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晋
[摘要] 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知识的内在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诸因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和动力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培养 激发
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是学校教育质量及成果的直接体现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起或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学生畏难和厌学情绪,仍然是当前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课题。
我们知道,在同一年级或班级中,智力不分上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学习效果的差距却很大,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是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的发挥,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智力发展。所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将直接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含义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渴望获得文化知识或技能,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心理倾向。按倾向性分,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特点直接引出的是直接兴趣,由学习任务目的及活动结果引起的是间接兴趣。按广度分,有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在学习中学生极为稳定和浓厚的兴趣即为中心兴趣,对多种学科、多种活动有广泛兴趣就是广阔兴趣。
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全神贯注,孜孜以求,培养良好的兴趣品质,对于学生探究知识和提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是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去接触知识,参加各种活动。如生物学家达尔文走进生物科学,数学家高斯戴上数学桂冠。第二是智能培养,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对学生智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持久集中,并引起丰富想象,他会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知疲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浓厚兴趣状态下,学生才会积极思维,发展智能。第三定向作用,学习兴趣决定一个人学习方向,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达尔文曾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强烈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兴趣不仅坚定了达尔文学习的方向,而且使他以极大热情学习研究,从而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二、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当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引起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出现愉快的情绪体验,新需要又引起新的学习兴趣,这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一般有“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需要等内部动机的驱动,加上外部环境的诱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整个过程是经过教师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有趣,再经过深入发展为兴趣,使兴趣发展为乐趣,最终与学生个人志向、理想相结合而形成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志趣,学生有志于学,乐于学,最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产生,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才能奏效,反之,则事倍功半。
1.高度重视自身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决定作用。总所周知,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智力发展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教师应具有广阔而浓厚的求知兴趣,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所授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学科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一个缺乏学习浓厚兴趣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是不会也不可能培养激发好学生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意学生有“愤”、“悱”时加以启发,有效调动学生求知需要,使学生听懂、学会、喜欢,一步步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好奇之火,引导他们探索、讨论新问题,最终能够领悟和创新。
学生对功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求心,教师备课时,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尽量挖掘知识因素和文化因素,增强课堂趣味性。要精心备课,抓住学生心理。尤其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部分,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为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导入部分,实践证明导入部分的好坏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
教师处理教学内容要有新颖性,内容深度、难度要恰当把握,让学生对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经过努力能够理解掌握,就会有一种满足体验,从而保持求知欲,学习兴趣会被激发起来。另外,还要注意介绍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程有用,产生学习愿望,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教材本身具有趣味性,要靠教师语言表达,教材缺乏趣味性,也要靠教师语言创造趣味,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把干巴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要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和学生建立亲密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往往由爱教师而对课程发生兴趣,我国明朝教育家王阳明就曾指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后枯槁矣”,这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手段,代替了过去的黑板、粉笔,既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显著的效果。
4.适当运用竞赛
开展竞猜活动,如演讲、文艺活动、书画竞赛、体育竞赛等尽量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特长,达到互助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在竞赛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竞赛要适度,要注意方式方法,竞赛难度、密度不要过大,不要增大学生压力,加重心理负担,甚至因为过多的失败影响自信等,最好能够保证在竞赛中经常获得成功。
5.尊重爱护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体会学生的心情,认识学生的差异,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客观而不为难学生。研究表明,表扬奖励比非难、嘲笑、讽刺对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回答问题,要根据情况给予肯定或表扬,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重要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而且还可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扩大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使某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如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美展、运动会、制作标本等。在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发那些本来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其他多种的途径,只要我们有这方面的意识,在教学中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一定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不正确的兴趣。学生要区别对待各种不同兴趣爱好:陈景润因为对数学的兴趣而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凯特兄弟因为对飞翔充满兴趣而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驾飞机。但是也有人因为沉迷赌博导致倾家荡产或一命呜呼,有人因为玩游戏耽误学业,所以,不良兴趣要切除,正当兴趣要发展成长,要注意学生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培养,兴趣广度和稳定性的教育,还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M.N.季亚琴.高等学校心理学[M].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
[2]单中惠.外国教育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陶小康,达尔文[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4]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孔庆东等.审视中国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0909.htm