阅读文本的能力。同时,在体验中让文字与学生的心灵相约,以促学生精神的成长。
  
  二、“细读•体验”型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细读体验的主体,但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如何在细读体验的主体(学生)与细读体验的客体(文本)之间搭建切实可行的桥梁,就需要做一些方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手段。为了让一个教学流程完成预期的目标,教师要考虑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用一些什么样方法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去细读体验。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
  1.在主问题的引领下细读体验
  “细读•体验”型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心理特点出发,注重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问题,通过问题积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感悟。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要注意考虑问题能否让学生沉入文本,进入言语的内核。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问题的指向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的自由度。例如,在《〈傅雷家书〉一则》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问题的设计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在研读品析部分,问“如果你是傅聪你会觉得父亲在信中的哪些话语能够让你减轻或消除痛苦?”这个问题既能有效地让学生充分关注文本,又能让学生能够在换位中细细地去体验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在信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此基础上,只要追问个为什么,就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言语的深层细读。文本的世界只有与学生的心灵相遇,它的意义才得以显现,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说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在反复地朗读中细读体验
  朗读是让学生较快地入情入境的有效方式。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在《傅雷家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整体感知部分,让学生自由朗读全信,并让学生思考这一封信是傅雷在儿子傅聪何种心境下写的,目的则是让学生了解本信的写作意图,并对全信的内容有初步印象。在研读品析部分,采用的是老师范读,让学生在听读中思考哪些话语能让傅聪减轻或消除痛苦,这里的朗读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去体验傅雷的话语中的情与理。另外,在老师范读后让学生把自己有感觉的读给同桌听,在学生站起回答让他把自己找到有感觉的先模仿父亲的口吻先读后说,在让学生用文字写感受与感悟之后,采用一位学生个别读。这一系列朗读活动的安排,能够让学生的体验得到逐渐的加深。
  3.在词句的涵泳中细读体验
  要加深学生的细读体验,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涵泳体味。在对不同句式、词语的体味赏玩过程中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好在哪里。语言的表达是有得体与否的,而这种得体与否只有在对词句的涵泳中方知高下。在教学《〈傅雷家书〉一则》时,当学生讲到“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可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教者可以追问,“这三句话指向一致,为何重复?三句反问如改成陈述句效果会怎样?”在与学生一起朗读比较后,父亲的安慰心切也就跃然纸上了。还有当学生讲到“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教者继续追问,“这三个短句主语都是‘我’,重复吗?后两个‘我’换成‘也’可以吗?”在比较后,学生马上发现,这种不断出现的‘我’能让人感觉到‘我’的呼之欲出,也就更好地体验到了溢于言表的父亲理解、安慰之情。
  4.在书面的表达中细读体验
  写作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实现心理内化。当学生用笔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时,他对文本的感受实际上又已经加深了一层。为此,在《傅雷家书》教学中,感知熟读整封信的内容之后,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用“谢谢您,傅雷先生……”的形式写一段话,用文字与傅雷沟通,谈谈自己读信后的感受与感悟。这个环节既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出乎外,又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入乎内。这也是与课标中“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观点相契合的。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替儿子傅聪给傅雷写一封简短的回信,表达自己读信后的感受与感悟。在课堂中,学生在背景音乐悠悠的曲调中,安静地用笔整理抒写着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感悟,本身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吧。
  
  三、结语
  
  新课标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种“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在文本细读中才成为可能且得到深化。新课程重视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但这种人文绝不是一种标签,只有在学生学会细读文本,体验情感之后,学生的精神才会渐次成长,语文人文性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相信有了细读与体验相伴的阅读,阅读就可以成为人文的阅读、思想的阅读、生命的阅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6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